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中国永远无法超过美国,白宫前财政顾问:不要自欺欺人

良生侃国际 2023-06-03 09:11:46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西方媒体开始渲染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国内面临“重大挑战”,比如房地产、老龄化、地方债务等问题,并借此大肆炒作中国经济将“硬着陆”。

西方媒体十分擅长将中国的一些问题进行扭曲、无限夸大、甚至直接胡编乱造,以论证中国复苏“无力”。

他们基于各种心态希望看到中国“衰退”,最担心中国取得成功。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开始腾飞时,他们便受到极大刺激,无法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于是开始胡言乱语。甚至最终在国际间形成一阵舆论风潮。

但是,30年过去了,即使那些最极端的“崩溃论”拥护者,也不得不闭嘴,因为中国持续崛起的现实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梦碎”。而稍有职业操守的西方媒体也开始转向,不再报道那些荒谬言论,毕竟被打脸太多次,脸皮再厚也承受不住。

然而最近几年,随着中美间GDP差距缩小,美国开始加大对中国的打压力度,西方舆论也跟着风向突变,唱衰之声卷土重来!

几年之前,西方媒体上常常看到对中国的各种“惊叹”,主要集中在中国建造速度“惊人”,中国规模之“庞大”,中国发展之“快速”等等。那时,舆论中虽然也有“警惕”和“否认”的声音,但是并不多,大部分还是集中在对中国的钦佩和痛斥本国的“无能”。

而今天,大量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开始对中国的成就刻意无视,而对问题“夸大”报道。

比如,有一阵子西方主流媒体不约而同地报道:“中国经济永远无法超越美国”,或者“印度制造业即将取代中国”,这是唱衰中国最常见的论调。

不过,对于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也令部分西方学者不以为然,并且提出警告。

5月31日,奥巴马的前财政顾问史蒂文·拉特纳,在《纽约时报》刊文,题为:“不要自欺欺人,中国仍然是强大的对手”。

文中,拉特纳回顾了自己最近回到中国时看到的景象,称:“北京的天空异常灿烂。连翘、樱花盛开,城市波光粼粼”。

他认为,这是中国正快速复苏的象征,“在许多层面上,中国回来了。办公室里挤满了工作人员,他们通常会度过漫长的一天。高管们大多对他们的业务表现出乐观态度。一系列令人兴奋的初创企业表明,中国将继续成为创新的领导者”。

遗憾的是,西方看不到中国这些繁荣的迹象,反而对中国“越来越多的怀疑”,但作者坚定认为,中国将“继续繁荣”,并且会更加自信。因为即使在疫情期间,中国的经济表现也远远优于美国,从2020年初到去年底,中国经济扣除通胀因素累计增长14%,而美国的增速不到6%。

今年中国的增长率预计将达到 5.2%,而美国的增长率为 1.6%。并且,作者在访问中国期间遇到了许多中国官员,他们不断强调对稳经济政策的承诺,以及对外国投资和监管改革的开放态度。

事实是,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包括控制全球 77% 的电池制造能力,去年全球 60%的电动汽车销量来自中国。尽管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但中国生产了世界上80% 以上的太阳能电池板。

此外,作者观察到中美关系紧张带来的影响,包括中国消费者的偏好正在发生变化:“过去,他们偏爱大牌外国品牌,从耐克运动鞋到宝马汽车。如今,他们正在转向本土品牌,例如安踏运动鞋和比亚迪汽车”。

美国方面显然看到了这种变化,于是拜登开始“伸出橄榄枝”,包括,美财政部长耶伦呼吁与中国进行“建设性接触”。

对此,作者认为是正确的,因为“中国已经证明她可以继续比我们更快地增长”,因此美国无法通过遏制来达成目标,反而只能通过改善国内问题来赢得竞争,比如解决“巨额预算赤字”和“在工业设施建设方面的愚蠢规则”等举措来提高我们的增长率。

并且,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应该自欺欺人地幻想中国将在自身的重压下倒下”。

拉特纳指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西方试图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取胜,采取的方式却是一厢情愿地无视中国的成就,夸大中国面临的困难,幻想中国自行“倒下”。这显然只是一种妄念。

如果美国无法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比如经济“脱实向虚”导致制造业衰落;民意分裂导致两党恶斗;滥发美元导致债务濒临崩溃。那么显然,美国才会是那个在“自身重压下倒下”的国家。

0 阅读:53
良生侃国际

良生侃国际

每日国际新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