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源出任总后勤政委,被“大蛀虫”警告,刘源:我宁可不要乌纱帽

峻辉聊过去 2024-11-14 15:12:36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成了社会的主流,好的一方面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物质水平节节攀升,坏的一方面则是滋生了腐败的土壤,拜金主义大行其道。更让人心不安的是,腐败之风愈演愈烈,甚至吹到了国家基石——军队。

在大环境下,九十年代就有了军队不准经商的规定。可反向思考的是,这条规定的出台恰恰说明了军队存在着大量的蛀虫。大家都知道,军队是掌握暴力的机构,一旦军队被异化,被腐蚀,国家就失去了最后的保障,民国的教训算是相当深刻了。

于是十八大以后,中央下决心,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在军队内部举起了一杆反腐大旗,扛着大旗前进的正是刘少奇的儿子——刘源。

前半生的坎坷生活

1951年,刘源出生于北京。作为领导人的儿女,刘源的生活很幸福,即便在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也能享有不错的物质条件。住在大院,还有朱德、杨尚昆等人。生命中的前十六年,刘源的绝大多数回忆都很甜蜜。2007年,刘源在纪念文章写道:“自己是生于军账,长在兵营的孩字。今天一个叔叔刻把枪,明天另一个叔叔做柄刀,我整天在院子里疯跑。”

不过“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父亲很早就告诫儿子:要多和工农群众站在一起,别忘了来时的路!平静的生活很快就被政治所裹挟,1967年9月13日,因运动的影响,刘源和刘平平、刘亭亭一起,带着铺盖卷,被赶出了中南海,暂时回到了学校的宿舍居住。

此后,刘源常常在学校里遭受围攻、批斗,走在街上,有认识他们兄妹几人的也躲得远远的。为了生存,刘源在最苦的时候,曾和另一位革命家的儿子一起去卖过血。隔年年底,中央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北京掀起了上山下乡运动,刘源也报了自己的名字。之所以选择离开北京,刘源说:“躲开喧嚣狂暴的环境和无法忍受的压力。”

古话常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远走他乡,出走是非之地,在当时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于是,17岁的刘源身穿褪色的蓝棉袄,坐上了北京开往雁北阴山的火车,来到了山西省阴县白坊村,开始了长达7年的劳作生活。

在大山深处,刘源不怕苦、不怕累,埋头干活。到了晚上,夜深人静,万籁无声,只要不开批斗会,刘源就坚持学习,先从能找到的马恩著作进行阅读,再到历史资料。另外,白坊村没有医生,刘源就自学了针灸,不仅给自己看病,也无偿替农民诊断。

中央文献研究员的黄峥是这样评价这一时期的刘源:“刘源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头,不管再苦再累,他不自暴自弃,咬着牙也要挺过来。”

1975年,在周恩来的过问下,刘源作为最后一名北京知识青年,和白坊村作了最后的告别。回到阔别多年的出生地,刘源被安排到北京起重机,当了一名铆工。从大院子弟到农民,再到工人,刘源走的并不轻松,反而可以说是相当艰难。

两年后,中国社会开启了新的篇章,恢复了废除的高考制度。刘源得知消息后,决定报考,完成学业梦想。可由于父亲的缘故,刘源的政审未能通过,官方给出的理由是“超龄”。一气之下,刘源给邓公写了封长信。信封开头说道:“小平叔叔,我是刘源,我想参加高考。”,接着,他又写道:“我考不上,是我能力不行,谁也不怨,但请给我一个参加高考的机会。”十余天后,来了消息:应准予参加考试。

就这样,刘源硬是凭借自己的学识,收到了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的录取通知书。1980年,政治风气大为改善,刘源也终于摆脱了“黑帮子女”的帽子,成为了正常人。刘源后来接受采访时说:“从上头跌下来的时候,很痛苦,大家都理解。但从下头翻上去的时候,也很痛苦,这种痛苦夹带着喜悦,是对往事的告别。”

毕业以后,刘源二下基层,来到河南新乡县七里营。当时的刘源身穿旧军装,带的东西不多,大多都是书籍。初到七里营,刘源是负责社队企业的副书记,提出了“用棉籽渣炼沥青”的方法,在农村修建了一条还算不错的沥青路,也解决了当地油脂厂的营收问题。

在河南,刘源工作了十多年,从基层一步步做起。36岁那年,被推选为最年轻的副省长,完成了父亲对幼年自己的期望。

反腐干将

九十年代,中国经济渐渐走上了正轨,但军队建设却止步不前,没能跟上国际一流国家的脚步。在此背景之下,1992年,刘源接到任命,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政委。这对于刘源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但孩提时代的梦想就在眼前,刘源也感到了一丝窃喜。

那时,水电部队的条件很差,完全脱离于市场经济之外,号称“中国最苦的部队”。在这里当政委,远不如副省长那般清闲。可身为中共党员,就得有“搬砖”精神。在刘源的带领下,水电部队建三峡、战边疆、上高原、下海岛,参与了几十项重点建设工程,屡次获得军委的表扬。

得益于地方行政的经验,刘源便亲自为部队找工程、跑项目。为了承包三峡的一个建设工程,他曾往返于宜昌和北京五十余次。为了见到三峡公司的负责人,刘源在他家门口站着等了三个多小时。

2011年初,国内政治格局大变,一把刺向反腐官员的利剑露出了令人不寒而栗的光芒,中央将刘源调离了原单位,赋予了他新的使命——出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总后勤部,负责全军的后勤供应,包括武器装备、人员俸禄、退休待遇等等事务。总而言之,这个职位,油水颇大,金钱遍地,但同样也是腐败的重灾区。

宦海多年的刘源深知肩上责任之重,手中权力之大。一上任,他就觉察出手下官员腐败的苗头,打照面总是和颜悦色,但风言风语总是流传于各部要员之间,刘源多多少少也听了一些,知道了大概。

年底的12月25日-28日,北京举行了军委扩大会议,刘源位列其中。到了讨论阶段,轮到刘源发言,他的第一句话就如春日的一声惊雷,吸引了与会者的注意:“我开会之前,本来准备了一份讲稿,但是我临时决定不用了,要说些不同的话。”

此言一出,总后勤部副部长谷俊山脸上的横肉就抖动了几下。接着,刘源向与会者掏出了一张照片,照片显示:寸土寸金的北京繁华地段,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将军府”。刘源说:“据我的了解,这座豪宅是在谷俊山名下,占地十余亩,三座别墅群,里面用的都是最好的物料,极度奢侈。”

总结时,刘源又将矛头指向了主席台上的郭伯雄和徐才厚,说:“你们作为军委的负责人,在领导岗位多年,对于军中的严重腐败,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两人不敢反驳一句,只得低着头,不发一言。

其实对于谷俊山的调查,刘源是在一次审计工作中发现的。当时刘源就想顺藤摸瓜,一查到底。刘源就和党委的一些人,联名上书,以党委的名义,举报了谷俊山的贪腐问题,没想到谷俊山却猖狂说道:“我后面有人,你能拿我怎样?”刘源则直接说:“我宁可不要这顶乌纱帽,也要将你这个害群之马,国之蠹虫拿下。”

然而,这起举报到底还是不了了之。之所以会是这个结果,主要就是郭、徐二人以干部管辖许可权,将谷俊山交给了完全由他们把持的总政治部和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办理。没了管辖权,案件就无法深度参与,就无法了解犯罪的全部事实。人各一张嘴,只能由着他们去说,到了最后,就以证据不足为由,释放了谷俊山。

谷俊山被查,得知是刘源背后促使,便开始耍起了肮脏手段。据香港媒体报道,谷俊山走的还是《让子弹飞》中“先礼后兵”的路子,先是以金钱、美女为陷阱,拉拢、诱惑刘源。此招数无效后,又在刘源下榻的招待所放火,威胁刘源。

按照刘源的说法是:“反腐不易,刀刀见血,你永远不知道对手的下限。只能是被动提防。”终于,在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刘源对谷俊山发起了最后一击,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彻底将贪腐情况示之于众,抱着毁灭政治前途的决心,和蠹虫决战。

所幸刘源的魄力得到了回报,2012年1月27日,中央正式对谷俊山彻查。2年之后,谷俊山被提起公诉。使命完成,刘源说:“揪出谷俊山这样的大贪,自己只是起到了小作用,是尽了本分。”

结语:

以刘源的家庭背景,官拜上将的地位,完全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当个看客。然而,他没有这样做,为的就是信仰,不能让贪腐侵蚀军队,毁坏国家的基石。罗源少将在披露的资料中说:“军队有一大批像刘源这样对贪腐深恶痛觉的卫士,是国家的幸运,让人感到健康力量是占主流的,军魂仍在,良心未泯。”

如今,刘源调任全国人大,也是对他的一种保护。至于未来,刘源说:“将来无论进退走留,仰慕青云翱翔四海,搏击风雪走遍天涯。天不会老,情不会断,为了共同的信念,总还会再相遇,总还会再见的。”

参考资料

《刘源的军旅生涯》党政论坛

《心中永存——向总后勤部告别》 时政杂志 罗源转发

0 阅读:0

峻辉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