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一个无能刺史掀起滔天巨浪,青州黄巾军横扫中原州郡

盼丹聊历史 2023-08-13 00:49:02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个口号,远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有杀伤力,而且自带神秘性。

虽然云里雾里,你也不知道他说的到底是啥,但就是心潮澎湃,从头顶麻到脚底板。然后,抛头颅、洒热血,跟随张角大统领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造反事业之中。

像这样的人,遍布大汉帝国十三个刺史部的八个。而且,非常有组织地聚集为三十六方,大方一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

公元184年,光和七年二月,黄巾起义提前爆发。一个月内,帝国东部七州二十八郡同时爆发战事。

本应先有星火、再后燎原。这才是历代乱世的标准发生流程。但汉末黄巾起义是个奇葩。流程完全颠倒,一出场举国燎原、接下来余火不断、最后星火熄灭。

反常必有妖。但也有可能,它本就不反常。看一个比黄巾起义更奇葩的例子:

公元前3年,汉哀帝建平四年初,大批关东百姓突然冲破官府的重重阻碍,发疯似地涌入帝都长安。

有人披发光脚、有人夜拆关口、有人白日翻城,甚至有钱有势的人直接使用官方道路系统。这些人的目的地,都是帝国首都长安。

古代对人口控制的严厉程度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即便如此,天下竟有二十六个郡国的百姓涌入长安,官府根本禁止不住。

到了长安之后,这些人会和长安百姓公然聚会,摆设赌具、唱歌跳舞,说是要祭祀西王母。

然后呢?

然后,这种集体狂欢一直闹腾到当年秋天才算结束。

西汉建平四年集体狂欢,远不及东汉光和七年的黄巾起义,更有杀伤力。但同样匪夷所思、惊天动地,而且同样自带神秘性。

关键是这两件事在逻辑上是同构的,一个宗教信仰、一时蔓延全国,之后突然间就来了个举国爆炸。所不同的是:西汉以祀、东汉以戎。如果“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那手段也是一体两面。

目的呢?

目的都是要改朝换代。

秦汉时期,没有千年王朝万岁皇帝的观念,大家都相信五德终始说,王朝久了就该灭、刘家皇帝早晚换。这一点,连汉朝皇帝都相信。所以,谁谁要取代汉朝的谣言早就漫天横飞。

两汉末期的背景大体相似:问题堆积到临界点,百姓看不到希望,而且末世感充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关键是大家都相信汉朝也该灭亡了。

所以,不管是西王母还是太平道,其影响不仅穿透力特别强,而且波及面特别广。

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大量不受官府控制、组织特别严密、意志特别坚定、行动特别顽强的共同体。

这就是烈日之下浇了油的干柴。

一旦有个火星点亮,那就立成燎原之势。所以,西汉末年的举国狂欢和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都是尖锐社会矛盾裹挟某种社会思潮的产物。

既然是某种思潮、某种意识形态,那就很难彻底灭掉,一直要等到某个结果出现。

汉哀帝建平四年集体狂欢,是公元前3年 。11年后,公元8年,王莽篡汉建新、西汉寿终正寝。虽然新朝很短命,但起码给了一个明晰的结果。你们要改朝换代,那就改朝换代。当然,这个结果还不够,后面的绿林、赤眉起义动静更大。

东汉的这个结果,一直没有出现。或者说出现了,但没有明晰的标志点。中原混战,导致中国北方人口损失了四分之三,几千万人因此而死。这或许就是那个结果。虽然标志点不够明晰,但结果也足以终止很多事情。

黄巾起义本应在中原混战时彻底终止。

但冀州黑山军、青州黄巾军一波未平、一浪又起,甚至比张角黄巾起义的烈度还大。

张角最初起义的时候,参与人数在30多万左右。而一个青州黄巾军就达上百万。所以,这都不是余波不断,而是后浪滔天。但后浪再汹涌,却仍是余波。

因为那种末世感已经淡了,人死得实在太多,末世也差不多如此;还因为改朝换代的心思也淡了,没了刘家皇帝,结果不是更好而是更糟,甚至可以说特别糟。

既然这样,那青州黄巾军这股后浪又是怎么掀起来的?

天下诸侯讨伐董卓,主要是东部州郡。

幽、冀、青、徐、兖、豫、荆等七州,都算东部。黄巾起义是八个州,多了一个扬州。

扬州没闹腾,是因为偏僻,属于被鄙视的对象。幽州其实也没闹腾,也因为偏僻、也因为被鄙视。但宗亲兼名士的刘虞,当了幽州老大。所以,幽州有了些许不一样,存在感强了很多。但讨董初期,幽州也不算参与者。

所以,重点是青徐兖豫荆冀这六个州。

徐州有个老油条陶谦。这家伙相当沉得住气。虽然捏着丹阳兵,但就是不出兵。所以,徐州也没闹腾。荆州被孙坚从南打到北,想闹腾也闹腾不起来,最后就剩下一个南阳郡身体力行要反董。

所以,接下来就剩青兖豫冀四州。

但我们之前讲过,反董联盟实际就三州加一郡,三州是兖州、豫州和冀州,一郡是荆州南阳郡。

然后,这个青州呢?

青州也要讨董,而且还有讨董的行动。但问题是没有反董的能力。青州刺史焦和,虽然没上讨伐董卓的名单,但他宣布参加、立即行动。行动就要招兵买马、就要筹集钱粮。简单说就要折腾青州百姓。

于是,青州官府一套操作下来,就成了压垮青州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整个青州瞬间黄巾遍地。

之前是末世感横行,所以黄巾起义;现在则是官府不让活,所以头带黄巾。青州黄巾军这波后浪就这么掀了起来。

虽然是纯粹的官逼民反,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黄巾主义,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否则,起义的效率和烈度也不会这么大。同时,青州地区淫祀滥祭特别有传统,非常适合黄巾军生长壮大。

于是,青州黄巾军瞬间膨胀到三十万人。

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青州毫无存在感。原因就是青州闹了黄巾军,顾不上讨董这件事。

黄巾军的主要生存之道是破坏,在破坏中抢劫、在抢劫中生存。所以,没法指望这些人占定一个地方当诸侯。当诸侯需要组织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但黄巾军做不到。所以,破坏完青州之后,这伙人就要向周边蔓延,继续搞破坏。

首当其冲的是冀州和兖州。因为这两个地方与青州交界。

当时,冀州黑山军已经成势好多年,而且还在不断发展壮大。所以,去冀州就是最好选择。虽然黑山军与黄巾军一东一西隔着大半个冀州,但主义相通,大家都是一家人。

于是,也就有了青州黄巾军北上冀州,试图与黑山军联合。

这种主义相通的联合,并不是第一次发生。

青州黄巾军坐大成势时,徐州黄巾军正被丹阳兵打得痛苦不堪。于是,徐州黄巾军立即转入青州,与青州黄巾军联合。所以,此时的青州黄巾军,精确称谓应该是青徐黄巾军。

但是,公孙瓒的幽州突骑突然南下。

在冀州渤海郡,公孙瓒大杀四方。青徐黄巾军被一阵狂屠后,又被赶回青州。

青州不仅刺史无能,而且太守也无能。典型的无能太守,就是那个四岁能让梨的北海相孔融。狼狈逃回的青徐黄巾军,顺带手就把孔融教训了一顿。

但青州还是没法继续待下去。除了已经破坏殆尽,还因为袁绍和公孙瓒的势力已经悄悄向青州渗透。

然后,青徐黄巾军立即转战兖州。

其实,在去冀州之前,青徐黄巾军就已经到了一趟兖州。但他们去的地方有点儿问题,是兖州泰山郡。

泰山郡人口不多,却是出精兵的地方。所以,青徐黄巾军不仅没能撞崩泰山,反而被泰山撞得头破血流。

这时候再入兖州,他们没有继续死磕泰山郡,而迂回到兖州南部的任平国,在杀掉任平相郑遂后,又转战东平国,在这里又杀了兖州刺史刘岱。

刘岱被杀,纯属自找。他犯的错误是实在太多,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点:

一是不该主动出击。黄巾军缺粮,抢不到东西就自相崩溃。所以,上上之策就是玩对耗,一直把黄巾军耗死。这也是济北相鲍信的建议。即“观贼众群辈相随,军无辎重,唯以钞略为资,今不若畜士众之力,先为固守”。但刘岱不听,非要效仿公孙瓒,也来个大杀四方。但公孙瓒有幽州突骑,你刘岱有啥?

二是自己名不副实。集中兖州所有郡守刺史的兵力,当然可以消灭黄巾军。但刘岱这个刺史,严重名不副实。他无力调动兖州各郡的兵力。简单说就是他说话、没人听。所以,他没有决战黄巾军的资本。

而且,这家伙运气相当差,不仅把兵打没了,而且还把命打没了。

当然,刘岱也有难处。

黄巾军已经打到兖州腹地,自己实在没法再怂下去。否则,兖州的郡守们更不会把自己这个刺史当盘菜。索性不如赌一把,打一场胜仗、解了兖州危局,自己这个兖州大哥才会把位子坐稳。

但是,他忽略了青徐黄巾军一直在壮大。

北上渤海的时候,是三十万人,被公孙瓒又屠又抓了将近十万人,怎么到了兖州,就变成百万黄巾军?

乱世之中,吃不上饭的人实在太多、没活路的人更是数不胜数。关键是青州这地方已经彻底没法呆。所以,这些人纷纷投到黄巾军的麾下。青州黄巾军自然也就越打越多。

除了人数由三十万膨胀到一百万之外,黄巾军的战斗力还在指数级上升。

汇集而来的徐州黄巾军,长期跟中原精兵丹阳兵对打。的确长期打不过,但毕竟打过仗,而且对手不是一般州郡兵可比。所以,黄巾军里面有大量老兵。他们不是刚刚拿起武器的农民,而是转战多年的精锐。

青徐会师后,这伙黄巾军先在泰山郡被狂揍一顿,又在渤海郡被狂屠一遍。的确连续打败仗。但他们领教过天下最强精锐幽州突骑。如果被全部歼灭,那也没有后文。而问题是没被全部歼灭,刀尖舔血活了下来还见过大阵仗的老兵越打越多。

老兵和新兵的最大区别,主要不是武艺高强,而是心理素质。即便是一直打败仗的老兵,也都见识过战场的恐怖,也都知道自己一旦崩溃就会被人屠。所以,活下来的老兵早已锻炼出来。他们宁愿被屠死,也不愿被赶杀。为啥界桥之战麴义的八百先登,就敢硬刚公孙瓒的上万骑兵?在冷兵器时代,这就是老兵和新兵的区别。

再入兖州的青徐黄巾军早已等级提高,或者说已经发展到巅峰。

他们轻轻松松杀了一个国相,又杀了一个刺史。这时候,兖州的郡府兵已经不是对手。青徐黄巾军足以横扫兖州。

那么,接下来,这支黄巾军能够打穿兖州,再上冀州与黑山军联合吗?

没有。

因为他们遇到了已经开挂的曹孟德。

曹操临危受命,被兖州士族和官员公推为兖州牧。作为刚刚上任的州级诸侯,曹操将直面百万青徐黄巾军。

1 阅读:52

盼丹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