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新疆大街23号,为遗址型博物馆,1982年正式纳入政府保护管理轨道,现有23处重点旧址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面积为24.8万平方米。
新馆于2015年8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新馆建筑面积9997平方米,展陈面积4500平方米。

截至2022年12月,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拥有七大类近10万件,馆藏罪证文物及史料,构成了相互印证、真实完整的立体罪证链条。

01
场馆概况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新馆于2015年8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新馆建筑面积约一万平方米,采用半地下地景建筑的形式,使新馆与周边遗址环境有机融合。
新馆建设方案总设计师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设计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静堂。

新馆建筑设计方案简称“黑盒”,主要创意以大地的割裂营造震撼的灾难场景,让人们在裂痕中体验到731部队的野蛮和反人类罪行。
在象征四方楼的原形基础上进行切割、扭转、塌陷、以制造矛盾的形体关系与基地现状进行碰撞,强化了反人性的空间体验。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展览,分为侵华日军细菌战、七三一部队、人体实验、研制细菌武器、实施细菌战、毁证和审判六个版块,公开展示了日本细菌战和七三一部队的犯罪史实。

展览全面揭示了其战时犯罪、战争责任和战后贻害,目的是启示世人认知、铭记、思考和汲取历史教训,进而全面深刻反思战争与医学、战争与良知、战争与和平,尊重人权与自由,倡导文明与和平。

--- 本部旧址 ---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本部旧址,始建于1936年,属近现代重要史迹。建筑主体为二层砖混结构,本部主楼(前面)和器材库、兵器库(后面)由中心走廊连接组成,整体呈“工”字形。主楼长170.8米、宽13.8米,器材库与兵器库总长134米、宽14米,总占地面积4270平方米。

本部旧址是七三一部队研究、实验、制造细菌武器,策划指挥发动细菌战的大本营,是日本侵华期间发动细菌战罪行的首要见证。1945年8月七三一部队撤退时,将本部原建筑屋面破坏。
2001年6月本部旧址东翼经过修缮后作为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的陈列厅正式对外开放。2000年8月至2001年6月,重新修缮了本部旧址东翼,2014年11月末至2015年8月,重新修缮本部旧址,现状保存较好。

2024年12月13日,在第十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本部旧址重新对外开放。

新开放区域还原部分展示内容,重点恢复了“殉难者名单墙”。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本部旧址中心走廊一楼,总计制作3000个长方形石碑,刻录了惨遭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人体实验与细菌战的“殉难者”名单,并陈列于墙体两侧,形成庄严肃穆的殉难者长廊。


《侵华日军细菌战珍贵文物及史料特别展》位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本部旧址东侧一楼区域,以大量实物组织陈列展览,通过实物例证向观众传递信息,重点展示了该馆近年来新搜集的具有代表性档案、史料、文物、文献出版物,总计2082件,这些新证据和新资料,是对既往史料的重要补充。



02
基本陈列
--- 序厅 ---
日本侵略中国期间,违反《日内瓦议定书》等国际公法,有预谋、有组织地建立了以七三一部队为主体的细菌战体系,秘密进行了细菌武器研制、人体实验、活体解剖和动植物实验,准备和实施了大规模细菌战,给多国人民带来重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精神摧残,造成难以想象的人间灾难,严重危害了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环境。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展览,以其所承载的独特的历史使命,用大量日本细菌战罪证文物、历史档案和口述史料,全面揭露了日本细菌战部队反人类、反文明和反伦理的本质,以唤起人们对战争和人性的反思。

--- 日本细菌战体系 ---
1932年8月,日本在东京陆军军医学校设立了细菌研究室,1933年,将细菌研究室迁移到中国东北,相继在哈尔滨市区、五常背荫河和平房地区建立了细菌战研究基地。从1936年起,日军先后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和新加坡等地陆续组建了细菌战部队,这些部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细菌战网络。






--- 七三一部队 ---
七三一部队集中了当时日本军、医、农、生物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最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着有组织有预谋的犯罪。七三一部队是侵华日军准备和实施细菌战的策源地和大本营,是惨无人道的“食人魔窟”。









--- 人体实验 ---
七三一部队使用中国和外国健康活人进行了大规模的人体实验。专门建立了人体实验核心区域四方楼,根据细菌武器研究需要,设置了研究班,分别使用鼠疫、炭疽、霍乱、结核、伤寒等50余种细菌和病毒进行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









--- 研制细菌武器 ---
细菌武器是由细菌战剂和布撒装置组成的一种特殊武器。从1937年起,七三一部队在选定细菌战剂后,根据选定细菌的特性开始研制细菌武器,先后研制了多种细菌炸弹。为了增加细菌投撒方式,还进行了细菌炮弹和其他类型细菌武器的研制。




--- 实施细菌战 ---
1939年,七三一部队在诺门罕战争中首次使用了细菌武器。此后曾数次组织远征队,配合日军的进攻战,对浙赣铁路沿线、湘滇等地区实施了多次细菌战,造成瘟疫大规模流行,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严重危害了自然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





--- 战后审判 ---
1945年8月10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派作战课参谋朝枝繁春乘飞机到长春向石井四郎下达参谋总长关于七三一部队撤退的命令。七三一部队接到命令后,开始毁灭罪证,本部人员分别乘专列或飞机逃回日本。在东京审判中,由于美国庇护,石井四郎等细菌战犯免于审判。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哈尔滨文旅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