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青的秘书杨银禄回忆,江青在“文革”时期曾经做过一件好事,就是帮助陈景润改善生活条件。
1973年,陈景润在《中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证明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在国内外数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但是,因当时特殊的国内环境,知识分子受不到尊重,陈景润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生活仍然非常困难,住在一个只有6平米的小房子里,堆满了各种研究资料,连转个身都很困难,各种生活用品也都非常简陋,比一个普通人都不如。
这个现象,就引起了江青的注意。
据杨银禄回忆,在1973年3月的一天中午,江青按响了铃声,让他去她的办公室。
杨银禄进去后,发现江青正在用毛巾擦眼泪,以为又有什么人惹她生气了,就没敢说话。
江青擦完眼泪后,举起正在看的一份《国内动态清样》,问杨银禄:“你看过这份清样了吗?”
《国内动态清样》是新华社发行的一份内参杂志,刊登了国内的很多重要新闻,杨银禄也是看过的,但是,这份杂志上记载了很多新闻,杨银禄也不知道江青说的是哪件事。
江青没等他回答,就带着哭腔说:“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领域最深奥的理论,不少发达国家的数学专家都在研究它,陈景润在这方面做出了贡献,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可是他的境况竟然这样困难,我们能不管吗?”
杨银禄这才知道江青说的是什么事,同时也感觉有点奇怪,不知道江青为什么会突然关心起别人来了。
过了几天后,江青又把杨银禄叫过去,递给他那份《国内动态清样》,让他看看。
杨银禄发现,在陈景润的那条新闻旁边,加上了三个人的批示,第一个就是江青的批示:“主席,是否先救活陈景润为好?”
显然,这是江青在向毛主席征求意见,希望能帮帮陈景润。
下面就是毛主席的批示:“请文元同志办。”
这个“文元同志”,就是姚文元,当时主管全国的新闻、文化等工作,毛主席自然是想让他去办理一下。
但是,姚文元可能是出于一贯的“整人思维”,没弄明白毛主席和江青的意思,竟然在下面又加了一句批示:“陈景润的论文在哲学上有什么意义?”
这句批示,摆明了就是想要“批判”陈景润,所以,江青看到后,哭笑不得,对杨银禄说:“姚文元这个书呆子,他的批示文不对题!”
然后,江青又对杨银禄说:“你给迟群打个电话,告诉他赶快到我这里来,关于陈景润的工作、生活条件我跟他讲一讲,这是他负责的领域。”
很快,迟群就来了,江青对他说:“陈景润是我国,也可以说是全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很多外国著名学者都为他的刻苦钻研精神和伟大成果所打动,我们本来应该对他好好进行褒奖的,但是,你看看他的工作、生活条件多么差呀!不用说叫他搞科研,就连起码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可怜得很啊!”
江青擦了几下眼泪,对迟群说:“我委托你马上去了解一下是不是像材料中所说的那样,如果真的是那样,马上改善他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你把了解的情况和处理的情况尽快告诉我!”
在江青的过问下,陈景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这件事,就体现了江青的另一面,虽然整过很多人,但是也帮过一些人,比如陈景润,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资料:《“四人帮”兴亡》《庭院深深钓鱼台——我给江青当秘书》)
用户13xxx07
公正评价一个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