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的生活周边能看到:流水线上打工的,基本都是家里条件很普通甚至贫穷的,这些流水线工人,既没有受过技能培训,甚至基础教育也不太好,更没有什么资源,能把他从生活的泥淖中拉出来,他会出现在这里,这就是原因。
包括所有一线的工作人员:保安,保洁,服务员,前台,文员…….家里的背景都是不强大的。如果强大,他就会有更好的去处。这考验的是父母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关系。
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个。因为父母也很为难,他们的见识和能力有限,千辛万苦只能把我们送这么远了。
只要父母没有在社会上混的很好:有编制(教师、银行、事业单位、公务员、医生……);或者能赚到很多钱。
这两者之外的父母,其子女,起跑线是差不多的。
因为父母没有什么资源传承给你,而人脉基本也是很难继承的。而且普通人的人脉,家里有个什么急事儿互相帮忙,可以;想要事业上有助力,那靠不上。
父母能靠关系给子女找工作,能靠的上关系早就靠了。如果没有,那作为一个普通工薪阶层的后代,也只能靠自己,要想过上相对好一点的生活,以后不靠出卖时间和体力赚钱,必须打磨一技之长。
这件事情越早看清越好。
02可怕的同质化分层相同层次的人会聚在一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比如高层次人群,优秀卓越,见识宽广,能赚钱,人品正。
人家也不是故意排外,但是有共同话题、共同价值观、相似的能力、相同的能量,聚在一起,就是轻松,就是觉得你懂我,就是有话聊啊。
再看看乡村五六十岁的大爷大妈,除了农忙和工作,有点空会叫上邻居凑一桌,打麻将,抽烟,侃大山,半天过去了,忙里偷闲的日子也很快乐(我不是说这样的生活不好,我只是在说层次这件事),这又是一个层次。
把目光放遥远一些,之前看过一本纪实的书,是描写当今中国真实乡村的苦难女性,叫《盐镇》。
现在已经21世纪了,我们的国家已经很强大了,但是在那样一个闭塞衰落的地方,女性还是和百年前一样,因为环境和认知的束缚,深受“父权”与“夫权”的压迫,她们,也许对苦难已经麻木了,绝大多数女性一辈子都在这两种生存困境中来回摇摆:想离婚,没钱。这又是一个层次。
你不得不承认,社会是分层的。
如果出身不好,家庭负担繁重啊或者重男轻女啊,也就罢了,就是千万别出生在穷乡僻壤的山沟沟里,尤其是女孩子。因为在那里,你连最基础的认知都不会有,教育机会也没有,别谈努力了,因为连努力的门都摸不到,那才真的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就像曾经的纪录片《出路》中的马百娟,本来怀揣着上学的希望,哪怕每天要做那么多的家务和农活,她都不曾被生活的磨难压倒。但是因为父亲的短视和偏见:女儿是赔钱货,终究是给别人家的。断了求学路,失了希望之光,小小年纪嫁给了表哥。一眼望到头的人生,只剩下麻木。
所以,一个家境普通的年轻人,想要发展,必须向内求,提高自己。
因为你的家庭决定了你周边的社会阶层都差不多,别人比你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你想突破这个圈层,就必须往上走才能破圈。
03阶层跌落——均值回归这个事情讲的是,高成就人群,其后代会向普通人跌落。算是一个结论吧。
力争上游是反人性的。创一代,由于自身努力或者运气或者时代风口之类的原因,创造了巨量财富。但是,其后代的成就,大概率会往下跌落。
如果跌落不明显,是因为其父母在为他们对抗这种趋势:全方位培养、进名校、出国、建信托基金、给创业资金,从教育到生存本钱到能迁移的人脉,全方位地兜底。
他们的成就,还是会比普通人要好,毕竟站在了上一代的肩膀上。但是比起上一代,他们大概率会向平均值偏移,这是一种惯性,无法改变的。
04如何向上跨越阶层穷其一生,混到社会的前20%去。
但现在的我们,并不需要跟上层的人去比,我们只需要看看身边平层的人,比他们更努力些,努力程度超过他们,再通过时间来积累。
只有当你的能力、水平进入全社会万分之一的行列,你才需要把目光瞄准富二代或创一代。
所以,踏踏实实地努力,先做好一个普通人,然后一步一步往上走。
在整个向上的过程中,你没有外在的竞争者,你需要对抗的只是内心那个好逸恶劳的小孩。
要承认自己的平庸和普通,各方面。
自大、认知不清,只会浪费掉一个普通人身上最珍贵的品质:肯下笨功夫。
尽快认识到下笨功夫是唯一途径。没有捷径可走。当肯下笨功夫以后,很多事情反而不难了。
所以,在没有助力的环境下,年轻人,应该减少社交,向内求,强大自身!
林徽因:无论和谁交往,只能吸引,不能追逐。
所以,不要混圈子,没有用。你不强大,没有价值,认识谁都没有用。
年轻人,应当先想自强的事。
本文是《向上生长》(作者:九边)的读书笔记。
全文完。
我是标致的柠檬精,专注普通人认知成长&搞钱,快来加入我的部落,一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