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与河池、百色交界的永州镇,土著与外来人为争集日结梁子

巧云聊旅游 2025-02-22 21:28:47

永州镇位于马山县的西南部,东与武鸣区的灵马镇毗邻,南与西跟百色平果市的四塘、坡造、旧城交界,北与河池市大化县的共和乡接壤,距离县城62公里,是个地理位置相对较特殊的乡镇。永州镇的特殊之处不仅限于三市四县的结合部,还在于永州镇形成的特殊历史原因,本文就书写一下颇有波折的永州镇。

永州镇唐宋时期属羁縻思恩州,州治位于平果市旧城镇,跟州治距离不远但处于山漫之中的一片禺地,州府亦无心顾及到此,唐宋时期的永州镇境遇则是荒蛮之地。蒙古铁骑入桂,田州府归顺大元,岑氏土司顺便将思恩州收归,由田州府的岑氏土司袭承。明朝洪熙元年,思恩州土官岑瑛扩充领地对外征战,并将领地设13堡,定罗堡就是思恩州13堡中得一个。

明代的思恩州对等现在相当于县级,堡则是乡镇级,定罗堡是思恩州的下属机构,固然就会有办事机构,也就是所谓的堡署。定罗堡也就是现在永州镇的定罗街,定罗堡的最高行政长官叫堡目,堡目是土司制度下最低行政长官,因此也称之为土目。思恩州土官岑瑛因平蛮有功而授封二品武官,并将思恩州升格为思恩府。

明朝嘉靖年间思恩府第三任土知府岑浚,也就是岑瑛的孙子不满朝廷而起兵作乱,最后被明朝军队剿灭,思恩府改土归流后将原思恩府的13堡缩减至9个,并将9堡改为巡检司,仍旧实行土司制度。定罗堡则幸运的保留下来并设巡检司,定罗巡检司的司署仍旧在定罗街,不过此定罗堡升格为巡检司,司署不能比堡署寒酸,定罗巡检司首任土司徐五在定罗街东北边100米处修建司署。

定罗巡检司的司署布局如城,司署之地武容而叫武容城,不过武容城是定罗巡检司的司署驻地亦叫定罗古城。定罗古城现只有距离地面一米多高的遗址,若没有定罗古城遗址的文保碑,很多人都不知道几百年前这座不高的土坡曾是定罗巡检司的司署。定罗古城没留下任何建筑,看到的就是一片玉米地,不过定罗街内还保留有很多关于定罗巡检司的古迹,感兴趣的朋友有时间可以前去参观。

定罗巡检司首任土司徐五虽说是土司,但毕竟不是纯土著,为了平衡当地的人群成分结构而实行外来人引进政策,并在司署前修建街道开埠安置外来人。不足10年时间,定罗司署前的街道亦形成小有规模的集市,并将集市起名为定罗圩。定罗圩不仅是外来人赶集的地方,同时也是周边土著赶集的地方,但土著与外来人在文化、生活习俗上存在差异,矛盾冲突不断,不过司署强压手段将矛盾镇压下来,没有造成大冲突。

定罗土司过于袒护引来土著民的不满,但土著无权无势也只能忍气吞声,作为定罗巡检司毕竟是为预防土著民作乱而设置,统治者徐氏土司更偏袒于跟自己相同的外来人。外来人有徐氏土司的袒护,不仅生活上过得比土著安逸,掌握的财富比土著人多因而遭到土著的不满,也正是因为徐氏土司的袒护,亦为后来的土著与定罗街的外来人矛盾冲突带来伏笔。

明朝万历年间,定罗巡检司司署搬迁至郎城头,也就是现在的州圩,没有司署的袒护,定罗圩的外来人经常被土著人压制,徐氏土司不得不派兵前来保护定罗街的外来人。土著人感到委屈,唯一能抵抗的就是不到定罗圩赶集,于是就在距离定罗圩北边1公里外开设集市。土著人将开设的集市起名为永固圩,亦是就是赶集永远固定在这里。

土著人不来定罗圩赶集就意味着定罗圩的外来人赚不到土著的钱,说白了就是收割不到土著人的财富,为了巩固定罗街的商品交易中心地位,司署又派人前来阻止土著人在永固圩赶集。定罗土司的野蛮行径招致土著人的反对,甚至引起武力冲突,此事闹到思恩府乃至朝廷。清朝军队进入广西后开始减弱地方土司,徐氏土司担心被改土归流才有所收敛。

没有得到土司势力的袒护,定罗圩与永固圩像极现代的所谓自由竞争,永固圩是土著人的地盘,定罗圩尽管相对较富裕但外来人是少部分,到永固圩赶集的人越来越多,定罗圩则开始冷清。民国时期永固圩改为永固乡,民国27年(1938)永固乡与州圩乡合并设永州乡,后来就有现在的永州镇。听到永州镇,本以为是湖南省永州市社在马山县的分州,没想到马山县的永州镇跟湖南省的永州市一丁点干系都没有,看来是自己想象力太丰富了。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8
巧云聊旅游

巧云聊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