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龙舟竞渡粽飘香,端午安康乐逍遥

星海月浅浅 2024-06-09 13:53:44

文/星海月浅原创

端午假期回到老家已是深夜,屋里静悄悄的,漆黑一片。第二天走出房门,才发现家里的每一个大门都挂上了菖蒲和艾草。早餐吃的是粽子,母亲亲自包的五花肉绿豆粽子,是我喜欢的咸粽。这一切都告诉我,端午节来了。

端午节又叫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端阳节等,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节日里既有拜神祭祖祈福辟邪的庄严仪式,也有欢庆的娱乐和传统美食,各地习俗不一样,丰富多彩。

在广州,每当端午节来临,各个区的许多村镇,都会举行龙舟赛。扒龙舟一般有起龙、游龙、竞赛和收龙等几个环节,竞赛更是看得当地人民热血沸腾,欢欣鼓舞。

龙舟上有鼓手、旗手、炮手、桡手等,每一个成员都有各自的责任,他们互相配合,奋力拼搏,完成一场精彩的龙舟赛。那是一场竞赛,也是一场视觉盛宴。

我的老家位于粤西地区,我们比较传统的仪式,就是端午节当天一早杀鸡奉神。五月初一那天包粽子,粽子包的不少,可以吃到端午节之后。

民间谚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我们也有这种习俗。在五月初一这天,在大门边上挂菖蒲和艾草。

据说古代生活条件差,五月初五前后,天气湿热情况越来越严重,人们容易感染疾病,而艾草属于治病的草药,那时候的人们在家里摆上艾草,就是希望驱除蚊虫和疾病。菖蒲也是有杀虫灭菌的作用,叶子细长如剑状,慢慢地也就流传着辟邪避害的寓意。发展到今天,挂菖蒲和艾草已经成为一种习俗,祈求平安健康和吉祥如意。

说到端午节,人们可能就会想到屈原。

宋代苏轼在《六幺令·天中节》写道: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这首诗,上阕描写了端午节的习俗,缅怀屈原,下阕感叹楚王昏聩,屈原凄凉投江的凄凉。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备受楚国重用,后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楚国都城被破后,屈原投身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为了保护屈原的遗体,划船到江中撒米饭喂食鱼虾。

后来为了纪念屈原,楚国人民在端午节这天,会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祭奠屈原。这就是粽子的最初形态——筒粽。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随之演变而来。

时光慢慢,粽子演变到今天,可甜可盐,形态越来越丰富。

粽叶主要有芦苇叶、箬叶,其他的种类还包括芭蕉叶、荷叶、桂竹叶、月桃叶、竹笋壳、粽叶芦、茭白等。

粽子的馅料就更加丰富,肉粽主要是五花肉绿豆黑芝麻、猪肉香菇干贝、陈皮牛肉、香排骨、腊肠、腊肉等,素馅的就更多了,包括豆沙、蜜枣、莲子、花生、葡萄干、板栗、莲蓉、蛋黄等。

除此之外,粽子的形状也不少,三角形、四角形、牛角形、马蹄形、塔形、长条形等,有些粽子的形状令人大开眼界,如鸭乸粽、林旁粽、糖果粽、蝴蝶粽,只要有创意,就没有做不到的。

龙舟竞渡,粽子飘香。端午节发展到今天,既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表现。因为这个节日,我们团聚在一起,享受家庭的温馨与欢乐,感受社区的活力与喜庆。

端午节来临之际,祝愿大家端午安康,愿我们都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万事如意。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