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端王朱知烊:第一个袭封的世曾孙,与明武宗不得不说的故事

钱越说史 2023-11-17 20:06:00

嘉靖十年(1531年)十月,明世宗接连收到来自晋藩河中王朱表椁及山西巡抚、巡按等人多封奏疏,所奏内容为同一个:晋王朱知烊为人至孝,对嫡母郝妃及生母彭氏都非常孝顺,母妃去世时悲痛欲绝,此情孝感动天,居住的寝室竟长出灵芝,祭祀时有白鹤盘旋不去。

盘旋的白鹤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古人提倡以孝治国,连皇帝都无法超脱,嗣君的谥号之中大多会加一个“孝”字,比如汉武帝的谥号全称为汉孝武皇帝。明世宗本身就是一个孝子,为给父母证名,不惜与文官集团,与伯母开战,现如今宗室之中出了一个可为天下楷模的大孝子,自然要予以嘉奖。

“丁酉。晋王知烊性至孝,事嫡母郝妃及生母彭甚谨。母妃薨,号痛几绝,丧尽礼有素,芝产于寝室,白鹤盘旋祭所,人以为孝感。河中王表椁等及山西抚按上其事。上嘉王孝行,命遣官赐敕奖谕。”(《明世宗实录》)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人至孝晋王朱知烊,看看他身上有什么故事。

第一个袭封的世曾孙

朱知烊(音yang24),生于弘治二年(1489年),为晋世孙朱表荣的庶次子,靖和世子朱奇源之孙,晋庄王朱钟铉的曾孙,生母彭氏。

人人期待长寿,可有时长寿并非一定是好事。就比如朱钟铉吧,因待机能力太过强大,结果熬死了所有儿子,熬死了嫡长孙,可以说他人生的后半程,是在不断地重复“白发人送黑发人”中渡过。

成化二十年(1484年)正月,庶三子河中王朱奇溶薨逝,享年31岁,这是朱钟铉送走的第一个儿子,时年57岁。随即晋世孙朱表荣又于弘治六年(1493年)十二月薨逝,享年27岁,以镇国将军礼安葬,朱钟铉时年66岁。而后,47岁的庶次子义宁王朱奇渶(音yīng)及38岁的庶四子襄阴王朱奇瀴(音ying134),相继于弘治九年(1496年)三月和五月去世,朱钟铉时年69岁。硕果仅存的朱奇源,又于次年四月离他而去,享年48岁。

至此,已是古稀之年的朱钟铉送走了自己所有的儿子,及最宠爱的大孙子,接连的丧子之痛对他的打击可想而知。

太原双塔

世孙朱表荣、世子朱奇源相继去世,垂垂老矣的晋王朱钟铉在伤心之余,还面临着一个择取继承人的问题。儿子都去世的前提下,只能从孙辈或曾孙辈中选取。朱奇源四兄弟都有子嗣在世,却敌不过朱表荣留下的朱知烊这根独苗。按照支系伦序原则,系出长房长支的他自动接替父祖成为晋王爵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父亲去世时,朱知烊年仅5岁,祖父去世时也才9岁,都没到赐予封号的年龄。可转过年来的弘治十一年(1498年),朱知烊年满10岁,正是《皇明祖训》所规定的封爵年限。世子、世孙已逝,晋王老迈,究竟是按照常规授予这位长房嫡曾孙辅国将军,还是特殊处理,需要有个明确说法。

好在大明的皇帝和朝堂诸公都是懂变通的。永乐年间,因蜀世子朱悦燫(音lián)早逝,朝廷创造性的发明了“世孙”这一称号。这次也可以照单拿药,“世曾孙”的称号就此新鲜出炉。

此后,年逾古稀的晋王将所有心思都花在了朱知烊这个世曾孙身上,开始为他铺路。弘治十三年(1500年)二月,上疏朝廷,宣称自己老迈不良于行,请求由世曾孙代行各种礼仪,为显名正言顺,要求朝廷赐予世子冠服。一向对宗室比较小气的明孝宗,在这件事上没有为难叔祖。

“丙午……命晋府世曾孙知烊凡遇时节进表笺及祭祀之类,代晋王行礼,以世子冠服给之。从王奏也。”(《明孝宗实录》)

世子冠服

弘治十五年(1502年)正月十四日,晋王朱钟铉这位晋藩最长寿,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亲王薨逝,享年75岁,朝廷赐谥曰庄。次年,晋世曾孙朱知烊袭封晋王。

朱知烊延续了晋藩自宪王朱美圭以来的孝贤家风。刚袭封就上疏朝廷为父祖请封,朝廷很给面子的追封其祖朱奇源为晋靖王,祖母杨氏为晋靖王妃,其父朱表荣为晋怀王,同时晋封其嫡母郝氏为晋怀王妃。

其后,又屡屡上疏请求晋封其生母彭氏为晋怀王次妃。庶子成为亲王,其生母可以晋封次妃,不过有个前提条件,那便是嫡母已逝,可晋怀王妃郝氏依然在世,故回回都被礼部打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明武宗被朱知烊的坚持不懈所打动,终于在正德四年(1509年)开特恩给予准许。

“甲寅……晋王为其生母彭氏请封为晋怀王次妃。礼部言藩王母妃无嫡庶并封例。上以王累奏恳切,特许请封。”(《明武宗实录》)

请封风波

晋靖王朱奇源共有六子:除被追封为晋怀王的嫡长子朱表荣外,还有嫡次子朱表槏(音qiǎn、lián或xiàn),及朱表椈(音jú)、朱表柣(dié或zhì)、朱表栺(音zhī或yì)和朱表檈(音xuán)等4名庶子。朱知烊袭爵时,朱表槏等人都在世。

《皇明祖训》规定,世子诸子例封镇国将军,朱表荣因是长房嫡长孙受封晋世孙,其余诸子皆依例封镇国将军。可现在朱奇源已被追封为晋王,朱表槏等人自然希望能进封郡王。

正德二年(1507年)九月,朱知烊上书朝廷,为五个叔叔求取爵位。明武宗令礼部商议此事。结果礼部尚书李杰轻飘飘地来了句:“追封王爵者之子,视实封者不同,宜仍旧。”意即追封亲王本身就属于加恩,其子自然不可如同正式藩王之子般得封郡王。

追封亲王地位不如正封亲王,这是事实,毕竟连死后得以复爵的晋定王都无法享受分祭的待遇。不过李杰这套说辞完全就是歪理,不提晋定王诸子,追封亲王诸子晋封郡王的例子俯首可拾,比如蜀世子朱悦燫、代世子朱逊煓(音tuān)、宁世子朱磐烒(音shì)皆死于世子位上,其子最初受封镇国将军,待他们被追封亲王后,在世的子嗣哪个没有晋封郡王?

明武宗剧照

明武宗本就与文官集团五行犯冲,朝臣要他往西偏偏就要往东。礼部尚书的敷衍,更是激起了他的逆反心理,遂命礼部会同廷臣一道检阅《皇明祖训》,查阅相关档案,再据此甚重商议加封追封藩王之子为郡王是否可行?

这一查就查出了大问题,《皇明祖训》并没有这方面的规定但弘治朝曾有过这样的实例。当年周世子朱安㶇(音héng)去世于守制期间,未能袭封,其子朱睦㰂(音shěn)袭封周王后,朝廷追封他为周悼王。可当朱睦㰂提出晋封诸弟为郡王时,遭先帝(明孝宗)驳回。

这一处置多少有些站不住脚,朝臣也已知晓明武宗的态度,故以追封亲王之子,也是亲王之子,该不该封王,您自行决定,将球踢回给明武宗。明武宗据此加封朱表槏为新化王、朱表柣为靖安王、朱表栺为旌德王、朱表檈为荥泽王,并追封已经去世的朱表椈为安溪王。

“仍旧命会廷臣检《祖训》,详议可否以闻。乃议谓:‘追封亲王之子加封郡王事例,《祖训》 无之。先年周悼王庶子睦栋等乞加封,先帝亦未尝许。然父既追封,其子亦亲王之子,似于加封亦宜。惟皇上推广《祖训》,断自宸衷,著为定令。’于是表槏等皆加封郡王。”(《明武宗实录》)

周悼王朱安㶇的诸子也因此得福,全部进封为郡王。

同时明武宗严厉质问礼部,既然祖训上没有规定世子之子不可封郡王,那么当年是谁蛊惑先帝这样做的?要求礼部自行彻查是何人何时所为。

王华半身像

最终当年的礼部尚书张昇(已致仕)被褫夺致仕官员享有的一应待遇;礼部左侍郎李杰(时任礼部尚书)、右侍郎王华(时任南京吏部尚书,王阳明的父亲)被勒令致仕;仪制司郎中(时任陕西参议)张琮、员外郎(时任韶州知府)董忱、主事(时任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刘台,因连署覆奏责任,分别被贬为知州、广信府同知和泰州同知。现任礼部左右侍郎张滐、白钺,及新任郎中许淳等二人,罚俸三月。

一日三惊的晋王

朱知烊对本府宗室也很是善待,有事是真的帮,甚至对当年迫害他这一系的晋庶人朱济熿之后都以德报怨。正德三年(1408年)八月,他上疏称朱济熿的后人“历三世犹为庶人”,惩戒已够,希望朝廷授予朱钟鋡等人相应的爵位。朝廷商议过后,给出“赐职难许”,但可特授衣冠的成命。对这等仇人都能轻轻放过,给予照顾,可见朱知烊的品德。

然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晋藩是宗室成员仅次于周藩的大藩,在《皇明祖训》的庇佑下,破事自然一大堆。朱知烊时代,晋藩延续了晋庄王时期的画风,本支宗室花样作死层出不穷。比如弘治十八年(1505年),晋庶人朱表楀打死庶祖母,被发配凤阳高墙;再如正德三年(1508年),革爵宁化王朱钟鈵之子朱奇浚潜越赴京越关奏扰;正德九年(1514年),交城王府辅国将军朱奇澶图谋继嗣不成,伙同弟弟朱奇渝等五十余名宗室,袭击当继嗣的镇国将军朱奇洢及其母刘夫人,引发交城王府动荡;此外庆成王府镇国将军朱奇濣等为非作歹引发数百宗室相互攻讦,最终大量宗室被罚,庆成王府所属规模上千的校尉被削减到五十人。

太原龙潭公园

每每有宗室犯罪,身为大宗的朱知烊少不得会被劳动,不是要他严加约束,就是要他进行斥责,搞不好还会惹来皇帝的训斥,心情自然不美丽。也正因此,他于嘉靖九年(1530年)四月,上疏朝廷请求赐予相关敕命,以便约束宗室行为。

“甲申,晋王知烊奏:‘宗室多犯法,有輙赴有司及违例奏扰者,乞赐敕约束。’礼部请申明前例:‘诸宗擅诣阙下上疏者,本部行彼处抚按官备查,奏告事情曾否启王知会。如系府僚刁勒,则罪其长史等官,其奏告事情仍行类奏定夺。若果未具启挟强逞诈者,许启王参奏,分别轻重戒责禁锢之。事干夫人、郡君,则罪及将军仪宾。’报可。”(《明世宗实录》)

宗室不净,只是偶尔跳出来让他头痛一下。可发生于正德年间的一场农民起义,或者说民变,彻底让他品尝到了什么叫一日三惊。

明中叶,在皇庄太监勒索、马政逼迫两大因素共同作用下,北直隶地区活动着为数不少的响马盗匪。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响马首领刘六(刘宠)、刘七(刘宸)兄弟率众在霸州举兵,一时间响应者众,迅速发展为万余人。次年初,活动于山东的杨虎率所部同刘六等人会合,声势大振,以北直隶、山东、河南为主要活动场所,席卷北直隶、山西、山东、河南、湖广、江西、南直隶七省,三逼北京,二掠南京,直到正德七年八月才被平息。

队伍壮大后兵分两路,东路由刘六、刘七兄弟统帅,活动于山东一带,西路由杨虎率领,活动于河南。正德六年上半年,东路军进入河南汇合西路军进湖广转趋江西,又挥师北上,直抵霸州。西路军由南而北,估计是打算走另一条路线与东路军汇合,不过在河南境内吃了败仗,一度被困于林县(今河南林州市)山区。

明军实施四面合围,打算将其困死于此。不成想被杨虎向西突围而出,杀入山西境内。纵横山西的大盗李华聚集千余名部众相应,一时间兵势大炙。

六月初五,义军进抵潞州(今山西长治市)东大门——壸关县,吓得已是耄耋之年的沈王朱幼㙾火急火燎地向朝廷求救。谁知义军放着近在咫尺的潞州不打,反而转向西南攻破沁水县,经翼城县,而后掉头向北,溯汾河而上,接连攻破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祁县、太谷,抵近晋藩所在的太原。端得是一个疾如风,掠如火。

“丁亥,贼杨虎等之入山西也,破沁水县遂,由翼城至洪洞,既而复破赵城、祈、太谷三县。巡按御史杜昌先后以闻,且劾太监孙清、都御史王璟及参政尚衡等罪。诏以山西山势险峻,关隘联络,若严守备盗岂能逸。乃切责清、璟,令用心督捕,以图后功。衡等逮治。仍令昌查领军官以名闻。”(《明武宗实录》)

义军在山西境内大致进军路线

换做晋藩始封君晋恭王朱棡,估计会见猎心喜,率领三护卫上去揍一波。可晋王朱知烊是个被圈养的承平王爷,自然无法与自家老祖宗相比。早在杨虎被困在林县之时,就上疏朝廷要求快快发兵剿灭,以免其杀入山西。现在眼看着对方直奔自己而来,顿时慌乱到无法呼吸。

好在杨虎北上太原只是虚晃一枪,攻破太谷后没有继续向北,而是由此向东折返,于当月十六日,越位于盂县境内的十八盘而出,攻破属于河南彰德府的武安县,而后一路摧毁临洺镇,劫掠威、曲周、武城、清河、故城等县,杀到文安县与东路军合会。

与明武宗的邂逅

起义军入山西只是让晋王朱知烊虚惊一场,且属于特殊事件,并不常有。可自土木堡之变后,地处大漠的蒙古势力南侵已是常态,几乎时不时就会来一波。比如正德八年(1513年)六月,晋王奏称,数万蒙古人从由扁关破关而入,闯过雁门关,深入五百余里,劫掠五台、忻州等地。忻州离太原仅有一百多里,他的小心脏又遭受了创伤,急需朝廷救援。

“辛亥……晋王知烊奏:‘虏数万人寇偏头关,入雁门,遂掠五台、繁峙、崞、忻等处,深入五百余里,为害非细。’兵部议覆。诏促仇钺等率兵赴之。”(《明武宗实录》)

正所谓只有取错的名字,没有取错的外号,明武宗这个庙号就相当应景。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他,有着一颗骚动的心,不愿像父祖一般困守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一心想要重振土木堡之变后的颓势,渴望着如同高祖明宣宗、烈祖明太宗那般在广阔的天地间驰骋,策马疆场。

特别是当他在与文官集团交锋中处于下风之后,更渴望在武功上能有所建树。为此他光明正大的给自己制造了另一套身份——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朱寿。当今天子朱厚照自然不可出宫,可大将军、镇国公朱寿是军中将领,必须以尚武为要,谁人能把他限制在宫中。

故宫全貌图

顶着镇国公朱寿的头衔,明武宗多次出宫巡边。正德十二年(1517年)十月,明武宗率军与来犯的蒙古小王子达延汗在应州城下对线,取得应州大捷。战事吃紧时,明武宗曾亲冒矢石,奋勇杀敌。

皇帝经常外出,花边新闻就会接踵而来。君不见康熙、乾隆这爷孙俩多次南巡,为编导们提供了多少影视剧素材。明武宗自然也不会例外,京剧传统剧目《游龙戏凤》,85版港剧《游龙戏凤》,及10版喜剧电影《龙凤店》等,皆取材于明武宗巡游的民间传说。这一民间传说脱胎于正德十三年(1518年)的明武宗西巡。

这年七月初九,取得应州大捷不足一年的朱大将军静极思动,趁着黎明前的黑暗,再次溜出紫禁城,巡边去也。宣府、大同等镇处于对抗蒙古鞑靼部的第一线,故而朱大将军打算去巡视一番。

出居庸关后,朱大将军经怀来、保安诸堡寨,抵达九边重镇之一的宣府。而后沿边关一路向西,于八月下旬由宣府抵达大同,改大同总兵叶椿府第为大将军总督府。短暂休整后,于九月初巡幸到偏头关,最后渡过黄河巡视位于榆林的延绥镇。

这一路线规划的还算中规中矩,可巡视完王延绥镇后,朱大将军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举动。当年十二月,他突然驾临晋藩封国太原。皇帝陛下御驾亲临,可把晋王朱知烊给吓得不轻。不过朱大将军的行踪之所以会变得如此飘忽,说到底还是朱知烊自己的锅。

明武宗曾建有豹房,至于豹房的性质,随学者对他的评价不同而不同,有人认为这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之地,有人则认为是皇帝行乐的场所。不管怎么说,明武宗好色这个名头是逃不脱的。他驾临太原也正是因此而起。

明武宗巡视到偏头关时,派人赴太原向晋藩索要女乐。王府乐户刘良的女儿、乐工杨腾的老婆刘氏,混在女乐被献了上去。哪成想,继承了祖父钟爱熟女心理的明武宗,见到刘氏顿时惊为天人,将她收入账内。由于巡边尚未完成,带着刘氏多有不便,因此暂时将她安置于晋府。这才有了返程时直奔太原的举动。

“戊子,上驻跸太原。初上在偏头关,索女乐于太原。有刘良女者,晋府乐工杨腾妻也,以讴进,遂当上意。及自榆林还,复召之载以归。自是大见宠幸,饮食起居必与偕。左右或触上怒,阴求之,輙一笑而解。江彬诸近幸皆母呼之,曰刘娘云。”(《明武宗实录》)

《龙凤店》剧照

皇帝巡边本是一大政绩,结果因为一个“刘娘娘”,成了明武宗诸多黑点之一。对朱知烊而言,皇帝陛下驾临封国也并非是什么好事,若是能选择,这种面圣机会他绝对是不会要的。好在明武宗只在太原待了十天便摆驾回京,否则估计朱知烊会因小心脏承受不住,而英年早逝了。

有明一代,自开国起,还从未有皇帝到过藩王的封国,更不要说在封国与藩王相见。及至宪宗朝,连此前设为定例的藩王进京面圣也被取消。自此以后,除非事涉谋逆等大罪,否则在外藩王再无与皇帝相见的机会。朱知烊在不经意间成了例外中的例外。

阿越说

嘉靖十二年(1533年)二月,晋王朱知烊薨逝,在位31年,享年45岁,朝廷赐谥曰端。谥法:“守礼执义曰端”,“圣修式化曰端”、“严恭莅下曰端”、“恭己有容曰端”、“秉心贞静曰端”、“守礼自重曰端”,总之作为谥号“端”的含义为品行端正。朱知烊完美的贴合了这一盖棺定论。

据史料记载,朱知烊有两大优良品德。

一是至孝。前文已讲过这方面内容,在此不再复述。在他的影响下,妾侍沈氏对两位婆婆也恪尽孝道。嘉靖十年(1531年)晋王以沈氏“事母妃孝敬”为由,为其请封号。沈氏无子,按例不得封夫人。可时任礼部尚书夏言认为沈氏去世之后,晋王才为其请封,其中并无嬖昵之私,可以为之破例。

“尚书夏言言:‘沈无子,例不得封。但晋王乞恩于沈氏既没之后。似无嬖昵之私,必其孝敬真有足称者。’上特许赠为夫人,不为例。”(《明世宗实录》)

二是醉心文学。晋藩诸王大多优游文史,耽于吟唱,尤好聚书雕刻之事,后人有“明代藏书,周、晋二府”(《茶余客话》)之说。晋端王是其中的佼佼者,皇帝曾多次赐书于他。

晋府刻本典籍

为了藏书、刻书,晋藩诸王还专门设立室名、堂号用以自署。朱知烊沿用曾祖晋庄王朱钟铉的“宝贤堂”同时,还启用“志道堂”和“养德书院”(明孝宗御赐书院名)。他在位期间,刻印过唐代李善作注的《昭明文选》、吕祖谦所撰的《宋文鉴》、刘绩编注的《春秋左传类解》、《汉文选》、姚铉所撰的《唐文粹》等典籍,还亲自为《昭明文选》作序。

朱知烊的这种品格很受历代皇帝的敬重。嘉靖十年(1531年),明世宗的九叔寿定王朱祐榰上书请求朝廷赐予亲王专用衮冕——青衣纁裳。礼部议定,严禁王府私造青衣纁裳,当由织造府统一织造,由朝廷颁给各王府,可对楚王朱荣㳦、晋王朱知烊却额外开恩。可见朱知烊在宗室中的地位。

相关文章

晋庄王朱钟铉:任人欺凌的软柿子,熬死儿孙,不得不传位给曾孙

晋宪王朱美圭:晋藩的中兴之主,从世子到囚徒,到郡王,再到亲王

楚端王朱荣㳦:以忠孝闻名的贤王,却被府中承奉太监肆意欺凌

吉端王朱载均:三代单传凄惨惨,一朝翻身把歌唱

秦简王朱诚泳:古代贤王的典范,明实录不惜浓墨重彩书写其生平

7 阅读:1399

钱越说史

简介:一起聊聊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