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家垴之战究竟该不该打?我军损失巨大,究竟是谁的责任?

家琦说科 2024-09-12 10:40:58

1940年年终,百团大战接近尾声之际,日军为了报复,集结重兵对我军发起了大规模的扫荡行动。

在10月的上旬,日军对关家垴地区发起了猛烈的攻势,不仅不断增兵,还动用了超过十架飞机进行支援。

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八路军的指挥官彭德怀和刘伯承之间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关于关家垴之战是否应该进行,以及如何进行,至今仍是备受争议的话题。

那么,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我军究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1940年10月,日军独立混成旅派出三个支队深入我军太行山根据地,企图进行扫荡。

其中,冈崎支队不仅作恶多端,还挟持了300多名村民,公然挑衅我军的战略要地——黄崖洞兵工厂,并对厂内设施进行了严重的破坏。

对此,彭德怀深恶痛绝,终于在10月29日找到了机会,将冈崎支队一路追击至关家垴附近。

彭德怀决心一举歼灭敌军,于是在当晚下达了攻击命令:

“30日凌晨,由陈赓指挥386旅、决死1纵、特务团,刘邓指挥385旅、新10旅。”彭德怀亲自指挥总部炮兵一部,要求各部不惜一切代价,彻底消灭冈崎支队。

与此同时,冈崎支队也在挟持村民挖掘防御工事,他们依托关家垴的地形,构建了八卦形的核心阵地,并通过交通壕与台地边沿相连,形成了坚固的防御体系。

为了抵御炮火,日军的战壕挖得很深,并挖掘了许多能藏人的猫耳洞。此外,他们还在关家垴山脚挖掘了300多个散兵坑,将整个山头环绕起来,形成了外围阵地。

我军决死1纵的25团和38团最先到达战场,他们注意到关家垴南面的柳树垴,与日军阵地遥相对峙。

尽管距离日军阵地仅有五六百米,但由于地形复杂,从深沟中来回穿梭至少需要半个小时。

因此,八路军抢先占领了柳树垴,利用火力覆盖了关家垴全村及敌人在山头的台地。

之后冈崎也意识到了柳树垴的重要性,并下令对其发起攻击。

当时,25团2营负责守卫阵地,38团则在夜间接替防守。

在29日的夜晚换防时,日军利用柳树垴西侧的小路悄悄接近。

由于2营战士在夜晚无法识别来人身份,既没有询问口令,也没有询问番号,日军得以顺利进入阵地,并跟随2营到达山顶。

在山顶,2营战士对日军说:

“这里不再由你们防守。”

没想到,日军突然发起攻击,2营措手不及,陷入混乱,被迫放弃了阵地。

原本,我军抢占柳树垴是一次重要的胜利,但2营的疏忽导致了柳树垴与关家垴形成了相互支援的态势。

这一变化彻底打乱了八路军的部署。

尽管我军本有机会在日军尚未站稳脚跟时发动攻击,夺回柳树垴,但八路军却召开了检讨会和作战会议,错失了最佳时机。

凌晨4时,失去阵地的2营作为先锋,再次冲向柳树垴。

然而,日军已经构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2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冲到第一层梯田下,双方激战至天明。

面对柳树垴的顽强抵抗,八路军不得不命令特务团夜袭关家垴。

在夜间冲上山腰时,又遭到窑洞内日军的顽强抵抗,最终我军伤亡惨重,被迫撤退。

天亮后,我军再次派出决死1纵的25团和38团争夺柳树垴,其余部队则进攻关家垴。

战斗激烈,关家垴的土地被鲜血染红,日军依靠飞机轰炸坚守阵地。

黄昏时分,决死1纵7次对柳树垴发起攻击,冲上高地与日军展开白刃战。

最终因体力和弹药耗尽,被迫撤退。

面对久攻不下的局面,38团团长蔡爱卿集中所有干部,继续向柳树垴发起冲锋。

2营为了弥补先前的失误,勇猛地冲锋在前,营长负伤被俘,副营长和特派员等数十名排级干部牺牲,但柳树垴依然未能攻下。

陈赓和刘伯承见部队伤亡惨重,向彭德怀建议放弃强攻,转而伏击冈崎。

但彭德怀坚决反对,甚至表示:

“拿不下关家垴,就撤销番号,杀头不论大小!”

在这种情况下,再无其他选择。

30日下午,八路军各部再次向关家垴发起18次冲锋,伤亡依然惨重。

我军反复冲击关家恼日军阵地,甚至在子弹打光后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最终在入夜时,八路军终于冲上关家恼主阵地,击毙了冈崎谦受。

然而,失去主将的日军并未崩溃,反而在几名中队长的指挥下,连伤兵也加入战斗,誓与我军决一死战。

与此同时,日军增援部队陆续赶到,战场形势迅速变化。

若是八路军再努力一把,就有可能冲上台地歼灭敌人,但部队伤亡已经太大。

25团和38团仅剩500人,白天还要面对日军飞机的火力支援,无奈之下,我军只能撤退。

关家垴战役草草结束,让八路军心有不甘。

尽管心有余而力不足,彭德怀也只能面对现实,下令撤退。

此时日军的扫荡并未停止,这次战役更是激怒了他们,开始屠杀根据地的村民。

据统计,仅沁源县就有5000多百姓遭到屠杀,华北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更为艰难的时期。

关家垴之战并非八路军擅长的运动战,而是一场攻坚战。

大战结束后,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陈赓等人前往阵地,观察日军的防御构思和火力配置。

刘伯承看到日军挖的猫耳洞,还赞赏道:

“别小看这小小的招式,非常实用,凭我们现在的武器,还真难对付。”

虽然彭德怀的一意孤行备受争议,可是八路军也从日军利用地形的构建构思和合理配置火力中得到了启发,这也改变了我军日后的作战方式。

彭德怀在自述中写道:

“我曾想寻机歼灭敌人一路,使敌下次扫荡,不敢以营为一路,使扫荡时间间隔扩大,有利于我军民机动,但这一想法不符合我军实际情况,致使我军伤亡惨重。”

可以看出,彭德怀的初衷是好的,当时面对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日军,八路军并非其对手。

有人认为,这场仗不该打,我军付出的代价太过沉重。

但事实并非如此。

此次战役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同时也在实战中锻炼了八路军的战斗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不仅帮助我军认清了与敌人的差距,以便在日后对敌过程中进行改善,还让我军学习到了日军的军事指战方法。

正如古语所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惨重的代价背后,也是我军不断精进、不断成长的过程。

10 阅读:4234
评论列表
  • 2024-09-15 08:49

    实际彭总的设想是达成的,后续的记录可以看到小日本没有再敢用一个营(大队)为一路了!

    闲人 回复:
    效果就是,用几千人伤亡,提醒鬼子以后出门注意安全
  • 2024-09-14 03:53

    彭总英明,只可惜八路军装备不如日军!

  • 2024-09-17 01:45

    本身就要打一两次歼灭战,不打硬仗,鬼子更嚣张,事实证明自此后鬼子没有再敢随便部队孤军深入,这很重要,不然根据地根本没能力随时组织部队转移

  • 2024-09-14 13:51

    失败是成功之母

  • 2024-09-14 22:18

    要多用树枝草造烟,遮挡敌方视线,近战夜战

家琦说科

简介:每日更新,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