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数据,截止2023年12月底,我国总透析患者数高达107万。
其中,血液透析患者的平均透析龄为53.8个月(4.5年),透龄超过5年的患者占比为33.34%;而腹膜透析患者的平均透析龄为53.5个月,透龄超过5年的患者占比为35.1%。

为什么我国的平均透析龄如此低,肾友又该如何更长久、更好的进行透析治疗?

尿毒症是一个全身性疾病,长期容量负荷及毒素蓄积状态可导致心脏、大脑、血管、骨骼、甲状旁腺等组织及器官受损。
研究显示,我国尿毒症患者的前三位死亡原因分别为心血管疾病、感染及肿瘤,因此只规律透析还不够,尿毒症相关并发症的控制是关键,每个透析肾友都必须关注和透析寿命、质量相关的如下多项指标。


医护经常会说:高血钾是会要人命的。很多肾友不以为然,觉得我也经常血钾高,但没什么不舒服啊。
实际上,轻度的高血钾会出现手脚麻木、无力、腹胀、恶心,重度高钾则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呼吸衰竭。
血钾的升高往往是快速且致命的,吃了一顿火锅或吃了较多水果都可能马上导致急性高钾发作,救治不及时。
此外,严重低钾也可能致命,但易被大家忽略。
2.尿毒症最毒毒素—水
“水”对尿毒症肾友来说是最毒的毒素之一,因为绝大多数的透析不适及并发症均和“水”有关。
机体存水过多会升高血压,诱发心衰、脑出血等心脑血管意外,脱水过多则会诱发低血压、抽筋、透后乏力、内瘘闭塞,甚至休克。
因此,透析肾友应严格控水,管理透析间期的体重增长。
3.预防血管钙化—积极纠正钙、磷、PTH
随着肾功能减退,机体会逐渐出现钙、磷、PTH代谢紊乱,最终诱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性骨病、血管钙化等并发症。
血管钙化会使得原本光滑有弹性的血管变得硬化、失去弹性,导致冠心病、脑出血等意外。
研究显示,约50%-80%的尿毒症肾友因血管钙化致残、致死,控制血钙、磷、PTH达标是每个透析肾友的“必修课”。
4.预防感染、肿瘤—保证充足免疫力
由于免疫功能受损,尿毒症肾友易并发感染、肿瘤等问题,如肺部感染、导管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肾癌、膀胱癌等,大大增加住院风险及医疗花费,更是透析肾友的直接死因及死亡促进因素,免疫力的提升及维持至关重要。
白蛋白、血红蛋白的正常是免疫的基础,透析肾友需积极关注并控制这两项指标。

1. 控钾(血钾管控请点击)
2. 控水(控水请点击)
3. 控钙、磷、PTH(控钙、磷、PTH请点击)
4. 控白蛋白、血红蛋白(控白蛋白、血红蛋白请点击)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具有会员资质的图片网站或AI生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凡署名原创的文章、图片、视频、音频版权属本公众号平台及作者本人所有。获取授权后可转发分享,其它平台如需引用版权内容,请在醒目位置处注明来源。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平台旨在帮助肾友和大众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所刊载的全部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院诊疗。刊载信息仅供参考,个体有差异,如有不适请尽快请往线下就医,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