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仲夷晚年时说:现在腐败得不到遏制,根本原因是权力得不到制约

胜晨聊历史故事 2025-02-19 09:11:04

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反腐力度变得空前巨大、前所未有。曾任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宣传部长的王建新曾言:反腐败斗争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也是新时代进行的伟大斗争中的关键一役。

反腐败斗争的一大关键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监察的角度来说,要做到党内监督全覆盖和对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从规范党员干部用权来说,则要注重五大方面的内容。

一是秉公用权;二是依法用权;三是廉洁用权;四是为民用权,五是广大党员干部要习惯被监督,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然而,王建新的这番话其实早在很多年以前就被一个人说过了。

这个人就是坚定敞开“南风窗”的任仲夷。更多人喜欢称呼他“改革先驱”。只不过,两人的着力点有所不同。王建新把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点放在了对公职干部的监督监察方面。

任仲夷却把重点放在了“三权分立”这一理想的权力资源配置模式之上。任仲夷曾在晚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腐败问题。任仲夷认为现在腐败得不到遏制,根本原因是权力得不到制约。

任仲夷随后进行了解释:资本主义国家当中存在立法、行政和司法这三种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的权力。社会主义国家当中也存在这三种权力。三种权力互相制衡就是“三权分立”。

西方国家数百年来的实践探索已经证明,“三权分立”对于制约权力、遏制腐败非常有效。就像市场经济能够有效配置各种资源一样。“三权分立”的本质就是制约权力的手段和工具。

但“三权分立”既是人类创造的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有效工具又是政治文明,不应只成为资本主义的专利和禁脔。任仲夷认为,应用西方的“三权分立”完全可以让权力得到有效的制约。

当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毕竟存在体制上的根本不同。因此,我们不能只照搬西方的政治体制,反而应该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样,尽可能地学习借鉴“三权分立”的科学成分。

而后创造性地建立党领导下的权力制衡政治体制。归根结底,“三权分立”与坚持党的领导实际并不矛盾。如果要搞“三权合一”,那就说明过去党的“一元化”领导的教训还不深刻。

然而,不得不说的题外话却是“三权分立”即使是在英美两国也没有真正实现过以及“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冲突,我国根本不存在三权分立的土壤。

就拿美国来说,美国三权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的突出普遍情形。例如,当选为美国第47任总统的特朗普在“封口费”案中被裁定罪名成立。但他却可以以“重罪犯”的身份重返白宫。

这何尝不是司法对于行政的一种妥协?反过来说,行政也可以干预司法活跃的领域。比如特朗普签署的关于出生公民权的行政命令就被美国法院法官约翰·科夫努尔裁定违反美国宪法。

这项行政命令的内容为非法移民或持临时签证者在美出生的子女不再自动获得美国公民身份。但约翰认为出生公民权在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中已有规定,这样做是赤裸裸的挑衅。

如果将以上司法和行政之间的权力相互渗透的情况进行总结,那就是行政可以在制定政策时僭越司法;而法院则可以通过宪法解释权、违宪审查权等权力参与到行政机构的政策制定中。

至于行政和立法之间的渗透,则是更为经典的广为熟知的环节。总统可以否定国会制定通过的某些法案;作为反制,国会则可以通过牢牢控制拨款权参与到行政决策和政策的制定环节。

故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任仲夷并没有看到“三权分立”存在的固有弊端。或者说任仲夷可能将“三权分立”的弊端忽略不计,相较于“三权分立”可以发挥和起到的巨大作用而言。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众所周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是权力机关,对外产生行政、司法和监察机关。这就决定了人大在国家机关当中居于最高位。另一方面,人大又是立法机关。

这样的双重性质决定了立法、司法和行政之间根本不存在“三权分立”的体系架构。也就不可能实现三种权力相互制衡、相互制约。只可能是人大作为立法、权力机关监督行政和司法。

不过,任仲夷所说的“三权分立”和坚持党的领导并不矛盾却是无比正确的。十八大以来掀起的反腐风暴就是广大纪委监委干部在党的领导下向贪腐分子打出的一记重拳,效果很不错。

仅在2022年,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就有7.4万人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投案。反腐败斗争可谓进入到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常态化阶段当中,之后必然会是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任仲夷的“三权分立”构想不能得到真正实现,但任仲夷的贡献却不能被否定。据资料显示,任仲夷是最早拨乱反正,特别是转变人们头脑中极左思想的干部之一。

任仲夷写了《理论上根本的拨乱反正》和《解放思想是伟大的历史潮流》两篇文章,深刻论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旗帜鲜明地批判“两个凡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路线。

在邓公提出要使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时,任仲夷谈到自己的理解:搞建设的目的是要让广大穷人变成物质生活富裕的富人。如果党员干部谈“富”色变,人民怎么由穷变富?

在主政广东期间,任仲夷用“排污不排外、变通不变相”让广大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既坚持原则性、策略性又大胆创新、勇于争先。结果是广东经济总量很快就跃居全国第一。

比同样是试点开放的邻省福建强出不少。虽然任仲夷只主政了五年时间,但正是这5年,让广东的改革大潮后来变得势不可挡。任仲夷在广东的探索也对全国改革大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晚年的任仲夷曾评价自己说:“我的一只眼睛已失明,这叫一目了然;一只耳朵已失聪,这叫偏听不偏信;一个胃已经切除一半,无所畏惧(胃具);一个胆也已摘除,变得浑身是胆。”

从任仲夷这般幽默评价自己里就可看出,任仲夷身上的开拓创新精神助力了广东的开放。而他治理广东的经验也被证明无比正确。2005年11月15日,任仲夷在广州逝世,享年92岁。

参考资料:

环球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反腐败斗争已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凤凰网 [改革先驱任仲夷 反两个“凡是”获小平赞赏]

澎湃新闻 [【印记·威县70年】改革开放先驱——任仲夷]

人民网 [任仲夷:“浑身是胆,无所畏惧”]

3 阅读:177

评论列表

大浪涛沙

大浪涛沙

3
2025-02-20 06:46

[点赞]

猜你喜欢

胜晨聊历史故事

胜晨聊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