不少铁粉小伙伴们知道自己偶像明星的生日与星座,甚至他们的生活细节,但不一定能够说出自己父母的生日。不相信吗?我们来测试一下如何?知道自己父母生日的,请在公屏上打个1,不清楚的请打个2。您知道每年的感恩节是哪一天吗?知道的请打个“Y”,不知道的请打个“N”。也许你会说,感恩节是洋节,有必要记住它吗?的确,感恩节是洋节,而且各国的感恩节日期也不尽相同,现在普遍认可的是1941年美国国会正式确定的日期:将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感恩节的起源也不尽相同,有感恩上帝的,有感恩丰收的,甚至还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感恩节的设立实际上是为了庆祝欧洲人战胜了印第安人,尤其是对佩科特人的大屠杀。这些解释揭示了感恩节背后的复杂历史和种族关系,基于此,我们也许真的没有必要去记住这些洋节,然而我今天要说的是,我们要把“感恩”刻在我们的基因里,满怀感恩,心存善念对我等现代人再说真的太重要了,无论于公于私、于人于己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往往忙于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与事业上的成功,却容易忽视心灵的滋养与情感的回馈。然而,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与生活实例表明,心存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促进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的强大力量。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感恩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它能够激发人体内的“幸福激素”——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分泌。这些化学物质在调节情绪、减轻压力、提升幸福感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我们对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表示感激时,无论是家人的关怀、朋友的陪伴,还是自然界的一次日出日落,都能成为触发这些积极情绪的源泉。这种正面情绪的累积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免受外界负面信息的侵扰,减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知足常乐是健康的心理基石。知足,是对现有生活状态的接纳与珍惜,它与贪婪、不满相对立。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往往容易陷入欲壑难填的困境,不断追求更多更好的同时却忽视了手中已拥有的幸福,总感觉到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缺失的幸福感往往只是来源于与他人的攀比中。知足的心态促使我们学会欣赏现有的生活资源,减少对外部条件的依赖,从而减轻因不满足而产生的心理负担。研究表明,知足的人更容易感到幸福,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对生活的满意度也更强。
除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积极影响,感恩还被证实对生理健康有着显著的正面效应。一项发表在《心理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指出,经常表达感恩的人,其睡眠质量更好,免疫系统功能更强,甚至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也相对较低。这是因为感恩能够降低身体的应激反应,减少炎症水平,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烧香拜佛的人感谢菩萨治好了自己的疾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其实真正起作用的并不是菩萨,而是他那感恩的心态。此外,感恩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维护身心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感恩,人们更愿意伸出援手,建立支持性的社交网络,而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交环境在面对生活挑战时尤为重要。
大量的研究表明,感恩和乐观可以预测某人的寿命。悲观情绪较高和感恩程度较低的人死亡风险高,而早期有积极感恩情绪的人寿命更长。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心理学家发现,悲观情绪较高和感恩程度较低的人,其死亡风险比乐观的人高出 19%。而且,那些在生命早期就有更多积极、感恩情绪的人,能有更长的寿命。
学会感恩有助于心理和生理疾病的康复,如抑郁症患者和冠心病患者。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抑郁症患者可以将感恩作为一种康复方法,这种心态增强了患者克服心理困扰的能力。有冠心病的患者,如果进行了感恩训练,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抑郁焦虑减少,恢复得更快。
感恩实践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将感恩融入日常生活。以下是一些简单而有效的实践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感恩的心态与习惯。
1.感恩日记。每天记录几件让你感到感激的事情,无论大小。这个习惯能够逐渐改变你的视角,让你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美好。
2.表达感谢。当有人为你做了好事,无论是家人的照顾、同事的帮助,还是陌生人的善意,都不要吝啬你的感谢之词。直接表达感激不仅能增进彼此的关系,还能让对方感受到被重视和认可。
3.反思与冥想。定期进行感恩冥想,闭上眼睛,想象那些让你感到感激的人和事,感受这份感激带来的温暖与平静,深化感恩的情感体验,提升内心的平和。
4.参与志愿服务。通过帮助他人,体验为他人带来改变的快乐,这不仅是对社会的一种回馈,也是深化自我感恩意识的有效途径。感恩不仅仅是个人的修行,它还是一种能够跨越时空、连接人心的文化。在许多传统文化中,感恩被视为美德之首,是维系社会和谐、促进人际和谐的重要纽带。将感恩教育融入日常,可以培养出心怀感恩、懂得回馈的社会成员,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您对感恩的心态与实践有何心得?请在公屏上发表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