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哲:询之老成验之行事、量其力能适其天性、割圆求极、深索物理

文字有思想 2024-09-09 01:49:55

询之老成,验之行事 北魏贾思勰用语。《齐民要术》序曰:“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均指广泛搜集各种间接经验,“验之行事”则指亲自加以验证,可知贾思勰在农学知识总结中对经验与验证的重视。

量其力能,适其天性 北魏贾思勰用语。《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服牛乘马,量其力能;寒温饮饲,适其天性。”主张在利用自然之物时,应充分认识其固有能力与顺应其自然性质。

割圆求极 魏晋刘徽思想。指出以往圆周率“周三径一”数值的粗疏,并批评“世传此法,莫肯精核。学者踵古,习其谬失”。提出用“割圆术”的方法计算圆周率,并指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九章算术注·方田章》),由此计算得到π为3.1416的数值。

深索物理 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北宋沈括论述音律说:“此皆天理不可易者。古人以为难知,盖不深索之。”(《梦溪笔谈》卷五)他所要深索的天理,除音律外,还有天文、历法、气象、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现象和人所制作的器物。天理又称“自然之理”或“物理”,指在意识之外的事物本质、属性及发展规律。沈括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不因人的意识而改变的客观之理。他在阐述雁荡山之成时说:“理不足怪也。”(《梦溪笔谈》卷二十四)论五音说:“听其声,求其义,考其序,无毫发可移,谓之天理也。”(《梦溪笔谈》卷五)议同声相应道:“殊不知此乃常理。”(《梦溪笔谈》卷六)语小孔成像,“影入窗隙则倒,乃其常理。”(《梦溪笔谈》卷三)又认为在事物有着更基本的至理:“大凡物理有常有变……其造微之妙,间不容发,推此而求,自臻至理。”(《梦溪笔谈》卷七)对“造微之妙,间不容发”、“无毫发可移”的认识,使其重视、探求、研究形数之理。“大凡物有定形,形有真数。方圆端斜,定形也;乘除相荡,无所附益,泯然冥会者,真数也。”形数皆有理,“非深知造算之理者,不能与其微也。”(同上)人以其知识智能,与物理之微,不能只是一般地接触、观察、验证其形迹现象,务必在此基础上比类、考查,如此“深索”其“不可易者”(《梦溪笔谈》卷五)方能得到事物之理。他又说“物之变化,固不可测”(《梦溪笔谈》卷二十五),如磁石指南,“莫可原其理”(《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此非指人不能识磁石指南之理,更非说磁石指南无其理,乃说己之深索尚未得其理。《梦溪笔谈》卷三:“以磁石磨针锋,则锐处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同。……南北相反,理应不同,未深考也。”认为探求物理,由不明而明,由未深而深,其过程经历或短或长时日。如五音之理,“古人以为难知”;圆法和妥法,“古之言算者,有所未知也”(《梦溪笔谈》卷七)。并总结上述认识而得“事固有古人所未知,而俟于后世者”(《补笔谈》卷二)。由此而言,沈括于“莫可原其理”者,深信后世能“原其理”。

0 阅读:3

文字有思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