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四大阳谋之远交近攻

春秋谈历史 2021-05-27 17:45:48

在我们的历史文明中有很多关于谋略的故事,谋略分为阳谋和阴谋,不同之处就是,阴谋是暗中给对方设计以阻碍,如果被对方识破那么计策就没有用了,而阳谋不同,你明知道对方使用的计策却什么也做不了。

远交近攻,顾名思义就是结交远处的国家,攻击邻近的国家的一种外交策略,如M国现在这么大的版图就是立国时采用了这样的策略得来的。

最先提出远交近攻的是战国时期的范雎。范雎,李叔,魏国人,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后来成为秦国的宰相,因其被封在应城,世人称其为“应侯”。他原本在魏国中大夫须贾府上任门客,只因被怀疑暗中通联齐国,差点被魏国丞相打死,后得到好友郑安平暗中帮助逃出魏国,改名为张随秦使王稽潜入秦国,经其介绍遂成为秦王客卿。

范雎向当时的秦王献上提出: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时,得尺亦王之尺也。这一经典对话,简单说来就是秦王结交远处的齐燕等国攻击邻近的韩魏,则得到的永远是大王的国土,秦王听后大加赞赏,遂决定采纳其远交近攻这一策略,具体内容就是把秦国今后的攻击重点放在离秦国较近的韩赵魏三国,对较远的齐楚燕三国进行收买拉笼结盟政策,之后秦国采用这一策略后,慢慢蚕食掉邻近国家的土地,使其成为自己的国土,增加国力秦国日益强大。在后续秦王的努力下,先攻破韩魏而后攻破赵燕统一北方,再多路出击攻破庞大的楚国平定南方,最后用大军压境逼迫齐国投降,至此完成秦国的大一统,使天下归一。

汉承秦制

秦国使用这一阳谋统一六国是最经典的,后续朝代也有采用这一策略,但是大多是以失败告终,如北宋的联金灭辽、南宋的联蒙灭金都是失败的还把自己搭进去了,看来这种谋略不是随便能用的。

0 阅读:16
春秋谈历史

春秋谈历史

分享历史故事,学习古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