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暗料理到美味能量餐,太空美食都经历了什么

德赛科技 2023-04-14 14:39:05

在吃的方面,中国人有种刻在骨子里的执念,与西方人不同的是,中国人的“吃”并非仅仅填饱肚子,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取向,西方人对吃的态度好像是给自己加燃料,以便自己这台机器可以更好地运作。

无论何时何地,中国人对吃,那可是丝毫不能马虎,即使是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中。

黑暗料理阶段

航天科技发展之初,太空食品远远没有如今这样丰富,更别提口味上了,用黑暗料理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初期的航天食品多以脱水、压缩、或者膏状物出现,世界美食千千万,为何到了航天食品这就成这样了?

首先我们要清楚,宇航员们进行太空活动的目的是科研实验,搞研究。太空飞船内部空间有限,除了实验机柜、零部件存储设备、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以外,几乎没有多余空间,所以,吃的东西此时就没有那么重要了,体积能小就小,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

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作为人类载人航天飞行第一人,他除了要完成多项操作流程,还肩负一项重任,试吃太空食品,尝试太空进食。

东方1号飞船上带了63支铝制软管装的膏状食品,另外还有熏香肠、切片柠檬等食物。

加加林试吃了装在铝制软管中的肉泥,浓缩罗宋汤和奶油巧克力酱。

这些食物的设计研发侧重便携和减少对仪器零件的损害,所以高浓度的浓缩也导致了食品高糖、高盐、高粘稠度的特点,口味实在不敢恭维。

美食存在的意义就是给我们日复一日乏味的生活增添乐趣,太空这样孤寂的环境亦是如此,美食缺乏香味乐趣就大打折扣。

发展阶段,永远没人能阻止吃货对美味的追求

1965年,美国双子星执行任务期间,指挥官维吉尔.格里嗦姆非常怀念家乡的美食,于是随口说了一句,要是有个三明治就好了。

没想到旁边的同事John Young居然真的拿出来一个,看的维吉尔.格里嗦姆目瞪口呆,此时的John Young就好比一个哆啦a梦。

两人抱着这块突然出现的三明治大快朵颐之际,地面的航天局专家们不淡定了,这要是损坏了仪器算谁的?

当然这两人时候肯定免不了被严重警告,不过,在美食面前警告都显得没那么要紧了。

到了阿波罗11号执行任务的时候,此时的航天员们就幸福多了,航天飞机上为他们准备了水果、巧克力蛋糕、水果软糖、牛肉干等零食,虽然这时宇航员们的食物从膏状肉泥变成了复水食物,蔬菜也进行了脱水处理,但是吃的时候仍然需要加水揉成糊状,味道并没有明显进步。

前苏联的宇航员们在夹带私货进太空方面,可谓是心机满满,伊戈尔·沃尔克于1984年乘坐联盟号上太空的时候,他居然带了两桶酸黄瓜和几瓶白兰地。

为了将这两样东西带上去,伊戈尔·沃尔克煞费苦心。

在飞船起飞前一周,他们就约定好只吃面包和茶,这么一来,整整瘦了4斤,接着重点来了,伊戈尔·沃尔克和他另外那位同事,分别用塑料袋把东西封起来,再用胶带紧紧缠在肚皮上,再套上宇航服,就这样,他们腰上捂着酸黄瓜和白兰地上了天。

取得重大成就阶段

我国作为一个奔跑前进的航天大国,在航天食品的研发上,注入了中国人对美食的执念,使得太空食品完成了从小卖部到高级中餐厅的蜕变。

从神五开始,航天飞船上就允许装携带鱼香肉丝和八宝饭这样的传统中餐,以及各种罐头和复水食品,还有不需要加热复水的“一口酥”。

到了神舟六号阶段,航天菜品规模更加丰富,此时已经颇有中型中餐厅的规模。

宇航员们每餐不少于四道菜,比如有,炒虾仁、红烧牛肉、烤麸、叉烧肉、等,饭后还有冰淇淋等甜点,每顿餐食都不重样。

2013年神舟10号发射升空,此时航天员的食物已经达到88种,这一年的端午节,我们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还吃上了软糯香甜的豆沙粽子。

神舟13号执行飞行任务期间,正值跨年,航天员们吃上了许多传统菜肴,如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香辣牛肉、椒麻鹅、酸辣笋等,甚至连跨年必不可少的饺子都准备了三种口味的:猪肉白菜馅、鲅鱼馅、黄花菜馅。

除了这些品类丰富的菜肴,还有一种特殊的航天美味——太空能量餐。

这是由我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营养与食品工程重点研究室研发的,主要是为了解决航天员在太空中“吃得有能量、吃得好、吃得安全”的问题。

这种食品由航天员训练中心经历了46年的研发,采用中国航天员中心专利技术研制的双线供能配方,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检验并确定合格后,才能让航天员们食用。

这些食品在口味上也丝毫不逊色于其他的太空食品,光看配料表就知道味道肯定不会差。

这不比当初那些跟牙膏一样的肉泥强多了。

除了好吃,这些能量餐还兼顾了吸收快、能量持久、抗疲劳、安全健康、营养均衡等特点。

营养方面丝毫不输日常生活中的鸡蛋牛奶等高蛋白食物。

航天员能量餐每袋的蛋白质约为100毫升牛奶的5.2倍,100克米饭的6.2倍,60克馒头的4.2倍,100ml豆浆的8.6倍。

当然,作为航天食品的太空能量餐,营养和口味只是它最不值一提的优点。

它的执行标准才够硬核。

这无疑是给担心食品安全问题的人们打了一针强心剂。

在如今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阿赛真的希望,航天食品能从万米高空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这样一来,像阿赛一样的打工人就不用担心早上吃什么了,更不用担心吃的食物是否安全,遥远的航天食品将不再神秘,体验真正意义上的太空餐厅将不再是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户外能量餐大赏,爬山就该这么吃

0 阅读:10

德赛科技

简介:分享有温度的人和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