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芽的土豆有毒!那发芽的红薯、大蒜呢?别让无知害了自己

昌勇下 2025-03-25 20:52:4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国食品安全科学》,2023年第35卷第4期,页码78-85

2.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年第56卷第3期,页码334-339

这家伙,您听过黄连苦,何曾见过龙葵毒?那发芽的马铃薯,正是含了这"龙葵毒素",吃了轻则腹痛如刀绞,重则神魂颠倒,丧命黄泉。那么,红薯、大蒜发芽后,是否也如此不堪?

想当年,笔者曾见一农家小院,几口子烧了一锅发芽土豆,香喷喷地围坐而食。不过半日光景,全家老小腹痛难忍,呕吐不止,蜷缩床榻之上,面如金纸。

待笔者前去诊治,已是人仰马翻,乱作一团。此时方知,龙葵碱中毒非同小可!

马铃薯,又称土豆,乃茄科植物,与龙葵同宗。其发芽部位及皮下青绿处,含有龙葵碱(又称茄碱)等有毒生物碱。

据《中国食品安全科学》记载,每百克发芽马铃薯中,龙葵碱含量可达20-100毫克,而人体摄入30-50毫克即可引起中毒症状。龙葵碱进入人体后,会干扰神经传导,破坏细胞膜,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瞳孔散大、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这可不是唬人的江湖把戏,而是明明白白的科学真相。

那红薯发芽了,是否也如此凶险?

红薯,乃旋花科之甘薯,与马铃薯乃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家子。红薯发芽后主要产生一种叫"异松烯"的物质,虽有微毒,但毒性远不及龙葵碱。

《中国中医药学报》载:"红薯发芽后,其毒素含量轻微增加,但毒性弱,人体摄入少量一般不会引起明显中毒症状。"

不过,话说回来,红薯发芽后往往伴随着微生物繁殖,产生霉菌毒素的风险增加。红薯若长出黑斑、软烂处,那便是"霉变"的信号,此时产生的霉菌毒素确实是"阴险狠毒"之辈,可引起肝损伤。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曾载一案例:某村一家五口食用霉变红薯后,均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两名老人更是肝功能指标升高,足足调养了月余方得痊愈。

那大蒜发芽又如何?别急,且听老中医细细道来。

大蒜乃葱科植物,其发芽过程中,蒜素含量不减反增。

蒜素具有抗菌消炎之效,对预防心血管疾病亦有裨益。大蒜发芽后所产生的绿芽,富含叶绿素和多种酶类,有"清热解毒"之功。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研究表明:发芽大蒜中的大蒜素含量比未发芽的高出约30%,抗氧化能力也有所提升。

然而,古人云:"物极必反"。发芽大蒜虽无大毒,但其味辛辣更甚,脾胃虚弱者食之恐引"火上浇油"之势。

中医讲究"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若本就"胃火旺盛",再嗜食发芽大蒜,恐怕会"雪上加霜",引起口腔溃疡、便秘等症状。

市井之间,常有人言"发芽的食物都有毒",此言差矣!食物发芽是否有毒,需"辨证论毒",不可一概而论。

马铃薯发芽,毒性汹涌,不可食用;红薯发芽,毒性微弱,但若霉变则不宜食用;大蒜发芽,非但无毒,还有一定药用价值。

真可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各走各的阴阳五行。

然则,如何安全食用这些常见食材?老中医有几句忠告:

马铃薯若见发芽或皮下发绿,应将这些部位连同周围1厘米左右的部分一并削去。

若马铃薯通体发芽严重,则应弃之不用,切莫存有侥幸心理。烹调时,宜充分加热,可破坏部分毒素。

但若毒素含量过高,加热亦难尽除。

红薯宜选新鲜饱满者食用,发芽轻微的可去芽食用,但有霉变、黑斑、软烂者坚决不食。

《黄帝内经》有云:"谷肉果菜,食养尽之",食材新鲜方能养人。

大蒜发芽后,药食两用皆可。若作调味,其风味更佳;若作药用,可取其清热解毒之效。

但体质燥热者应适量食用,避免"虚不受补,热不受温"。

古人云:"是药三分毒",食物亦然。

任何食物都有其适用之人与禁忌之证。中医强调"辨证施治",食物亦需"辨体选食"。

无论何种食材,须根据个人体质、季节时令合理搭配,方能达到"食疗"之效。

江湖上有句俗话:"识毒不怕毒,无知才要命"。发芽食物的毒性认知,恰似习武之人识得招式,方能"避其锋芒,取其精华"。

每种食物都有其阴阳属性、寒热温凉之别,了解这些特性,才能趋利避害,达到"药食同源"的理想境界。

放眼当今,快节奏生活让许多人忽视了食材安全。有人为图省事,对发芽变质的食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有人谈"毒"色变,闻风丧胆,将好好的食材弃如敝履。

这两种极端做法,皆非明智之举。

食物与人体,本是天人合一的关系。中医讲究"天人相应",食物入口,与人体产生阴阳变化,或调和五脏,或扰乱内平衡。

了解食物特性,懂得趋利避害,方为上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我辈中医,虽不能尽知天下食物之性,却愿将所学浅见,献与众生,助君辨毒识毒,食得放心。愿诸位看官,记住今日所言,莫要让无知害了自己!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31
昌勇下

昌勇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