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短短两个月,俄军已经损失了两架宝贵的A-50,让数量原本就稀少的预警机部队“雪上加霜”,几乎丧失了乌克兰战场上空的有效预警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国营军工企业罗斯托克集团近日宣布,将重新恢复生产A-50U预警机。为何缺少预警机的俄罗斯,开战两年了才想起恢复这款预警机的生产?
据俄媒报道,罗斯托克集团总经理谢尔盖·切梅佐夫在新西伯利亚的贵宾宫酒店接受采访,宣布了这个消息。他声称,俄罗斯不仅要恢复生产A-50U预警机,以满足俄军的需求,而且还准备面向出口市场。
切梅佐夫说这番话的背景,就是俄军在今年前两个月已经损失了两架A-50预警机,第一架在1月14日被乌军防空导弹击落,第二架则在2月24日被俄军防空系统误击击落。考虑到俄军现役可用的预警机不到10架,而且能够保持良好状态用于一线执勤的,更是只剩下寥寥几架,因此两架A-50的损失对俄军空中预警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A-50实际上是俄军唯一现役的固定翼预警机型号,除此之外就是海军的卡-31预警直升机了,根本不可能用于乌克兰的陆地战场。更糟糕的是,俄罗斯尽管非常缺少预警机,但是A-50预警机却早已经停产多年。A-50U作为A-50的现代化升级型号,实际上都是由基本型A-50的机体改装而来,并非全新制造。
事实上,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苏联和俄罗斯累计制造了40架左右的A-50预警机,俄军大约保留了20架左右。由于作为基础的伊尔-76运输机已经陈旧,再加上俄罗斯失去了伊尔-76的量产能力,不少A-50预警机由于后勤保障不利,状态并不好。此外,老式的A-50性能过时,升级为A-50U的大约只有8架左右,还有不少A-50停在工厂等待升级,因此能够用于乌克兰战场的现役预警机并不多。目前唯一装备A-50的俄军部队,就是第144独立远程预警飞行团,部署在伊万诺沃·塞韦尔尼基地。
客观上看,即使是升级后的A-50U,性能也不算太先进。A-50U保留了旧机上的老式“维加-M”雷达,该雷达号称能在230公里范围内同时跟踪150个目标,升级内容主要还是更换为数字化设备,提升了数据处理速度。总体来说,无论是雷达探测性能,还是信息处理能力,A-50U的水平都远不如空警-2000、E-3等预警机。
俄罗斯空军真正的新型预警机,还是新一代的A-100。该机采用了伊尔-476运输机的机体,发动机推力更大,而且雷达也改为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但是,A-100预警机由于包含大量西方的零部件,在欧美等国的禁运之下,量产陷于停顿。A-100预警机原本计划在2023年开始批量服役,目前也是遥遥无期了。这才是俄罗斯预警机青黄不接的根本原因。
目前看来,俄罗斯宣布“重新恢复生产A-50U预警机”,完全是技术倒退行为,实际就是A-100预警机无法量产的权宜之计。但最大的问题是,A-50U的机体来自伊尔-76,这款运输机由于原本在哈萨克斯坦生产,由于相关产业链被打断,俄罗斯无法在本国恢复伊尔-76生产线,只能建造全新的伊尔-476。
也就是说,罗斯托克集团声称“重新生产A-50U”,到底使用哪一种机体也是令人质疑的。大约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使用新的伊尔-476运输机,安装老式的多普勒雷达,另一种可能就是使用二手伊尔-76运输机,后者数量数以百计,来源并不是问题。
尽管预警机的机体可能是现成的,但改装设备仍然存在大问题。由于西方的禁运措施,俄罗斯A-100预警机由于关键零部件被断供,导致无法投入量产,其中可能包括相控阵雷达、数字化设备等装置的关键部件。但是,类似问题同样可能出现在A-50U身上。
A-50U的改装工作在十年前就开始了,但直到去年9月才交付了第8架,今年发生严重损失后,又在3月初紧急补充了第9架,升级速度如此之慢,关键零部件依赖西方进口,可能是最要命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讲,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已经开战两年了,才想起恢复A-50U的生产,零部件国产化率低是核心原因。为此,罗斯托克集团只能将有限的零件和材料用于升级少数几架旧的A-50,根本没有多余资源投入新预警机的生产。这就是俄罗斯工业体系衰退后的苦果。
当前,罗斯托克集团宣布能够“恢复生产A-50U”,也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在技术倒退和降级后,俄罗斯重新掌握了上一代预警机的全部产业链,尽管可能是落后的技术,但毕竟能保证大多数零部件的国产化。在乌克兰战场,哪怕是上一代的预警机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远比让空中防线“开天窗”要好得多。
笔者猜测,俄罗斯很可能会在今年加快预警机的改装速度,除了将库存的十几架A-50升级为A-50U外,也可能改装一部分伊尔-476或伊尔-76为A-50U。
尽管大型飞机的改装升级都比较慢,一年半载后才能慢慢出现成效,但这已是俄罗斯能做到的最快方法了。(作者:陶慕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