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一百年的大日子。
江华和那位伟人认识65年了,他最近写了一篇文章。
书里的一句话,触动了所有人的心弦,让大家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他那时候到底写了啥东西呢?
今天咱们说说江华和毛主席的那些事儿。江华和毛主席之间,有着不少值得一提的故事。想当年,他们一起经历了很多,感情也特别的深。江华啊,他特别敬重毛主席,总是把毛主席的教诲记在心里。而毛主席呢,也很看重江华,觉得他是个有才能、有担当的人。他们在一起工作的时候,经常一起商量大事,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努力奋斗。江华总是认真听取毛主席的意见,然后努力去落实,他们的合作可以说是非常默契。所以啊,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江华和毛主席之间的这些故事,看看他们是如何相互支持、共同奋斗的。
【给毛主席当秘书】
湖南有个地方叫江华,那是你的老家。别忘了老家,也别忘了自己的根,干脆就直接叫江华好了!
1938年那会儿,江华跑到山东的抗日最前线,去搞敌后的那些工作。
他以前用的名字虞上聪,早就被敌人列入了黑名单里头。
走之前,毛主席亲自给他换了个新名字。
打那以后,江华这个名字就成了他一辈子的代名词。
对他来说,这次更换名字真的挺重要的。
一方面,这里头蕴含着他跟毛主席之间的深厚交情。
另一面,心里头满满的都是对老家深深的想念。
1907年那会儿,江华在湖南江华瑶族的一个穷苦农民家里呱呱坠地。他出生在一个条件挺差的家庭。
他19岁那年有幸成为了一名党员,1928年,他头一回见到了毛主席,这事儿他记了一辈子。
那年,他被调到了茶陵,当上了县委书记,之前他是在安源工作的。
毛主席那时候是湘赣边区特委书记,他专门来找这个人,想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
江华早就听说过毛主席的大名,这回真的见到本人了,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简直没法说。
我本以为,像毛主席这样的大人物,可能会有点儿派头。
但他特别低调、好相处,脸上老是挂着笑,让人感觉特别自在,一点不拘束。
听到安源的党员们带着工人们罢工,最后还涨了工资,毛主席脸上的笑容变得更灿烂了。
一听说反动矿局打压工人运动,他脸色立马就沉了下来,一个劲儿地抽起烟来。
说起安源那边的农民暴动,毛主席就问:“那没收来的土地,咱们该怎么处理呢?”
江华说:“咱们把土地分给大伙儿,一开始他们还不敢接手呢。为啥?因为地埂都给铲平了,看不出哪块地是谁家的了。这样一来,大家反倒放心了,愿意要了。”
毛主席直接了当地指出:“挖掉地埂不是关键,关键是要把农民教育好。”
江华突然恍然大悟,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比之前更加深厚。
毛主席对这位朝气蓬勃、干劲十足的年轻人很是欣赏。
不过就是因为太过劳累,这个秋天,江华终于撑不住,生病了。
毛主席特地赶到医院看望病人,关切地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嘘寒问暖。
过了好一阵子,江华又回到战场上继续打仗了。
毛主席就直接把人叫来前委,让他当秘书,跟在自己旁边一起干活。
在头儿的亲自指挥下,江华给早期的红军政治建设出了不少力。
他亲身经历了三回对抗“围剿”的行动,还三次攻入了龙岩城参与战斗。
那段时间里,他碰到了一些事儿,这些事情深深烙印在他的心里。
有一次,毛主席让各位书记在会议开始前,得把报告先写下来。
最后发现,其他人都已经写好了,唯独主席的三弟毛泽覃还没动笔。
两兄弟因为这事儿大吵一架。
毛主席严厉地对三弟说:“老爸不在身边,我这个当大哥的就得顶上去,我有权管教你!”
“党章中可没提这茬!”毛泽覃不甘心地反驳道。
这话一出,毛主席当下就呆了,心里的火一下子就没了。
大家伙儿都看得愣住了,毛主席却主动跟他三弟说了声对不起,接着又告诉大家,咱们党内可不能搞那一套家长作风,得讲民主。
这心胸可真够豁达的!
还有一次,红四军在行军路上,31团的后勤部门碰到了一个卖猪的,他那儿有十几头猪呢,他们就想把这些猪杀了给战士们加餐。
毛主席一听这话,立刻对处长杨立三提出了严肃的指责:“这哪里像是个革命军队,简直就是一伙强盗,这样的队伍怎么可能打胜仗呢?”
他命令军队公开认错,贴出告示,并赔付猪的款项。
那时候,有人站出来为杨立三求情。
毛主席总是认真地回应道:“哪有这种好事,吃了就算完了?这也太慷慨了吧!”
这就是为啥红军能成为那支最有意识、最有规矩的军队!他们靠的是铁的纪律和坚定的信念。
【主席多次挽留】
1929年的时候,毛主席被临时撤了职,他离开了红四军,去了闽西地区。在那里,他一边休养身体,一边进行各种调查研究。
江华一直和他心心相印,共同进退,后来也到了闽西,当上了特委的秘书长。
这时候,江华和毛主席一样,不幸染上了疟疾,而且他的眼睛也出了毛病。
最后,特委没办法,只能安排他去厦门看病。
一年后,毛主席又碰到了他,心里琢磨着想让他重返总前委的岗位。
挺遗憾的,那时候江华已经在一线部队扎根了。
1934年秋天的时候,红军踏上了漫漫的长征之路。
没多久,江华因不赞同错误的军事领导决策,就被当作随军被押人员,一路跟着走完了长征。
他戴着镣铐,手脚都被锁住,还得翻越雪山,穿过草地,那日子过得有多难,想想都知道。
但他硬是挺住了所有困难,一直守着那份革命的决心不动摇。
就算已经走到了距离老家只有百里地的宁远县,江华也压根没想过要离开部队。
他铁了心跟着党,认准了毛主席,决心一条路走到黑。
1938年那会儿,江华心里头琢磨着,要到山东的抗战最前线去,搞敌后的那些工作。
在要离开延安的那天前头,他特意跑到枣园的窑洞里,跟毛主席说了声再见。
那时候,江华自个儿把心里话掏了出来:“在延安搞机关活儿,首先得笔头子利索,再者得嘴巴会说,这两样我都不在行,所以啊,我还是觉得去部队干更适合我。”
虽然心里很是不舍,但毛主席还是满意地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的主意。
走之前,主席特地问了问江华:“那边的事儿都备妥了吗?该买的东西都买了没?有些必需品得带上,像地图啊,红蓝笔这些。延安这儿买不到,你可以考虑去西安置办点。”
这时候,江华瞧见了挂在墙上的那架望远镜,就对主席说:“主席,能不能让我把这望远镜带去山东啊?”
毛主席乐呵呵地说:“那可不成,我还打算留着这些在陕北搞机动战斗呢!”
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江华的心里。
你得明白,那时候延安的情况还算平稳,但毛主席老早就时刻准备着,以防万一碰到最糟糕的状况。
隔了五年多时间,江华在1943年冬天又回到了延安,继续他的学业。
那时候,边区的景象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都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他去了中央党校,一见到毛主席,发现毛主席身体更加硬朗了,心里头那个乐啊,别提多高兴了。
然后,他笔直地站好,庄重地行了个军礼,喊道:“主席,您好!”
“啥时候琢磨出这手法的?难不成你之前是在国民党军队里呆过的?”毛主席笑着问。
聊了几句后,毛主席就直接问起了他在山东抗日根据地那边,还有路上经过的地方,老百姓们日子过得咋样。
江华讲完后补充道:“这一路走得急,没顾上深入了解,就看到些皮毛,也说不上个啥,还请主席给指点指点。”
毛主席一听这话,立刻就回应道:
咱们的干部,得学会多留神观察。每走到一处,就得瞧瞧老百姓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脸色亮不亮堂,心情顺不顺溜。从这些细枝末节里,就能摸清楚群众日子的真实模样。
到现在,“看人脸色”这个说法,就牢牢记在了江华心里头。
抗战结束后,江华总算是又回到了毛主席那工作。
不过,战争又一次在家门口燃起,江华跟着林彪的脚步,踏上了前往东北的路途,他在那里挑起了辽东省委第二把手的担子。
新开岭战役那会儿,他带着部队把敌人给一锅端了,还亲手逮住了敌方的师长李正谊。这事儿可是头一遭,咱们东北的军队整师整师地干掉敌人,还真是从他这儿开的先河。
三大战役打完后,毛主席特地在北平会见了江华,并让他去浙江负责建设工作,担任了省委书记等一系列重要职位。
打那以后,杭州就成了江华心里头的另一个老家。
【毛主席的关心】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在建国后,除了常住北京,其实在浙江也待了不短的时间,算是他除了北京外呆得最长的地方了。
咱们国家的头一部宪法,是主席在杭州亲自带着大家制定出来的。
江华作为浙江的负责人,毛主席每次到访浙江,他都会亲自带着一班干部去迎接。
然而,时间一长,大伙意识到这种做法既不保险,也不便于主席处理事务,更打扰了他的休息时间。
毛主席自个儿觉得,领导人到杭州来,不安排接送会更为妥当。
接着,江华一锤定音,制定了相应的规矩。
但这个规定吧,有时候真让人挺苦恼的。
有一次,江华心里急得要命,就想赶紧见到马上就要到杭州来的毛主席。
他得守着自己立的规矩,琢磨了半天,还真琢磨出个办法来。
那天,他很早就起床了,随便套了件运动服,然后就一路小跑着奔向了火车站。
江华这家伙,咋又来火车站接我了?毛主席瞧见他,一脸惊讶。
江华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我不是来接人的,”他指了指自己身上的运动装说,“我这是在锻炼呢,刚好跑到这儿来了!”
话一说完,毛主席就开心地大笑起来。
实际上,他老早就识破了江华的伎俩,但心里更明白老部下那份真挚的感情。
这次毛主席要走的时候,江华心里真舍不得,一直想着要把毛主席送到车站去。
看到情况后,毛主席的“贴身保镖”罗瑞卿开口说道:“江华,咱就在这别过了!我替你给主席送行。”
江华瞧见主席也点了头,没办法,只能跟他摆摆手说再见了。
总的来说,他们俩的革命交情那真是相当特别。
而且,大家都知道,那位伟人曾拿自己的稿费去支援过好多人,但他就是不给党内高层干部提供帮助。
但他打算给江华开个绿灯。
1958年快过年的时候,毛主席在杭州忙着处理事务。
干完一天的活儿,他瞅着江华问:“眼看就要春节了,你给家里汇钱了没?”
毛主席清楚江华家乡的具体状况。
江华那时候穷得差点就没能读上湖南第三师范。
最后,家里东拼西凑,用上了二嫂再嫁时人家给的钱,这才勉强给他交上了学费。
江华事后才晓得这事儿,心里头特别过意不去,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努力,一定要让那些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不管是打仗那会儿,还是搞建设的时候,他都对自己管得很严,一直过着节俭简单的生活。
所以,老家那边压根没得到他的一点好处。
猛然间,江华听到毛主席的关怀,一时间脑袋里空空的,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毛主席接着说道:“你是不是手头紧啊?我最近写了几本书,赚了点稿酬,你拿这些钱寄回你老家去吧。”
他咋会去打听主席的薪水呢?江华急忙编了个理由:“主席,我早就给您汇过去了,我手头宽裕着呢。”
毛主席应了一声:“行,经济上有啥难题直接讲。我这方面比你宽松点,还有点稿费能顶上。”
从1965年起,江华就没再见到过毛主席,这一别就是好些年。到了1974年年底,他俩才又碰上面,重新聚到了一起。
一碰面,他就跟往常一样,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连声说:“主席,您好啊……”
没想到,他刚一开口,喉咙就噎住了,话都讲不出来。
毛主席望着他,心里五味杂陈,开口说道:“想当年,汉水之南,柳树依依;看如今,江潭边上,落叶飘零。树都会这样经历兴衰,人又怎么能承受得了这些变迁呢!”
江华还没来得及说话,我就直接对他说:“去法院上班吧!”
江华最近重回职场,想找个活儿干,可他之前从没接触过法律这行,而且国家的法律体系也还在完善中。
毛主席心里明白江华在担心什么。
他对这位老下属的能力和政治觉悟深信不疑,直接告诉他:“政策方面你拿手就好。”
1975年年初,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江华接过了担子,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五位最高人民法院的领头人。
在这个职位上,他一做就是整整8年时间。
那段时间,他让一批法院干部得到了解脱,惩处了那些搞反革命的小团体,始终按照法律来办事,给大家留下了坚决维护法治的好印象。
退休后,江华老想着毛主席,动不动就跟人说毛主席那严明的纪律和宽广的胸襟。
他家里客厅挺简单的,没啥豪华东西,最抓眼球的就是毛主席的大画像,还有边上的浮雕,另外还挂着一幅伟人在杭州亲手写的字。
一瞅见它们,江华心里头就会慢慢涌现出以前的那些事儿,回想起跟大家伙儿一块儿打拼的日子。要说这辈子他最忘不了的人,那就是毛主席!
因此在1993年,为了纪念那位伟人百年诞辰,他动笔写下了一篇饱含深情的赞美文章。
这是对毛主席卓越思想魅力和高尚人格的一种颂扬。
中国历史悠久,长达五千年,但真正能说是彻底转变了中国命运的人,也就毛主席那么一位!
这句话大家应该都能同意吧。
古往今来,许多皇帝和英雄都是为自个儿争夺天下,但毛主席不一样,他是真心为了老百姓,靠着老百姓的力量发动革命。他推翻了旧社会,让中国人真正挺直了腰杆,站了起来。
每个中国人的美满日子,都是跟着毛主席的方向走过来的。
江华这辈子的经历也是这样。
他的所有成功,都是毛主席的关心和培养带来的结果。
1999年冬天,江华离开了我们。
大家查了下他的账户,发现他手头只有3万块钱存款。
他一辈子严守党的规矩,清白做官,对老百姓和国家一心一意,没让毛主席失望,是个品德崇高的共产党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