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第一汗国的历史

历史民族 2025-04-15 15:50:22

突厥汗国

𐰃𐰓𐰃𐰆𐰴𐰽𐰔:𐰰𐰇𐰚:𐱅𐰇𐰼𐰰

552年-659年682年-744年

阿史那氏的塔木加

突厥汗国初期的疆域图

地位汗国首都窝鲁朵八里(今属于

 蒙古国前杭爱省)常用语言粟特语(前突厥汗国的官方语言)古突厥语(后突厥汗国的官方语言)中古汉语宗教萨满教可汗

• 551-553

伊利可汗

• 581-587

沙钵略可汗

• 609-619

始毕可汗

• 620-630

颉利可汗立法机构库力台大会历史

• 建立

552年

• 东西分裂

581年

• 后突厥复国

682年

• 废白眉可汗

745年前身继承柔然东突厥突骑施西突厥今属于

 中国

 蒙古国

 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突厥第一汗国(552-630年),是原先在柔然统治下的阿史那氏部族,联合使用古突厥语的各游牧部落,于552年在今蒙古国地区建立了由古突厥民族组成的古代帝国,并一度控制漠北、中亚等柔然故地。581年突厥以阿尔泰山为界分裂成东突厥汗国和西突厥汗国,前者统治着蒙古草原,后者统治着天山草原和哈萨克草原。7世纪时先后为唐朝所灭。而东突厥复国后形成的后突厥汗国(突厥第二汗国)亦在8世纪为回纥灭亡。

建立

突厥汗国由使用古突厥语的游牧部落联合建立,以阿史那氏为其王族。这些古突厥部落联合的历史可以往上被追溯到匈奴及鲜卑时代之前。《史记》记载,最早起源于丁零,在贝加尔湖一带建立国家,后被并入匈奴帝国。在匈奴帝国统治下,丁零往中亚移动,西方康居以北的部落称西丁零,在原居地贝加尔湖一带称北丁零。在匈奴帝国衰弱时,丁零从匈奴帝国中又独立出来,形成独立部落联盟,在汉帝国的支援下,与匈奴帝国发生长期战争,最终使匈奴帝国分裂。在东汉时,汉帝国击败北匈奴后,鲜卑入主蒙古高原,成为此地霸主。

居住在北方的北丁零,后称敕勒或铁敕,先臣伏于鲜卑之下,在鲜卑时代后期,蒙古高原由柔然汗国控制,但柔然亦因与拓跋鲜卑及铁勒的战争而衰落。其中心氏族阿史那部于6世纪初年游牧于金山一代(今阿尔泰山),546年阿史那部首领土门建立新的部落联盟,脱离柔然帝国独立,于550年击败铁勒,552年又打败柔然,建立了此政权,自称伊利可汗;同时期的中国将其音译为“突厥”。553年木杆可汗在都斤山(又作“郁都军山”、“乌德鞬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建立王庭。

有人认为阿史那部最先是生活在咸海边的塞种,后东走至叶尼塞河南方,受铁勒同化

全盛时,其疆域东至大兴安岭,西抵西海(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583年,隋将长孙晟用离间之计,使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在屡次与隋朝的战争中战败而走向衰落(参见隋与突厥之战)。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与薛延陀攻灭东突厥,唐高宗显庆四年(658年)唐又灭西突厥,余部西迁中亚(参见唐灭东、西突厥之战)。在唐高宗末年(682年),再度建立后突厥汗国,最后在745年,后突厥帝国亡于回纥。

分裂

581年,佗钵可汗去世,突厥汗国发生了诸小可汗争夺大可汗之位的战争,最终,尔伏(尔拔)胜出,称沙钵略可汗(581—587年在位)。新兴的隋朝不再采用北齐和北周王朝厚输财物,以博突厥人欢心的对外政策,因此,沙钵略可汗认为隋朝“待之甚薄”,心生怨恨,与隋朝为敌。另外,嫁给沙钵略可汗的北周千金公主,因为不甘心北周被隋高祖杨坚篡位,屡次劝沙钵略可汗出兵,为周室复仇。

582年,沙钵略可汗征发突厥各部兵40万向隋朝发起进攻。在突厥人的强大攻势面前,隋文帝采纳了长孙晟“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策略,分化离间突厥各部,使他们相互攻杀。583年,隋军分八路出塞反击。在此关键时刻,突厥部分裂,甚至有部落撤出战斗,最终导致沙钵略战败。战败以后,沙钵略迁怒于撤出抵抗隋军的小可汗阿波,突袭其部,杀害其母。阿波可汗逃向西方,与西部的突厥人结盟,与大可汗沙钵略对峙,突厥汗国内战爆发。在内战中,突厥汗国分裂成几支割据势力,这些势力兼并的结果,最终形成了东、西两个突厥汗国。

0 阅读:15
历史民族

历史民族

关于历史民族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