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的历史在这一年走到了尽头。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三天,也许中国的历史将会被彻底改写。吴三桂与李自成的三日之隔,决定了明清之间几百年的命运。
1644年的春天,崇祯皇帝在得到李自成攻破京城的消息后,选择自缢殉国。就在他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三日前,吴三桂正率领清军急行至京城。但是,三天的时间竟然改变了整个华夏大地的命运。
吴三桂原先打着勤王的旗号,带兵赶赴京城,却听闻崇祯帝已亡、李自成已入主紫禁城,世事突变,吴三桂选择投降。然而,他心中始终存有狐疑,此时的李自成对吴三桂并无真正的信任与重视,尤其是李自成迟迟未到山海关的举动,更加速了吴三桂的动摇。
在得知吴三桂打算投降的消息时,李自成喜出望外,毋庸置疑地认为北方固守之势显然不攻自破。李自成派兵收编吴三桂部队,然而这一举动却遭到了顽强反抗,前去收编的队伍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
愤怒的李自成大骂吴三桂信义全无,将其视作头号敌人。他决定亲率大军讨伐吴三桂。然而,更大的冲突在吴三桂和多尔衮之间展开。
吴三桂面对两难选择,既要对付李自成,又面临关外清军的威胁。最后,吴三桂选择与清军合作,引清军入关以求自保。一封密信送到多尔衮手中,两军合作的机遇让多尔衮大喜,也揭开了明朝最后一次殊死搏斗的序幕。
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易守难攻,清兵屡次南下尝试攻克均未成,吴三桂的这一转变打通了清军入关的最大障碍。随着李自成大军的到来,山海关激战爆发。然而,清军的突然袭击让李自成手足无措。
一场双线作战的恶战,李自成的大顺军在清军铁骑和吴三桂的围攻下溃败,李自成不得不仓皇撤退,回到北京。意识到清军铁骑的强大,李自成带领部队急速逃往西安,伺机再战。然而,京城已然落入清军之手,清军摧枯拉朽般地占领了整个中原地带,开始了清朝的统治。
李自成原本可以提前三天到达山海关,以巩固对吴三桂的控制。可是,他由于沉迷享乐,推迟行程,错失保卫关键关隘的良机。这一错误,令清军得以势如破竹地进入中原,彻底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剖析这一历史事件,吴三桂的选择虽出乎意料,却有其迫不得已之因。在多方压力下,吴三桂求自保终投降清军,而对李自成的不信任也来自其早前的暴戾举措,包括杀害吴三桂的父亲和虏走心爱的陈圆圆。
尽管吴三桂投靠异族清军负有不被理解的历史枷锁,然而,此事背后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心理却不容简单定论。如果没有那三天的耽误,或许可为明朝奄奄一息的政权再续,但历史终究没有假设,吴三桂的举动改变了后续的中国近三百年的历史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