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按西汉那套标准,明朝皇帝中,哪几个才配有庙号?

底层史观吖 2025-02-19 14:28:07

咱都知道,历史上不同朝代的庙号制度差别可大了。西汉的庙号制度,那叫一个严格,整个西汉就汉高帝、汉文帝、汉武帝、汉宣帝这4位皇帝有庙号。像汉景帝,那可是文景之治的大功臣,给汉武帝反击匈奴攒了不少家底儿,打下了坚实基础,就这么厉害的皇帝,居然都没有庙号。

再看看后来,唐朝之后庙号就不那么金贵了,基本上只要是个正经皇帝都能有庙号。到明朝更夸张,嘉靖皇帝他爹兴献王朱祐杬,一天皇帝都没做过,居然也混了个“睿宗”的庙号。这要是汉景帝知道了,估计得觉得自己太冤枉啦!那要是明朝也实行西汉这种严格的庙号制度,哪些皇帝能有庙号呢?咱得先搞清楚西汉皇帝的庙号都是咋来的。

刘邦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去世后的几十年里都没有庙号,只有“高皇帝”这个谥号。为啥呢?原来庙号是商朝的制度,周朝和秦朝这800多年都没沿用,所以当时汉朝人压根没想到还有庙号这回事儿。汉惠帝刘盈给刘邦立的庙叫“高庙”,用的是谥号称呼。后来汉景帝登基,他觉得自己皇位来得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毕竟刘邦本来太子是汉惠帝刘盈,刘盈去世后吕后掌权,还立了俩小傀儡皇帝,大封诸吕。吕后一死,宗室和功臣们杀了吕氏,还把刘盈的儿子都杀了,迎汉文帝刘恒进京继位。汉景帝为了证明自己这一脉皇位的正统性,就给刘邦上了“太祖”的庙号,也给父亲汉文帝上了“太宗”的庙号,而且故意跳过了刘邦真正的嫡子汉惠帝刘盈。

汉武帝去世后十几年也没有庙号,他活着的儿子刘旦上书要给汉武帝立庙,还被汉昭帝和霍光给打回去了。直到汉宣帝登基,才给汉武帝立庙,庙号“世祖”。这可不是因为汉武帝在汉昭帝时功绩不够,到汉宣帝时就够了,而是汉宣帝作为卫太子刘据的后人,一直顶着“罪人之后”的帽子,他迫切需要证明自己的正统性,所以给汉武帝立庙,同时降低汉昭帝的存在感。

到王莽掌权时,西汉的庙号简直成了大批发。王莽为了平息争议、讨好太皇太后王政君,给王政君的丈夫汉元帝立庙,顺便把汉宣帝也带上了,汉宣帝庙号“中宗”,汉元帝庙号“高宗”。汉平帝在位5年就去世了,大家都怀疑是被王莽毒杀的。王莽为了稳定局势,给汉平帝立庙,庙号“元宗”,还给汉成帝立庙,庙号“统宗”,故意跳过汉哀帝,就是为了降低汉哀帝的身后名。

后来刘秀再造大汉,一开始把王莽立庙的几个皇帝庙号都取消了,只承认汉高帝、汉文帝和汉武帝的庙号。但等他坐稳皇位,考虑东汉法统问题时,认汉元帝为父,又重新给汉宣帝立庙,庙号还是“中宗”。

这么看来,西汉庙号制度理论上是“祖有功而宗有德”,看功绩给庙号。但实际上,皇帝能不能有庙号,大多是看子孙后代有没有证明自己正统性的需求,或者想不想弱化某个皇帝的存在感。这一般都是帝系旁移,小宗代替大宗继承皇位后出现的情况。

那要是按照西汉的标准,明朝哪些皇帝能有庙号呢?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不会给他上庙号,因为朱允炆是朱元璋亲立的皇太孙,正统性十足。但朱棣靖难夺位后,他这一脉就需要证明正统性了。不过朱棣宣称自己是朱元璋的继承人,取消了朱允炆的建文年号。倒是朱棣的儿子朱高炽登基后,为了证明自己这一脉的正统性,可能会给朱元璋和朱棣上庙号。

朱高炽去世后,朱瞻基和朱祁镇都是嫡长子继位,一开始不会有庙号。但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登上皇位,他为了证明自己正统,很可能给父亲朱瞻基立庙,淡化朱祁镇的存在感。朱祁镇夺回皇位后,大概率也不会撤销朱瞻基的庙号。

朱厚照无子去世,堂弟朱厚熜也就是嘉靖皇帝继位。嘉靖为了不认弘治做爹,掀起大礼议,他很有证明正统性的需求,估计会给祖父成化皇帝朱见深立庙,淡化弘治和正德的存在感。

崇祯皇帝继位时,明朝嫡系发生转移。他有可能为了证明正统性给祖父万历皇帝立庙,但也有可能因为明朝皇室的传统和与哥哥的感情,不会这么做。

明朝灭亡后,南明的朱由崧继位充满争议,他很可能为了证明正统性给祖父万历立庙。要是崇祯已经给万历立庙了,朱由崧可能会给万历的父亲隆庆立庙,甚至把隆庆的父亲嘉靖也带上。

朱聿键成为南明第二个皇帝,他的血缘离皇室很远,为了证明正统性,很可能越过隆庆直接给嘉靖立庙。

这么算下来,在这个效仿西汉庙号制度的平行宇宙里,明朝比较可能有庙号的皇帝是朱元璋、朱棣、朱瞻基、朱见深、嘉靖、万历。那么,大家觉得这些皇帝的庙号和他们的功绩匹配吗?

0 阅读:5
底层史观吖

底层史观吖

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