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贵州人,告诉你,一人去世,全中学守灵到底正不正常?

蒋琬感感 2024-07-02 20:18:46

1

我,一个从小生活在人情味特别浓的贵州人,在我家小县城,丧事一般只有3天,但是整个寨子的人不请自来。

后来,我嫁到一个人情味更浓的贵州小山村,那里的丧葬习俗更让人吃惊。我在这里生活这些年,对于网络上关于“贵州一人去世,全中学守灵”事件,我是见怪不怪了。

最近,贵州德江县某中学和某乡卫生院排班守灵的事引起网友关注。经相关单位向两个单位核查,这事只是少部分干部职工利用休息时间自发前往吊唁。除以工会名义送花圈外,无集体吊唁行为,不存在影响教学和医院工作的情况。

职工不影响工作,晚上时间在那里度过不一样?看到网上的口诛笔伐,我只能无奈地笑笑,因为他们不了解贵州的丧葬习俗。

2

我老公家在贵州一个非常落后的村庄,村庄四面是山,直到2年前,我们回老家,手机还是没有移动网络。老公家村里只要有人家办丧事,在吃饭时间,几乎整个寨子关门闭户,自发到办丧事这家吃饭。

除了饭点去吃饭外,每家都有人去帮忙,主人家需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晚上人们还在这里喝酒,打牌和守灵到深夜,这是这里的民俗。

老公家堂大伯过世时,一个堂弟携妻儿去上海打工,才去了半个月,听到大伯去世消息后,一个人马上从上海回来帮忙。

那时我刚嫁过去不久,非常不理解堂弟的行为——因为他家经济条件本来就差,和大伯家不是很亲,顶多姓氏一样,他妈妈是常年在家看屋的,老人家也是天天去帮忙的。

后来老公告诉我:“如果只是老人一个人去帮忙,那之后老人有事人家一定会去,如果年轻人有事,大家就不一定会去。”

当时我嘴上同意,心里很不服,心想:“不来就不来,省得麻烦,离了谁都能成事。”

后来村里发生一件事儿,给我深深地上了一课。

3

村里有户人家,常年在外打工,可能受大城市文化的熏陶,村里有红白喜事,他家从来不回来帮忙的,只有一个老母亲在家,常年身体不是很好,也很少去帮忙别人家。

后来,老人过世,全家人回来办丧事,除了房子挨着的邻居去,其他的都装不知道。

眼看出殡的日子越来越近,去的人太少,恐怕无法把棺材抬上山,有好心人支招,让老人子女挨家挨户去跪着求人帮忙。

部分人拉不下脸,去帮忙了,可是到抬棺材的时候,大家都不想上前,都不愿意出力,最后是老人子女哭着求大家,才勉强把棺材抬到山上去的。

这事儿后,村里有什么红白喜事,这家人也厚着脸皮去了。

4

在贵州农村,这丧葬文化为何人情味这么浓呢?这是有一定历史和地域背景的。

在贵州农村,办丧事,村里人是不用请,自发来帮忙。我娘家那边,家里有什么厨具之类的,只要用得上,自己拿起去办丧事的那家,丧事结束,自己洗干净拿回来,真的很贴心。

在我老公家这边,办丧事的时间大部分不止3天,他们在人去世的时候请人算日子,那天可以安葬,丧事那天才结束,短的几天,长的半个月,甚至还有一个多月的。

如果时间长,这期间就需要村里人轮流来守灵,光靠老人的子女是熬不住的,特别是一个孩子的家庭,毕竟天天熬夜谁承受得了,时间长的也排班守灵。所以,贵州某中学轮流守灵就可以理解了,这是在合理分配资源啊!

贵州丧事人情味比其他地方浓,除了时间长的原因外,还和地理位置有关。

贵州是山区,大部分地方是小山相连,山路弯弯曲曲,有的地方还很陡峭。贵州农村一直是土葬,人死后需要准备一口大棺材,在山上找一个风水宝地下葬。

抬棺材上山,本就需要很多人,加之贵州的地形,很多地方山路狭窄而陡峭,抬棺材上山就需要更多的人换着来完成,这是现代化手段无法做到的,这就促使贵州农村人在丧事上,出奇地有人情味,非常地团结。

结语:

在贵州,人家办丧事,你去吃的不仅仅是饭,而是人情。你不是单纯地去守灵,而是去给自己存“人情”。贵州丧葬的人情风俗真正体现了“帮人就是帮己”的道理。

所以,希望大家对贵州一人去世,全中学守灵这事多一点宽松,多一些理解,多了解背后的原因和积极意义,不要盲目去揣测和指责。

0 阅读:0

蒋琬感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