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中苏关系解冻,一位中苏混血妇女前往苏联,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母亲,母女相认的那一刻,这位妇女哭着说:
“亚楼,我没有辜负你的期望,你交代的事,我都做到了……”
这位中苏混血妇女就是刘亚楼第二任妻子翟云英,谈及刘亚楼和翟云英的爱情,还要从刘亚楼归国参加解放战争说起。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打击日本关东军,刘亚楼以苏联军官的身份跟随苏联红军来到辽宁大连。
期间,大连市委书记王西萍主动出面,帮助刘亚楼寻找配偶,并最终将目标锁在了香炉礁小学老师翟云英的身上,
翟云英的父亲是中国人,曾参加过十月革命,母亲是苏联一家工厂的女工,上个世纪20年代末,翟云英跟随母亲来到大连定居。
经过将近两年的接触,刘亚楼与翟云英建立的深厚的感情基础,两人最终结为夫妇,这一年,翟云英刚满18岁。
由于刘亚楼常年带着军队指挥部,夫妻二人聚少离多,但是两人的感情却非常好,翟云英经常到部队探望刘亚楼。
有一次,翟云英发现刘亚楼双眼通红,整个人消瘦了许多,不由得感到心疼,就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个不停。
刘亚楼百般安慰,才稳住了翟云英的情绪,翟云英冷静下来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军人的妻子要能吃苦才行。
新中国成立以后,刘亚楼奉命担任空军司令,工作比以前更加忙碌,根本没有时间照顾翟云英和孩子。
翟云英虽然没有怨言,却非常担心刘亚楼的身体,每次刘亚楼熬夜工作,翟云英总会假装生气说:“你还要不要命?”
面对妻子的嗔怪,刘亚楼总是会开玩笑逗翟云英开心,一颦一笑过后,翟云英也就不好再劝说什么。
为了更好地照顾刘亚楼,翟云英放弃了去上海学习的机会,刘亚楼得知翟云英的想法后,罕见地发了脾气。
刘亚楼希望翟云英趁着年轻,好好提升一下自己,就动员翟云英去上海工作,还叮嘱翟云英不要担心自己和孩子。
刘亚楼做完翟云英的思想工作后,又像过去那样同翟云英开起了玩笑,故意吓唬翟云英说:
“我早就说过,吃饭要靠自己的本事,依靠别人是不行的,要是有一天我去见马克思了,你怎么吃饭啊。”
说完,夫妻二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可是翟云英根本不会想到,刘亚楼的话,会在十年之后成为残酷的现实。
1964年,刘亚楼被诊断出肝癌,病情迅速恶化,为了能够生命的最后不留下遗憾,刘亚楼向翟云英作了深情告白。
考虑到翟云英尚且年轻,刘亚楼提议让翟云英改嫁,翟云英不停地摇头,哭着拒绝刘亚楼说:
“亚楼,千万不要这样说,我会照顾好孩子们……”
刘亚楼自知无法劝动翟云英,于是留下了三点遗嘱:一、将孩子们抚养大,让他们自食其力生活;二、赡养好我的父亲;三、有机会回到苏联,一定要找到你的母亲。
1965年5月,刘亚楼永远地闭上了双眼,翟云英按照刘亚楼留下的遗嘱,尽心照顾公公和孩子们,最后又如愿找到了在苏联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