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华肾脏病杂志》2023年第39卷第3期,181-187页,《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策略》
2.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年第42卷第9期,775-779页,《慢性肾脏病早期识别的临床意义》

老话说得好,"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道理"。在我这行医三十余载的老中医看来,咱们人体这台"机器"啊,最容易出问题的就属肾脏了。俗话说"良医治未病",要是能早点发现肾脏不好的苗头,那可就是防患于未然了。
今儿个,我就跟大伙儿唠唠,怎么从咱们身体的三个部位,看出肾脏到底好不好。
一、眼睛:肾之"明窗"
在中医看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更是肾脏健康的"晴报器"。
我那会儿刚开始坐诊时,有位老教授教我一招:看人肾好不好,先瞧眼睛。这话一点儿不假!眼睛周围那一圈儿,医学上管它叫"眼眶",眼眶下方若是出现"熊猫眼",那可能就是肾阴虚在跟你打招呼啦!

肾主水,水不上泽,眼睛就会干涩发痒,看东西模糊,好像老是有雾蒙着。再严重点的,眼睛下面会浮肿,就像揣了两个小布袋似的。
这可不是睡眠不足那么简单,八成是肾脏功能下滑,体内水液代谢出了岔子。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的一项研究发现,约78%的早期肾功能不全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眼部症状,其中眼袋和黑眼圈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有趣的是,古代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肾开窍于耳,其华在发,其充在骨。
"如今科学研究证实,肾脏合成的活性维生素D确实影响着骨骼健康,而骨骼健康又与眼眶结构息息相关。可见,古人的智慧真是深不可测啊!

二、脚踝:肾功能的"水位计"
脚踝肿胀程度,就像一个精准的"水位计",直观反映肾脏的过滤功能。
俗话说"人老先老腿",可我要说,肾不好也先看腿!特别是那脚踝处,最能反映肾脏健康了。
肾脏像个"过滤网",要是这网眼儿堵了,体内多余的水分就没法正常排出去,于是就往下沉,在咱们的脚踝、小腿处堆积起来。
记得有位老大爷,天天来找我说腿肿,一开始我还以为是站久了或者心脏问题。

后来一测尿蛋白,果然"跑出来了"——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典型的早期肾病表现。
检查脚踝水肿可以用"按压试验":用拇指在脚踝内侧按压2-3秒,看是否留下凹陷,凹陷越明显,水肿就越严重。
如果早上起床脚踝正常,但站立一天后明显肿胀,又在夜间休息后消退,这种"依赖性水肿"要格外警惕。
《中华肾脏病杂志》的数据显示,约65%的早期肾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水肿,而这通常被误认为是单纯的站立过久或营养不良。
水肿还有个有趣的规律:肾源性水肿通常是对称性的,先从脚踝开始,随着病情加重逐渐向上蔓延。

这就像地下水位上升一样,先淹没低洼处,再慢慢上涨,古人称之为"水气上溢"。
三、面色:肾脏健康的"彩色信号灯"
一个人的面色,就像肾脏发出的"彩色信号灯",不同颜色代表不同警示。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四大法宝,其中"望",尤其是望面色,最能看出肾脏好坏。
咱老祖宗早就讲过:"面为气之镜",现代医学也证实,面色异常往往是肾脏病变的早期信号。
肾主水,藏精,面色苍白如纸,多是肾精不足;面色晦暗发黄,则可能是尿毒症毒素积累;面色浮肿油亮,多是肾脏排水功能下降。

最典型的是那种"蜡黄色",医学上叫"尿毒症面容",这已经是肾功能严重受损的表现了。
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一项涉及2000名慢性肾病患者的研究显示,面色改变是肾功能下降的最早期体征之一,在实验室指标异常前就可能出现。
其中面色苍白、浮肿在早期肾病患者中的检出率高达83%。
面色与肾功能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解释得非常玄妙:"肾为水脏,主骨生髓,其华在面。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肾功能不全会导致造血功能下降、钙磷代谢紊乱和酸碱失衡,这些变化直接反映在面部的血色、光泽和组织弹性上。

值得注意的是,面色变化与很多疾病有关,单凭面色判断肾脏问题准确性有限,但它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
实用小贴士:如何呵护好我们的肾脏
说了这么多看肾脏的方法,那么如何保护好我们这对"功臣"呢?
首先,喝水要适量。
"多喝水"这个建议被传得神乎其神,好像多喝水就能把肾脏冲洗干净似的。实际上,健康成人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就足够了,过量饮水反而会增加肾脏负担。

特别是对于已有肾脏疾病的人来说,饮水量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调整。
其次,控制盐分摄入。我国居民盐摄入量普遍偏高,平均每人每日摄入量约为10.5克,远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克标准。
高盐饮食会增加肾脏负担,加重血压升高,是肾脏的"隐形杀手"。
定期体检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很多人把尿常规当小事,实际上它是反映肾脏健康最直接的"晴雨表"。
有条件的话,最好每年做一次肾功能和尿常规检查,40岁以上更要"雷打不动"。

《中国慢性肾脏病防治指南》中提到,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10.8%,而患者知晓率不足10%。这意味着九成以上的肾脏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中招"。
这种情况下,通过观察身体变化进行早期发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最后提醒一点,保持健康体重、适度运动、规律作息,都对肾脏健康至关重要。
肥胖是肾病的高危因素,而优质睡眠则能让肾脏得到充分休息。《黄帝内经》中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良好的睡眠质量与肾功能保持密切相关。
结语
古人云:"上医治未病"。通过观察眼睛、脚踝和面色这三个部位,我们可以及早发现肾脏健康的警示信号。
当然,这些观察只是初步判断,如有异常,还需要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诊。
肾脏是我们体内的"净化工厂",它默默工作,鲜少抱怨。

当它真正"喊痛"时,往往已经受到了严重伤害。所以,不要等到"明日黄花",现在就开始关注肾脏健康吧!
毕竟,"千金难买老来瘦,万金难买老来康",肾脏健康,百病不侵,这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啊!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