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遭重挫的黄巢,为何突然开挂,由江西一路杀到长安所向披靡?

史蒂夫皮 2025-04-09 15:41:01

黄巢起兵于山东。

然而,大唐王朝在北方比较强势,黄巢起义军在北方打不开局面,遂转而向虚弱的南方发展,壮大了起来。

只是,当黄巢再由广州向北进攻时,势必再次与唐军精锐迎头相撞。

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黄巢连遭重创,损失惨重。

在江西饶州,黄巢再次遭到沉重打击,几乎有覆灭的危险。

然而,转瞬间,黄巢起义军就突然开挂,变得不可阻挡了。

随后,在半年的时间里,黄巢起义军一路所向披靡,连战连胜,连下洛阳、潼关,直入长安!

从奄奄一息到所向披靡,似乎是在转瞬间都完成了转折。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连遭重挫,奄奄一息

879年九月,刚刚攻入广州的黄巢发布檄文,斥责大唐无道,表示自己要率众将入关。

同时,黄巢众将也适应不了岭南的水土气候,纷纷请求北还。

于是,黄巢率大军北上,试图杀回中原。

一开始,黄巢军的气势如虹。在湖南境内,黄巢军发展到号称五十万,声势震天。

然而,很快,黄巢军就接连遭到痛击。

先是在荆门,黄巢军遭到唐将曹全晟伏击,重要将领被俘十二人,其余被俘者达十分之八!

幸好唐将刘巨容认为:朝廷总是辜负武将,留着黄巢对自己有用。

如此,黄巢才勉强逃过一劫,但也不敢再由湖北直接北上,只好转往东面去了。

转兵到江西、浙江,黄巢又收集了大批起义群众,兵力再次发展到20万。

然而,很快,他又遭到了新的重创!

在江西饶州,黄巢遭到了高骈部将张璘的连续猛攻,连战连败,被迫退守信州。

然而,在信州,黄巢不但继续被张璘所败。

而此时,黄巢军内部又疫疾大起,士卒多病死,士气低落,元气大伤。

更要命的是:大唐诸道大军皆已围了上来!

此时的黄巢,已经奄奄一息,几乎要团灭了!

此时的黄巢,也无论如何想不到:他的“大运”,就要来了!

逃出生天

无奈之下,黄巢只好一面派人以重金贿赂张璘,请他缓一点攻,以争取时间;另一方面,黄巢又派人找到高骈,表示自己愿意投降。

其实,这不是什么新鲜招数,更不算什么奇谋妙策,但凡朝廷有判断力,就不可能上当。

然而,高骈被迷惑了。

高骈倒不是认为黄巢会真的投降,而是认为:黄巢已经穷途末路了!

因此,高骈担心其他人来分享功劳。

因此,高骈遣散诸道大军:“(黄巢)不日当平,不烦诸道兵,请悉遣归”,不麻烦大家了,大家请回吧!

于是,诸道军皆去。

黄巢见诸道军渡过淮河北去,迅速发起袭击,大破淮南兵,袭杀张璘,大获全胜。

由此,黄巢逃过一劫。

然而,此时的黄巢仍然想不到:他的大运,才刚刚开始!

大敌“退群”

在李克用、朱温崛起之前,高骈是黄巢最为危险的敌人。

此前黄巢的几次重大失利,也常拜高骈所赐。而朝廷也把收拾黄巢的希望放在了高骈身上。

此时,高骈虽然出现失误,吃了不小的亏,但其实力依然极为强大,完全能与黄巢一较高下。

然而···高骈“退群”了,不玩了。

黄巢在取胜后,攻入浙江、江苏,连战连克。

而高骈,“自度力不能制,畏怯不敢出兵,但命诸将严备,自保而已”。

同时,高骈又上表天子,夸大黄巢军的实力,推卸责任。

朝廷节奏奏表,“上下失望,人情大骇”,下招痛斥高骈,说他贪功遣散诸道之军,致使贼人趁虚而入!

高骈也一肚子气,上表抗争,“遂称风痹,不复出战”,老子不玩了!

你高骈不玩就不了,问题是:你手上率领的精锐部队,也不再对黄巢作战了,反而成了高骈企图割据淮南的工具···

如此,黄巢起义军最危险的敌人,“退群”了!

其实吧,高骈初遭重创,而且是自己犯下严重错误后遭遇的重创。从实力的方面来说,需要调整调整,恢复元气;从个人的角度来说,需要请求朝廷的谅解,这些都是人之常情。

如果朝廷仍然对高骈抱以厚望,应当勉励其再战;如果朝廷决心换将,也应雷厉风行,赶紧换人。

朝廷既不换人,也不安抚,反而只是如街头吵架一般斥责高骈,致使高骈所部“退群”,可见统治者的昏暗。

朝廷君臣如此素质,不崩盘才怪!

不战而破的溵水防线

这时,朝廷见黄巢渡过长江,进入淮南,知道起义军必然要渡淮北上,再犯中原了。

高骈“退群”,但朝廷仍然有庞大的军队,因此,还可以从容部署!

因此,朝廷让河南诸镇发兵屯溵水,泰宁节度使齐克让屯齐州,又令淄州节度使曹全晟为天平节度使、兼东面副都统,精心设置了溵水防线,以防御黄巢。

黄巢先攻打老对手曹全晟。’

曹全晟也算是黄巢的老苦主,此前在荆门大破过黄巢。

然而,此时,曹全晟的兵力其实不过6000人,而他与黄巢作战时,其他诸将皆不救,导致其孤军奋战力不能支,战败而走。

黄巢遂得以渡过淮河。

而接下来,真正的“不攻自破”来了。

徐州兵本破溵水,路过许州时,得到的待遇不好,遂闹事,质问许州的忠武节度使。忠武节度使百般慰问厚平息了下来。

这本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但是,另一唐将周岌听说此事,返回许州,袭杀了徐州兵,并且驱逐了忠武节度使,自己占据了许州。

而齐克让担心自己也被周岌袭击,也从溵水撤走了。

其余诸道见如此,也纷纷退回本道。

如此,朝廷精心部署的溵水防线,不攻自破,化为乌有了!

短短一句话,劝退藩镇兵,不战得洛阳。

按理说,渡过淮河,黄巢在应该遭到最多唐军的阻拦。

因此,朝廷其实也不十分担心,立刻调兵遣将,在洛阳组织防御。

然而,从溵水防线的事情,黄巢已经看出:各藩镇军,以自己的利益为行为准则,多无保朝廷之心。

于是,黄巢告河南诸藩镇:“各宜守垒,勿犯吾锋!吾将入东都,即至京邑,自欲问罪,无预众人。”

各位藩镇将军:我黄巢只去找姓李的算账,不会侵犯你们的!你们好好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必与我交战!

因此,各藩镇作壁上观,都不出来了。

于是,朝廷调兵遣将防御洛阳的计划,还没有开始实施就破产了!

无奈之下,朝廷只有坚守潼关,无力保全洛阳了。

东都留守刘允章率百官迎黄巢进入洛阳。

捡漏破潼关

即便如此,潼关天险,到底不容易破吧!

当初安史之乱那么牛逼,大唐也靠潼关挡住了好一会儿,要不是朝廷逼哥舒翰出击,搞不好潼关就挡住安史了。

黄巢军虽众,但总不如安史军能战吧!

当然,但此时的唐军,比哥舒翰的军队差得更远。

来防御的唐军,是神策军的一部。

神策军,本是精锐。

但是,此时,神策军也腐败透顶了,都是些富家子弟贿赂获得军籍来“混履历”的。到了真要打仗的时候,就花钱募穷人来顶替,能凑齐人就不错了,什么训练什么的想都不要想了。

唐军先是出关力战,后见黄巢势大,自然只能退回关防御。

然而,缺乏必要的军事素质,又仓促而来的唐军,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潼关左面有山谷,平时禁止行人往来,以榷征税,谓之“禁谷”。

唐军退回来时,仓促无纪,由“禁谷”而入,谷中茂密丛生的灌木藤草,竟被践踏如坦途,而官军又只顾仓促入关,没有再做补防。

次日交战,唐军只顾奋力守正面,忽略了“禁谷”。

漏了这么大一个口子,黄巢军当然不客气,立刻分兵由“禁谷”入关。

等到唐军反应过来,派人去补防时,义军已经通过“禁谷”了。

再次日清晨,义军发起总攻,前后夹击,关上唐军立刻溃散!

如此,黄巢军就这么轻松攻占了潼关,打开了通向长安的最后一道屏障!

轻松入长安

而黄巢随后入长安的路,更是轻松无比。

原本,从潼关逃出来的唐军将领,沿途又新募了神策军,并准备会合赶来增援的奉天兵,一起阻击黄巢。

然而,当冻得瑟瑟发抖的奉天兵看到神策军草包各个衣着鲜亮温暖时,勃然大怒:这些人有什么功劳?凭什么他们待遇这么好而我们要忍受冷冻饥饿?

于是,奉天兵干脆把神策军的物品全部掠夺,转头投靠了黄巢,并给黄巢带路,直扑长安!

与此同时,附近的强藩,河中留后王重荣,则请降于黄巢!

如此,黄巢再无什么障碍了!

这时,大唐天子做了最后一次努力:招安!任命黄巢为天平军节度使!

招安?这个时候来招安?开什么玩笑?

黄巢当然懒得搭理,直接扑向长安!

十二月五日,百官退朝时,听说乱兵入城,分道逃窜。

唐僖宗也在500神策军的保护下仓促逃出,而百官都不知道天子去哪里了···

这个样子,长安城再是高大,也不可能组织起任何抵抗了。

当日,黄巢军开进长安,大唐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率文武官员迎黄巢于灞上!

十二月十一日,黄巢大杀留在长安的大唐宗室;十二日,黄巢入宫;十三日,黄巢在含元殿即皇帝位!

此时,距离黄巢在饶州兵败,奄奄一息,不过只过了6个多月!

时来天地皆同力!

黄巢由奄奄一息,瞬间开挂,变得不可阻挡,直入长安,倒不是黄巢真的有多厉害。

黄巢开的这个挂,是大唐赠送的!

大唐王朝统治失败,上下离心,藩镇不保天子,官军各自相疑,人心离散!

如此,大唐王朝看起来兵马众多,但其实无兵可用;看起来城池众多,但无一城为天子而守!

病入膏肓的帝国土崩瓦解,乃使黄巢变得不可阻挡!

看起来根基深厚而又庞大的帝国,很少败于对手的强大,却总是败于自己的腐败,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并会继续证明这一点!

0 阅读:42
史蒂夫皮

史蒂夫皮

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