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担任军事法院院长的陈奇涵刚刚60岁,让无数同志动容的是,才60岁的陈奇涵同志主动请求辞掉院长之职务,陈奇涵在报告中写到,应该将机会让给更年轻的干部,为此,这位无私的将军推荐更年轻的钟汉华中将,接任军事法院院长一职。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不由感叹道:“陈奇涵同志是我辈楷模啊,这等无私谦逊的共产党员,我党不应该忘记啊!”
陈奇涵的无私和谦逊,在1955年大授衔时,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1955年,鉴于陈奇涵资历老、功劳大等各种原因,在得到毛主席同意后,评衔委员会主要负责人罗荣桓,将一张空白军衔表送到了陈奇涵办公室。
望着这张空白的军衔表,陈奇涵似乎回到了战火纷飞的战争岁月,他似乎看到了一个个战友倒在了自己面前,陈奇涵叹了一口气说道:“相比于那些牺牲的烈士,我的那些功绩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微微思考之下,陈奇涵在空白表上填上了中将军衔。
不久,罗荣桓亲自拿着这张表,交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看后,顿时大怒道:“他是没把我放在眼里啊,他难道不明白我的良苦用心吗。”
大怒之下,毛主席立即将陈奇涵叫到了中南海。
毛主席语气中仍然带着怒气道:“陈奇涵同志,你怎么就不明白我的良苦用心呢?以你的历史功绩,一个中将太低了啊!”
陈奇涵说道:“主席,我只是为革命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能够有中将军衔,我已经非常满足了。”
看着无私、谦逊的陈奇涵,毛主席微微点点头,不过,在毛主席坚持下,授衔委员会最后还是授予陈奇涵上将军衔,他也是自我国授衔以来,唯一一个上将军事法院院长。
二、陈奇涵和三位元帅搭档仔细翻阅历史资料可以知道,毛主席之所以坚持授予陈奇涵同志上将军衔,这不是他有私心,而是因为陈奇涵值得上将军衔。
首先,从资历来说,陈奇涵资历足以和一些元帅相比。
陈奇涵早年参加过北伐和东征,镇压过广东商团叛乱。
他还曾在黄埔军校担任过教官,严格意义上说,林彪元帅都算是他的学生。
1927年春,朱德成立军官教导团后,陈奇涵担任参谋长。
1930年,陈奇涵担任红四军参谋长,当时红四军军政主官正是毛主席、朱德等人。
1932年,陈奇涵调到红一军团担任参谋长,军团一把手是林彪。
次年,江西军区成立后,陈奇涵和司令员陈毅搭档,再次成为江西军区参谋长。
从这份履历可以看到,在土地革命时期,陈奇涵曾与多位元帅搭档作战过,拥有这份资历,毛主席授予陈奇涵上将军衔,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陈奇涵为赣南苏区的成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毛主席曾说到,陈奇涵同志是赣南苏区的一面旗帜,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陈奇涵对赣南苏区的卓越贡献。
南昌起义失败后,陈奇涵进入赣南发展革命武装,在短短一两年间,陈奇涵在赣南发展出了一块稳固的根据地,发展了不少党员,还建立了赣南红军第25纵队。
1929年,朱德和毛主席带着红四军前往赣南作战,正是因为陈奇涵给红四军准备了大量粮食、银元等足够的物资,红四军才能快速在赣南站稳了脚跟,可以说,赣南是中央苏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信仰坚定的陈奇涵其三,陈奇涵对党的信仰从来没有动摇过。
1925年,因为陈奇涵曾在赣军这样的军阀部队待过,因此,他的入党申请很长时间没有通过,为此,陈奇涵表示,如果不能入党,他宁愿回家乡务农。
不久,在陈赓等人帮助下,陈奇涵顺利加入我党。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他派人试图笼络陈奇涵,蒋介石承诺到,只要陈奇涵加入国民党,那么蒋介石侍从室主任的位置就是陈奇涵的了。
对此,陈奇涵没有丝毫犹豫就拒绝了。
1933年,刚正不阿,敢说真话的陈奇涵因为明确反对左倾路线被撤职关押,后在李富春的帮助下,陈奇涵才免于关押。
要不是因为陈奇涵工兵架桥技术过硬,一些别有用心者甚至不想让陈奇涵参加长征。
虽然陈奇涵遭受如此政治误解,可陈奇涵仍然没有任何抱怨,信仰始终非常坚定。
1942年,中央为陈奇涵平反。
其四,陈奇涵战功之大,是够上将资格的。
抗战时期,陈奇涵率领所部配合八路军主力,多次打退日军对黄河防线的进攻。
1939年,陈奇涵调任抗大第三分校校长,在其任职期间,陈奇涵培养俄语人才、特种兵人才的战略眼光,得到了毛主席、朱德等领导人的赞扬。
解放战争爆发后,陈奇涵调入东北战场作战,虽然陈奇涵没有指挥过什么经典战役,可是其战功仍然是非常之大的。
最后,从军事单位编制来看,陈奇涵身为军事法院院长,他理应获得上将军衔,要知道,新中国1955年授衔时,大多数标准都是参照苏联的,而苏联这个职务正是上将。
对于无私、谦逊的陈奇涵,毛主席是格外看重的。
1966年,陈奇涵受邀参加国庆庆典,当陈奇涵走上天安门城楼时,毛主席亲切和他握手。
1969年2月召开的我党九大会议上,在审阅中央委员名单时,毛主席没有看到陈奇涵的名字,他特意找来相关部门负责人谈话,毛主席特别指示到,陈奇涵是赣南革命的伟大功臣,他的名字应该出现在名单中。
不仅如此,在九大会议上,毛主席还向在场的近千名干部介绍了陈奇涵的革命事迹。
陈奇涵不愧是毛主席看重信任的老同志,陈奇涵终其一生都做到了“无私奉献”四个字。在陈奇涵教育下,他的几个儿女也成为了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好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