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中国变得半殖民地半封建,民族间的争斗和阶级间的冲突越来越厉害。老百姓,特别是农民们,因为吃不上饭、穿不暖衣,纷纷起来反抗。到了1851年,洪秀全带头,农民起义的火焰——太平天国运动,就这么烧起来了。
太平天国运动不光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打仗行动,其实更是一场思想大变革。它就是想把烂的封建统治给掀翻,然后按照“天朝田亩制度”还有“资政新篇”里面说的,整出一个大家理想中的国度。
这次运动最后没能成功,但它带来的思想冲击和社会大变动的余波,到现在还在咱们国家的历史里回响。这是一场封建社会底层人民和帝王制度之间的猛烈对抗,它产生的深远影响和意义,到现在都值得我们好好琢磨。
李秀成在太平天国后期那可是个大人物,是个挺牛的军事和政治高手。他这辈子,一开始只是个穷农民家的娃,后来一路打拼,变成了太平天国的头号指挥官。可惜啊,最后他被抓了,落得个挺惨的下场。这一路走来,他的故事就像是一部激动人心的历史大片。
得说说这事儿,李秀成被抓以后,他的那些话啊,居然等到60年代才让大伙知道。咋回事呢?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
【李秀成早年经历】
李秀成,他是在1823年来到人世的,最开始叫李以文,但后来名字变成了李寿成,最终定为了李秀成。他出生的地点是广西梧州市藤县的大黎里新旺村。
他家境非常贫寒,小时候就跟着洪秀全,加入了拜上帝会。这一步,也为他以后的人生轨迹打下了基础。
金田事件爆发后,李秀成加入了西王萧朝贵带领的太平军队伍,他们一路高歌猛进,直接打进了南京。太平天国把都城定在天京后,李秀成就当上了右四军帅,没过多长时间,他又升官成了后四监军。
“天京事变”过后,李秀成接到命令,火速跑去支援桐城。他在皖北地区拉拢了张乐行等人的捻军队伍。由于跟陈玉成一起努力,成功解了桐城的围困,他因此被提拔为地官正丞相,还被封为了合天侯。这足以说明,李秀成在军事上有着非常高的才能。
他之前带着一支精兵突袭杭州,随后放弃浙江,快速跑到金陵,攻破了江南的大营,接着一口气打下了常州、苏州这些地方,建立了苏南的根据地。同时呢,在和英法侵略者的对战里,他也表现出了勇猛和智慧。
咸丰十年那会儿,李秀成的队伍也向上海发起过冲击,他们一连串打下了上海边上的嘉定、青浦这些地儿,还给“洋枪队”来了个狠的。不光把“常胜军”给打败了,还干掉了法国海军的头儿卜罗德。后来呢,他们接到命令,就回去支援天京了。
真可惜,这么个乱世里的厉害人物,最后却落得个凄惨下场。同治三年的时候,天京被攻破了,李秀成被清军给抓了,后来就在南京被曾国藩给千刀万剐了。
李秀成在历史上的评价挺有争议。他为太平天国立下了不少战功,可以说是为太平天国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但被捕后,他亲笔写下了好几万字的供词,里面讲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和得失。更让人意外的是,他还提出了一个叫“收齐章程”的计策,帮着敌人去招降太平军。这事儿让他在史学界晚年的名声受到了很大影响。
根据历史资料,李秀成在被抓住以后,对曾国藩有过一些看法,并且他还把这些看法写在了自己的口供当中。
其实,那些证词根本没交到慈禧太后那里,一直被曾国藩家族偷偷藏着,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大家才知道这事。
【李秀成说了什么】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里的忠王,他出名靠的是打仗的本事和对老百姓的关心;曾国藩呢,他是清朝的大将,以治军严格和出色的战略头脑闻名于世。
在太平天国那段日子里,李秀成和曾国藩虽然是敌人,但李秀成对曾国藩的看法挺复杂。
就算被抓了,他心里还是佩服真英雄。审讯时,他吐槽清政府烂透了,老百姓被压榨得不行,但提到曾国藩,他觉得这家伙是大清里唯一一个真心为国家和老百姓着想的人。
他把曾国藩当成对头,但又讲了不少赞扬的话,说他性格温和,待人礼貌,确实有真本事。前后的说法差别大得很,挺让人惊讶的。
李秀成对曾国藩的评价,说不定是心里有啥小九九,想在那乱世里头,通过这种方式搅动下曾国藩的心思,好让自己能有个好点的收场。
换个说法,这也显示了李秀成在政治上的聪明才智和他对局势的敏锐把握。在遭遇挫败,甚至面临生死抉择时,他能抛开个人的仇恨,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说出自己的见解。
不管是因为啥原因,李秀成对曾国藩这个对手的评价,都显示了他心里的敬重和认同。但这种好评在当时那个复杂的政治环境里,可差点儿就让曾国藩栽了大跟头,没法翻身。这也算是那时候政治斗争有多棘手的一个写照。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挺厉害的一个政治人物,也是个军事大佬,他创办了湘军。在搞定太平天国那场大乱子时,他出了大力气。不过啊,他的当官之路可不是一直顺顺当当的。
在清朝末期,曾国藩在处理那个“天津教案”时,惹上了大麻烦,被好多人在朝堂上指责,甚至被骂成“曾国贼”。这事儿最后让他没法在朝廷待下去,只能走人。由此可见,政治斗争这事儿,啥时候都不缺啊。
另外,他在朝廷里头有啥说啥,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这些人一直在找机会想要狠狠整他一下,现在就是在等那个能下手的时机罢了。
【曾国藩的危机】
曾国藩在洋务运动里是个大头头,他帮忙打败了太平天国,立下大功。他还是晚清时候的四大牛人之一,并且创建了湘军。他当的官可大了,是两江总督。虽说没到说一不二的地步,但权力那也是相当的大。
说白了,就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曾国藩的那些功绩啊,全都是给满清朝廷挣来的,可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的光环。对那些大权在握的大臣来说,最怕的就是外面的风言风语,特别是那些说他功劳太大,快赶上甚至超过皇上的说法。
杨秀成这家伙,一边对清政府还有慈禧太后使劲吐槽,说他们统治得不行;另一边呢,他又把曾国藩夸上了天。要是这事儿让别人知道了,搞不好会把他给“夸死”,毕竟历史上因为这种事儿栽跟头的人多了去了。
曾国藩是个读书人出身的大臣,他心里头门儿清,所以一拿到供词,立马就动手挑挑拣拣,把些不重要的部分摘出来,给慈禧太后过目,重要的部分嘛,他就自己先留着了。
尽管这样,他在“天津教案”事件里还是被对手给拽了下来。想想都后怕,万一李秀成的那些话传了出去,曾国藩的境遇怕是要比被赶下台还惨,能不能平安退休、安享晚年都不一定,说不定还会连累全家遭殃呢。
“天津教案”事件过后,曾国藩的名声一落千丈,身体也慢慢垮了,1872年,他61岁时离世。那些被藏起来的证据,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被后人拿出来公布给大家。
关于这事儿,你咋看?有啥不一样的想法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