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海月浅原创
原来晃眼间,已是夏至。
最近这几天,广州的天气开始日渐炎热,我所在的地区已经好几天没有下雨。雨可以降温,没有雨,气温一路飙升。
这几天,傍晚6点阳光还是银晃晃的。太阳斜斜地挂在天空,银色的光芒笼罩着它,令人不敢直视。风缓缓地吹着,空气中的闷热感时刻侵蚀着大脑,让人有种昏昏沉沉的感觉。
我前天还在想,夏天啊,真热!可没想到,夏至才来临。
“至”有到的意思,也有达到极点的意思。“夏至”也就是说最炎热的夏天要来了。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一般在6月20日-22日交节。今年的夏至是21日,据说这一天,北半球各个地区白天的时间会达到一年中最长的时候。而这一天,正午的太阳高度,也会达到最高点。
“至”,极也,也许就是这个意思。
夏至当天,天空中有很多云,却挡不住热辣滚烫的太阳,哪怕有云雾,阳光也洒落大地,地面、房屋都反射出惨白的光芒。
大概正午时分,我出门买菜,打着小花伞,步履匆匆。
如果是傍晚时分,巷子的一边总可以遮阴的。而正午,太阳在正上方,房屋基本看不到影子,车子的影子在正下方。而我,也看不到自己的影子,完全躲在小花伞的影子下,仿佛我的影子也热得不敢出现。
有个成语叫“立竿见影”,其意为“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了竹竿的影子”。夏至这一天,却会出现“立竿无影”的奇观。
听说这种奇观出现在北回归线附近,那时候正午的太阳照射在北回归线上,几乎是直射的状态,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区域立起的杆子就看不到影子。
夏至之后最大的特点,就是气温高,湿度大。两者合起来,就是闷热。偶然来一场雷阵雨,那股热气呼呼地冒上来,会显得更加的烦闷,犹如焗桑拿一般酸爽。可是,夏天真正的炎热,还在三伏天。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也有代表性的农事活动。
有句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夏至来临,各种生物、植物都会疯狂生长,包括庄稼、杂草、植物上的害虫等。因此这个时候,庄稼的养护十分重要。
夏至这一天也有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有些地方会举办拜神祭祖的仪式,祈求五谷丰登。
民以食为天,很多节日活动都与“食”有关,包括夏至,也少不了这方面。
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夏至的食俗也有差异,有各种不同的吃法。北方很多地方“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不仅吃面,还是凉面;无锡则是“早吃麦粥,午吃馄饨”;岭南更是有“冬至鱼生夏至狗”的说法,据说狗肉和荔枝一起吃还不会上火。
我知道冬至有《冬九九歌》,有一年在北方过冬,他们那边常数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我在广东很少听到这首歌,也许是广东真正冷的时候不多,数是没必要的。
可广东够热的,我也对《夏九九歌》没什么印象,似乎是第一次听说。
《夏九九歌》以湖北老河口市的一个版本最有代表性,能反映出我们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如下: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夏九九歌》在广东,应该是不流行的。也许是因为广东的气候,大部分时间,春天不像春天,秋天不像秋天,冬天不像冬天,唯独夏天,把春天和秋天的时间无缝连接在一起,够长够热,到了九十月份,依然可能热辣滚烫。
但不管怎么说,不管在哪里,炎热的夏天消暑,是必须干的事。
广东喜欢煲汤消暑,夏天通常会煲冬瓜老鸭汤、冬瓜海带筒骨汤、冬瓜玉米汤等等,简单点的,还有绿豆汤、苦瓜汤。
除此之外,凉茶作为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夏天清热解毒、消除暑气的好帮手。
关于夏至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