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家庭,老大和老二真的是截然不同的性格吗?
我暂时是这样认为的。
上个月去见了一个许久未见的朋友,她是我的初中同学,结婚比较早,现在在家当全职太太。
大宝是个哥哥今年7岁,二宝是个弟弟今年5岁,两个人相差两岁。
我经常打趣你家有两个小男孩一天到晚一定很热闹,朋友无奈的表示可不是嘛,男孩子就是更调皮点。
这句话刚说完,老二就哇哇的大哭了起来,老大拿着玩具怔怔地看着坐在地上的弟弟,顿了几秒,又一脸无措地看着我们,
朋友焦急地走过去,拉起坐在地上的弟弟,又看了眼哥哥,哥哥连忙摇头又摆手,皱着眉头说:“不是我,我没推他”。
朋友又转头看向了弟弟,弟弟还是止不住地哭:“他抢我玩具,还欺负我,我也想玩”。
朋友又走到哥哥身边,把玩具给弟弟玩好不好,哥哥没有说话,把玩具放在地上,眼睛红红的径直走向了卧室。
弟弟拿到玩具的那一刻,转悲为喜,玩得不亦乐乎,朋友看着我无奈地笑了笑,又说到:“一碗水,怎么端得平?”
我也附和一笑,想着哥哥也不开心,我又去找了卧室里的哥哥。
哥哥一脸倔强,看了我一眼扭过头也不说话,在我“百般讨好”下,终于道出了原委,
原来,他正玩玩具玩得开心,弟弟见状放下自己手里的玩具,觉得哥哥手里的更有趣,哥哥不愿意让给弟弟,那是他去年的生日礼物,他很喜欢。
弟弟眼见哥哥不愿意,就开始撒泼耍赖,一屁股坐了下去,说哥哥欺负他,不给他玩玩具,
妈妈又偏袒着年龄更小的弟弟,看着母亲的偏心与为难,于是哥哥憋下委屈拱手相让。
朋友知道后,对大宝道了歉,感叹道,二宝精得很,大宝太实在了,也很懂事。
朋友当然也训斥了二宝的小聪明,但是五岁的孩子只会屈服于权威,或许并不理解背后的意义。
这是成千上万个二胎家庭的真实写照,老二比老大更精明,老大也总是比老二更懂事,更吃亏。
那么,为什么老大和老二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孩童的认知发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在社会化过程中得到正强化或者负强化。
局限性体现在多个方面,认知与思维,又绕不开老生常谈的心理学理论,
皮亚杰儿童发展四阶段论(Piaget's theory of four stages of child development),12岁之前的孩子认知与思维都具有单向性,不具备抽象思维,
比如,理解一个道德观念或者一个约定俗成,但不被道德所许可的交际“潜规则”等。
美国心理学家Kohlberg的三习俗水平道德发展理论(Three-level moral development theory)中也指出了孩童的认知思维具有阶段性,
该理论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包含了两个阶段,所以也叫三习俗六阶段论。
哈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发展是按照以下的顺序逐步进行的,每个阶段都是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一个完整结构,并且每个新的阶段都是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1.前习俗水平(Pre-custom level)
阶段一:惩罚服从取向阶段,按阶段的个体关注行为的结果,比如是否会受到惩罚?
如果知道这个行为会受到惩罚,那么他不会去做,如果不受到惩罚,那么他就可以做。
阶段二:相对功利阶段,到这个阶段之后,个体看待事情主要以自我为中心,
比如这件事的结果是否对自身有利,对自己有利的事就会去做,不利的事就不愿意做。
2.习俗水平(Custom Level):
阶段一:好孩子取向阶段,开始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事情,以获得父母的认可和赞扬,成为别人口中的好孩子
阶段二: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意识到道德法规的存在认为应该维护社会秩序,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
3.后习俗水平(Post-customary level):
阶段一: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开始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意识到自己要尊重法律和制度,
同时也意识到法律是人制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像契约一样遵守规则。
阶段二:普遍道德原理定向阶段,对是非善恶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做事情的标准就是凭自己的良心或者社会上的普遍道德原则。
由此可见,不同的年龄阶段个体对外界环境与自身关系的认知具有差异性,
老大与老二也有可能源自于不同的道德发展阶段,因此在看待事物上会出现差异化的思维。
就像开头案例中的大宝和二宝,二宝只能从自身需求的角度考虑问题,大宝已经开始意识到母亲情绪以及自己让步后的和平,
所以老二之所以比老大精明也是源于此,他们更多的时候不会考虑外界环境,只为达成心中所想。
不同道德阶段下,所做的选择截然不同,此外,父母的诱导与强化也是孩子行为模式的底层逻辑,
就像大宝对二宝的谦让,这并不是大宝道德到了这个阶段,他还是不甘心,还是委屈,因为本质上来说,他是囿于父母的影响才做此选择。
而中式家庭从古至今都提倡尊老爱幼,对于年幼者自然会给予更多的照顾和关心,
父母更是如此,对于年幼的孩子会给予更多的爱,所以会自然而然地期望老大也能够做到一个年长者的责任与义务,比如自动忍让或者更加包容。
因此,父母会下意识的偏袒和护短,会在无声无息中传递给二宝一个信号——“自己是家里地位最高的人,可以要求任何事。”
再加上二宝的年龄偏小,无法理解道德观念,也无法共情别人的感受,在一些事情上就显得很任性,只会以自我为中心。
这对于大宝来说的确不公平,站在父母的角度似乎也找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即便是短暂地教育二宝,在未达到道德观念觉醒的年纪,他们可能也会再次重复错误。
二孩家庭中,父母想维持“一碗水”的平衡并不容易,但所有的不公平不应该强加给一个孩子。
二胎就是对老大的伤害,小三就比原配精,因为一个是掠夺方,一个是受害方。当人处于受害方,本来就敏感,受到欺负反应肯定不一样。
是不是说犹太人,美国人还没有长大?
小编的意思是什么?都不要二胎?小编就是大孩?社会现实就是如此,如果有二胎,哥俩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并从中学习,这对哥俩都有好处!
不一定,也许老大更鬼也有的是!
"老二比老大更精明,老大也总是比老二更懂事,更吃亏",这难道不是宿命吗?
因为老二没来之前,全家人的爱都给了老大,老二一生也不会有这种体验!所以大家都对老二偏心点就是这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