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曾听闻过刘病已与许平君之间的爱情故事。
在汉朝时期,刘病已本是落魄皇族的后人,而许平君呢,乃是一位宦官的女儿。他们二人后来结成了夫妻,并且没多久就有了儿子。然而就在这之后不长时间,刘病已便在大权臣霍光的拥立下,登上了皇帝之位。
在刘病已登上皇位之后,对于自己的那位结发妻子,他始终坚守着,未曾有过丝毫的离弃之意。即便霍家以及满朝的文武大臣纷纷施加压力,可刘病已依旧坚决地要将许平君立为皇后,并没有去选择霍光的小女儿来担当这一尊贵之位。
后来有一个“故剑情深”的成语,其由来正是因为这件事呢。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刘病已给予许平君的那份宠爱,最终竟给他们招来了祸端。没过多久,霍家为了能将皇后之位据为己有,便瞅准时机,残忍地将许平君毒害致死。许平君离世后,霍家的小女儿便顺理成章地进入皇宫,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就这件事而言,刘病已选择了隐忍,而且这一忍便是数年之久。直至霍光离世后,刘病已瞅准时机,果断采取行动,一下子便将霍家满门给灭掉了,其手段可谓干脆利落,毫不留情。
至此,许平君的仇终于是彻底得报了。并且,刘病已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将他与许平君所育之子刘奭,确立为新的太子,也算是对许平君的一种告慰吧。
刘病已与许平君的故事,就爱情层面而言,大体还算圆满。尽管许平君遭霍家毒害离世,可刘病已随后也为她成功复仇。刘病已这般善始善终的好男人形象,自此便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并且不断地在后世被重新演绎着。
然而,有一点是许多人都未曾知晓的,那便是这段爱情故事,实际上还存在着一个尾声呢。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话说“故剑情深”这个故事,其尾声得从故事主人公两人的儿子刘奭这儿讲起。刘奭可是那段完美爱情所孕育出的,他从父亲那儿接手的汉朝,近乎完美无瑕。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他临死前把汉朝传下去之时,这个汉朝却已然变成了一个即将分崩离析、矛盾一触即发的汉朝啦!
可以毫不客气地讲,西汉走向灭亡,真正的根源在于刘奭啊!正是在刘奭当政期间,诸多问题滋生并不断恶化,从而一步步将西汉王朝推向了覆灭的深渊,所以说西汉之亡,实实在在是亡在了刘奭的手上。
刘奭呱呱坠地之时,他的父亲与母亲皆为寻常之人。在刘奭诞生数月之后,汉昭帝离世。随后,霍光先是扶立昌邑王刘贺登基,不过没多久又将其废去。在此之后,霍光又拥立了彼时还没什么身份地位的刘病已。
就这样,在刘奭呱呱坠地之时,他不过是皇族后裔里毫不起眼、看不到什么前途的一员罢了。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几个月的时间,他的身份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下子成为了皇子之子,并且还是尊贵无比的嫡长子呢。
霍家对刘奭的存在极为不满。在霍家看来,当初霍光将刘病已扶上皇位,那刘病已理应迎娶霍家的女儿,并且这个霍家女一嫁过去就得被立为皇后,日后二人所生之子也必须被立为太子才行。
接着,历史之中便上演了那则“故剑情深”的故事。
在刘病已的立场而言,他之所以不愿迎娶霍家的女子,主要存在两个缘故。其一,他对许平君用情至深,以现代的说法来讲,许平君恰似他年少时期那一抹无可替代的白月光,其在他心中的地位,旁人根本无法企及。
第二,在当时刘病已所处的境况下,皇后之位这块地方,简直就是他仅存的最后一处能由自己掌控的领域了。要晓得,彼时整个朝堂之上,官员无一不是霍光所提拔任用的。而且京城全部的军队,也全都掌控在霍光一人之手。倘若这时候霍家的女儿再入宫当上皇后,那刘病已可就连这最后一点属于自己的保留之地都没了,怕是连睡觉都得时刻担心遭人谋害。
然而,在刘病已的执意坚持之下,到了后来,霍家表面上总算不再提及,似乎是放弃了原本的那个打算。可实际上呢,他们一直在背地里偷偷摸摸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准备工作,丝毫没有真正打消相关念头的意思。
就在刘奭年仅4岁的时候,霍家竟做出了令人发指的恶行,他们用毒药害死了许平君。而许平君正是刘奭的母亲,如此一来,年仅4岁的刘奭便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生母,这无疑是他人生中极为惨痛的开端。
在之后的四年时光当中,没人能知晓,刘奭的日子过得有多艰难!要晓得,那时的刘奭还仅仅是个小孩子呢。可霍家的那些党羽啊,已然遍布了整个后宫。甚至就连刘病已他自己,都时刻担忧着会被霍家给除掉呢。
彼时的霍家,行事可谓张狂无忌,就连当朝皇后他们都敢去谋害。而面对一个还未成年,并且日后极有可能对他们构成巨大威胁的皇子,霍家更是将其当成了必须拔除的眼中钉、肉中刺一般,必欲除之而后快。
故而在这一期间,刘奭居然能够存活下来,着实堪称一个奇迹。
在刘奭年满7岁之际,霍光离世了。而直至此时,他的父亲刘病已方才首次获得契机,得以挣脱霍家的掌控。接下来的这一年当中,刘病已一步步地削减了霍家所掌握的兵权,并且收回了霍家负责京城卫戍的权力,如此一来,才算能够切实保障自身的安全。
就这样,在霍光离世过去整整一年的时间后,刘病已出人意料地颁布诏令,正式确立刘奭的太子之位。
霍家对这件事那是完全忍无可忍了。要晓得,在霍光离世以后,虽说霍家的宫廷卫戍权被剥夺了,可好歹皇后还是出自霍家的呢。只要霍成君能诞下一名男婴,那日后必定是能当上太子的。
然而当下,刘奭已然被正式册立为太子,如此一来,霍家所图谋的未来算是彻底化为泡影了。即便霍家的那位小女儿依旧稳坐皇后之位,但对霍家而言,这已然失去了实质性的意义,一切谋划终究是落了空。
在此之后,霍家决意冒险行事,妄图径直发动政变以掌控京城局势。然而,刘病已着实更为高明,提前洞悉了霍家的谋划。最终,霍家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而那位霍家的皇后呢,之后也被安上了“毒杀太子”的罪名,旋即遭到废黜。
刘奭从出生一直到被立为太子,其人生历程可谓是历经诸多极大的风浪。而恰恰就是这些所经历的风浪,对他之后性格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造就了他日后呈现出来的那种性格特点。
确切来讲,所指的是汉宣帝针对他的那种态度。
汉宣帝对刘奭始终怀有一份愧疚之情,觉得是自己致使刘奭没了母亲。待刘病已皇位稳固后,便全力给予刘奭各种好物。为保刘奭能稳坐太子之位,他更是特地迎娶了一位毫无背景的女子为皇后,让其充当刘奭的后妈。并且,这位皇后直至一生都未曾育有子嗣。
必须得承认,汉宣帝对他的儿子刘奭那可真是极为宠爱,宠爱到了近乎溺爱的那种程度了,这一点确实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就刘奭本人而言,这样的一个结果,实际上也不见得就有多么美好。
刘奭自幼便遭遇了母亲早逝的不幸,而后妈在其生活中也未得宠,如此一来,他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有着极大的缺失状况。并且,由于汉宣帝全方位的保护,刘奭完全无需担忧会有其他皇子来和他争抢皇位,这致使他未曾经历过来自社会的残酷磨砺。
在现代的教育理念里,我们明白,一个人所接受的完整教育是由家庭、学校、社会这三部分一同构成的。就拿学校来说吧,其教授的很多内容常常过于宽泛了些,和实际的社会生活并不那么适配。
刘奭在当时就不慎掉入了这个坑之中。
由于母亲过早离世,而父亲工作繁忙,在家庭教育方面,刘奭是极度缺失的。并且,汉宣帝很早就将其立为太子,之后还对他保护得太过周全,使得他同样未曾经历过来自社会层面的教育。
彼时的刘奭,脑海中充斥的皆是儒家那一套道理,他坚信凭借儒家的这些理念,便可将天下治理得妥妥当当。然而,对于实际治理国家所需运用的种种手段,他压根儿一窍不通,并且压根就不愿去接纳。
据传,曾有一回,就围绕着相关问题,刘奭与他老爹展开了一番争论。彼时汉宣帝对几位大臣作出了处置,刘奭觉得,身为皇帝,行事手段应当更为宽厚些。并且主张应多多重用儒生,对于法家或者其他学派的人,则不应给予过多重用。
汉宣帝那时所给出的答复相当简洁明了,其内容是这样的:汉家向来有着自身的法度,原本就是将霸道与王道相互掺杂运用的,怎么能单纯地依靠德教,去采用周朝那样的政治制度呢?
显而易见,汉宣帝堪称一位极为老练的政治家。他心里很清楚,那些口头喊出的口号,与实实在在治国理政的实际操作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别。对一位名副其实的帝王而言,得明白既要借助儒家的学问来稳固统治,同时也要善于运用法家的手段,从而高效把控国家机器。
只可惜,刘奭压根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呢。并且在汉宣帝道出自己的答案之际,刘奭竟然还十分坚定地觉得,自己的老爹说得不对。
就这样,在那之后,汉宣帝也唯有对着天空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心中暗自想道:这将会扰乱我汉室家业的,恐怕就是太子了啊。
似乎这句话已然变成了一句谶语,没想到在之后的日子里还真就给应验了呢。
汉宣帝在世之时,其实已然察觉到,刘奭恐怕压根就不是做皇帝的合适人选。只是念及当年“故剑情深”的过往,又因对许平君这位心中白月光怀有亏欠之情,汉宣帝到底没狠下心来废黜太子。于是乎,在公元前48年,汉宣帝驾崩,刘奭得以顺利即位,史称汉元帝。
在随后的十六年时间当中,刘奭凭借着自身的一系列举动,成功地将整个西汉的根基给彻底折腾没了。这期间他的种种作为,一步步使得西汉原本稳固的基础逐渐瓦解,最终导致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呢。
刘奭登上皇位后,对儒生极为重用,让大批儒生入朝为官。可这些儒生上任后,多数人只是一味地高谈阔论,对于实际政务究竟该如何开展全然不知。就这样,汉朝的国家统治体系开始快速失去平衡,其统治的效力也急剧下滑。
其次,在刘奭登上皇位以后,依照底下那些儒生所给出的建议,把一项名为“陵邑制度”的制度给废除掉了。
简而言之,汉朝向来有这样的规定:但凡国内符合一定标准之上的富裕之人,都得离开自己的原籍,迁至皇帝陵墓周边去为皇帝守陵。这规定乍一看似乎有些荒诞不经,不过却使得那些普通的富商以及地主群体,没办法在原来的地方长久扎根,也就难以形成势力过于强大的世家了。
然而,待刘奭登上皇位之后,他察觉到众人都颇为怀念各自的故乡。基于这样的情况,刘奭便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将原本施行的这套制度给废除掉了。
此前,西汉内部的土地兼并状况,或许尚可暂且抑制住。但当那些有钱人不再背井离乡后,他们便迅速着手购置土地。如此一来,没多久,西汉土地兼并的问题就完全突显出来了,再也无法被掩盖。
简单来讲,有所谓的假民公田这一情况。就是在那些富商前往陵邑生活之后,国家会拿出资金来购买他们所拥有的土地。而这些被国家买下的土地呢,就会被称作公田,并且会直接租给老百姓,以供老百姓维持生活所用。
在西汉处于巅峰时期之际,彼时所施行的这套制度与陵邑制度相互配合,着实有效地延缓了土地兼并的进程。对于底层的百姓而言,即便他们不幸失去了自己的土地,也依然能够租种公家的土地,如此一来,便不至于面临饿死的绝境。
然而到了刘奭执政之时,经他这般一番操作后,再也购置不到新的公田了。并且那些原本就存在的公田,在被平民租种之后,也没办法快速进行更换。不仅如此,不少原有的公田竟然直接被当地的地主豪绅所占有,随后他们又将这些土地转租给了普通百姓。
就这样,西汉原本推行的两项国策本是很不错的,可到了汉元帝这儿,却被他弄得变了样,硬是让这两项国策成为了西汉走向崩溃的开端。
当然啦,在诸多因素之外,最为关键的一点,得说是汉元帝娶到了一位很不错的媳妇!汉元帝刘奭所娶的这位媳妇呢,名字叫做王政君。而这个王政君可有个侄子,这人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王莽啦。
倘若汉元帝未曾迎娶王政君,说不定往后便不会出现王莽篡汉这般情况了。要知道,正是因为汉元帝娶了王政君,才使得一系列的历史进程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了王莽有机会篡夺汉室江山,所以说汉元帝的这一婚姻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汉朝的命运走向。
再者,汉元帝当政之时,对宦官极为重用,竟然纵容宦官将其老师萧望之逼死。纵观西汉历史,唯有汉元帝这一朝出现了宦官擅权的情况。在别的时期,宦官地位低下、无足轻重,可在汉元帝时代,他们却能直接掌控大权,其地位如同昔日的赵高一般!
刘奭就这样玩闹了整整十六年,而后终于走到了自己人生的终点。要知道,在十六年之前,他所接手的汉朝,呈现出国内政治处于平衡状态,边疆鲜少有战事发生,就连匈奴也已经完全投降归顺的良好局面。
在其离世的十六年之时,他所交付于下一代的,已然是这样一种局面:国家机器的运转开始逐渐失去效能,土地兼并之风盛行,已然蔚然成势,且外戚与宦官还接连把控着朝政,整个状况可谓是混乱不堪的烂摊子啊。
如此看来,故剑情深这一故事的结局着实令人惋惜。想当年,要是汉宣帝未选定刘奭,而是挑中了其他更具才能、更有一番作为的皇子,说不定之后的西汉王朝,也就不会那么轻易地就被王莽给夺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