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孝”文化的熏陶下,古人讲究“视死如生”,建房屋要请阴阳师相看,造坟墓自然也要请阴阳师卜吉地。何况古人相信死者下葬后,真气会与穴气结合形成生气,通过阴阳交流成的途径,在冥冥中影响、左右在世亲人的气运。故而古人对给去世的先人点穴之事极其重视,一般会选择“前有照,后有靠”的地方,即前有水流穿过,后有山峰为靠,简而言之就是墓地要枕山面水。
枕山面水的明十三陵
当然阴阳师点吉穴的过程中,也会出现翻车的情况。比如明代宜城王朱贵㸅贵为宗王,本地阴阳学官(注:为掌管阴阳学事务的官吏,府设正术一人,州设典术一人,县设训术一人)竟然给他点了一个濒临山洪通道的吉穴,以至于入葬之后坟墓屡屡被山洪冲塌。这种状态下庇佑后代自然无从说起。因此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六月初十,其子朱豪坅(音qin3)借着嫡母程氏去世,需要与父王合葬的机会,上疏朝廷请求重新派阴阳学官点吉穴,进行迁葬。
“癸未……辽府宜城王豪坅奏:‘臣父康简王坟,屡为山水冲圯。今母妃程氏薨,遣官开圹中多积水。乞差阴/阳人择地而自迁葬。’从之。”(《明孝宗实录》)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死后依然不得安宁的宜城王朱贵㸅。
遭受二哥欺凌,不受朝廷重视的郡王朱贵㸅(音jie2),生于永乐十二年(1414年)八月二十一日,为辽简王朱植第十五子(朱植的第十二、十三子早夭,故排行十三),生母不详。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十月十一日的宗室大分封,朱贵㸅没赶上趟。转过年来对宗室的态度较为友善的明仁宗去世,“小太宗”明宣宗上线,他对宗室的态度虽然比祖父明太宗朱棣要好那么一点点,但对爵位也很是吝啬,能拖就拖。
直到宣德七年(1432年)十月,眼看着辽简王第十四子朱贵㸎(音nie4)、十五子朱贵㸅、十六子朱贵熠(音yi4)、十七子朱贵燏(音yu4)、十八子朱贵燠(音yu4)都已成年或接近成年,辽藩方面已完成为他们选婚,连正妻人选都已经上报,明宣宗才松口对他们进行册封。其中朱贵㸅被封为宜城王,王妃为荆州卫百户程琨之女程氏。
“戊辰,命广平侯袁祯、刑部郎中贺祖嗣为正副使,持节封:辽简王第十四子贵㸎为应山王,十五子贵㸅为宜城王,十六子贵熠为枝江王,十七子贵燏为沅陵王,十八子贵燠为麻阳王;册辽府教授郑亨女为益阳王妃,东城兵马副指挥钟谅女为湘阴王妃,荆州左卫指挥崔让女为衡阳王妃,荆州左卫故指挥佥事荣安女为应山王妃,荆州卫百户程琨女为宜城王妃,荆州卫指挥佥事冯贵女为枝江王妃,荆州右卫百户袁亨女为沅陵王妃,南城兵马副指挥王彝女为麻阳王妃。”(《明宣宗实录》)
明宣宗剧照
正统四年(1439年)三月十二日,辽王朱贵烚(音xia2)这位荆州小霸王被削去王爵,废为庶人,其中的一项罪名为不友诸弟。衡阳王朱贵㷂(音shu4)母子因辽王克扣岁禄,与其爆发冲突,差点被饿死。继任辽王朱贵燰(音wei1)堪称贤王,可因列爵兴山王期间遭到二哥的打压,翻身之后死命的逮着二哥一家子报复,苦大仇深到如此地步当年遭的罪可想而知。
正统五年(1440年)八月,朱贵㸅的奏疏提到,自己出阁后与弟弟枝江王朱贵熠挤在一起,共享一个只有十二间房屋的院落,俩人二一添作五一人一半。宜城王府简陋到只有六间屋子不说,还年久失修,腐朽不堪,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可见朱贵烚对这位十三弟也并不怎么样。
鉴于此,眼见大魔王朱贵烚倒台,朱贵㸅迫不及待的跳出来上疏朝廷,称自己府邸狭窄,希望朝廷派员帮忙拓展王府。明英宗于当年十二月给他去信表示,已经让工部派出相关人员听叔祖调遣。
然而事情在工部这边没了下文,不得以宜城王殿下只能亲自上阵,在荆州城内给自己排摸合适地点。一番努力下来,还真让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地方——湘府旧子粒仓。
所谓的湘府,指的是荆州第一任藩王湘王朱柏。朱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二子,建文年间不甘受辱的他举火自焚,湘藩因绝嗣而除国。燕王朱棣上台后,将站队失败的辽王朱植迁移到此,湘藩资源大多被辽藩接受。有部分则被荒废了,湘府子粒仓就是其中之一。
十堰大丰仓,始建于明代的粮仓
子粒是对粮食的泛称,所以湘府子粒仓就是当年湘王府的粮仓,地方必然不小,端的是一个新建王府的好地方。明英宗见状就坡下驴,直接将这个仓库赐给了宜城王。
“(正统五年八月)丁亥,宜城王贵㸅奏:‘所居房屋十二间,与弟枝江王贵熠分居,臣止得六间。况年深腐朽,不堪居止。见有湘府旧子粒仓地空闲,乞赐臣造房以居。’从之。”(《明英宗实录》)
地方是有了,可兴建王府是一个大工程,朱贵㸅瞧了瞧自己这小胳膊细腿,觉得单干太过困难,还是薅朝廷的羊毛来得方便。于是乎又以自己“禄薄工乏”为由,多次奏请让朝廷接手宜城王府的建设工作。
然而明英宗这次就不惯着他了,以当下百姓“饥窘”为由,坚持让他动用王府军校“以渐修之”。被惹烦之后,修书一封将宜城王骂的狗血淋头。
庶长子晋封郡王长子明代宗王虽然岁禄不尽相同,然而在恩准他们支取岁禄时,会指定税源地。这个税源地一般是位于藩国周边的府县。不过宗室们无权自行去税源地收取岁禄,而是由官方代为征收之后,存储于藩国所在地的官仓之中,宗室再进行支取。这样做的目的表面上是为了防止宗室盘剥百姓,可更大的目的是为了制约宗室。
辽藩作为被皇帝针对的宗室,岁禄自然按照正常途径走。然而进入正统年间后,辽藩的生存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岁禄支取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正统二年(1437年)四月,松滋王朱贵烆(音heng2)上疏朝廷,希望一千石的本色能“如例于本府自收”,获得明英宗恩准,只是告诫他在收纳之际,要约束下人“毋事掊克”。正统五年(1440年)二月,湘阴王朱贵焻(音chang4)以“荆州府仓关支米多陈腐”为由,请求如松滋王之例“本府自收”,有先例在明英宗自然不会拒绝。
成片的农田
相对于官府代收,“自为收受”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把收粮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不用看别人脸色,其次可以保证收到的都是新米。因此朱贵㸅表示羡慕嫉妒恨,于正统五年六月也上疏要求援引松滋王之例“自为收受”。
“甲申,宜城王贵㸅奏:‘蒙给岁禄二千石,内本色米一千石,于荆州府常积仓关支。挽运实难,乞如兄松滋王事例,拨附近府州县税粮,自行收受。’从之。”(《明英宗实录》)
景泰七年(1456年)三月,朱贵㸅奏称,自己与王妃程氏受封多年,可朝廷一直没有赐予郡王及王妃仪仗,且郡王袍服也已经穿烂了,请求朝廷一并赐予。已经封王25年,依然仪仗未具,实属悲惨,明代宗也不为己甚,依言赐予仪仗,及织衣衮龙大红纻丝、纱罗各一疋,让他自行制作袍服。
就此而言朱贵㸅与程氏这对少年夫妻,应当还算是比较恩爱的,唯一的欠缺是膝下没有嫡子。不过这也怪不了王妃,朱贵㸅只有一根独苗——庶长子朱豪坅,所以问题应该出在他自己身上。
明代王爷们世袭罔替,自然要设立继承人之位,明太祖在《皇明祖训》中规定亲王的嫡长子封世子。至于郡王嫡长子,祖训中只有一句“凡郡王嫡长子袭封郡王者,其岁赐比初封郡王减半支给”,没有给出相应的封号。
宣德元年(1426年)九月,晋藩庆成王朱济炫奏称,自己王妃唐氏已经去世,没有留下嫡子,庶长子朱美埥(音qing1)已经成年,请求赐予“长子”之名,确定其郡王爵位继承人的地位。朝中重臣们一合计,表示虽然《祖训》没有“长子”之称,可朱美埥属于当然继承人,可以先赐予一品冠服,等他袭爵之时再进行册命礼仪。
“戊午,庆成王济炫奏:‘正妃唐氏已薨,无子。有庶长子,今年十九,请授以长子名称。’ 上以《祖训》未有定例,命行在礼部集大臣议。于是,少师吏部尚书蹇义等议:‘郡王之子,稽之《祖训》无长子之文。今庆成王既无嫡子,将来庶长当嗣,宜先与一品冠服,俟袭爵之日行册命之礼。’从之。”(《明宣宗实录》)
郡王长子冠服
朱美埥虽然没能获得“长子”封号,可经此一闹“郡王长子”这个称呼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郡王继承人的封号。当然这一封号一般情况下是授予郡王嫡长子的,庶子很难获取。
比如天顺三年(1459年)宣宁王朱逊炓(音liao4)在王妃杨氏去世且无嗣后,援引《皇明祖训》亲王庶长子晋封世子条款,奏请册封其年已十岁的庶长子朱仕堁(音ke4)为宣宁王长子,结果被礼部驳回,因为这一年朱逊炓才37岁,不符合年满50的条件。
“如王年三十,正妃未有嫡子,其庶子止为郡王;待王与正妃年五十无嫡,始立庶长子为王世子。”(《皇明祖训·职制》)
成化十一年(1475年),宜城王朱贵㸅年已62岁,王妃也已60岁,面对膝下只有镇国将军朱豪坅一根独苗,他开始考虑起身后事问题。
辽王朱豪墭对此也非常重视,以辽藩宗主的身份上疏朝廷,请求援引《皇明祖训》之中亲王庶长子晋封世子的相关规定,让镇国将军朱豪坅晋封宜城王长子,作为交换,其将军岁禄可罢除。这一奏请获得明宪宗的恩准。
宜城王后事成化十二年(1476年),宜城王朱贵㸅薨逝,在位45年,享年63岁,朝廷赐谥曰康简。具体去世时间《明实录》没记载,不过当年十一月,辽王朱豪墭因为不经奏报,擅自带领本府郡王、将军、中尉出城,给十五叔送行,遭到朝廷降敕切责。按照“诸侯五月而葬”的制度推算,朱贵㸅的去世时间估计在当年五六月份。
顺便说一句,朱豪墭这个辽王的确是宅心仁厚,不仅帮堂弟争取继承人名号,还不顾藩禁给亲叔叔送葬。
不同于穷凶极恶的二哥辽庶人朱贵烚,和小心眼的四哥辽肃王朱贵燰,朱贵㸅继承了老爹的智慧,在位期间低调异常,没惹出过什么乱子。且教子有方,其后近百年间,历代宜城王都关起门来安安分分地过自己的小日子,以至于《明实录》中只能查到他们受封、薨逝,及子嗣之类的信息。
成化十五年(1479年)三月,朱贵㸅的独子、宜城王长子朱豪坅正式袭爵,夫人杜氏也晋封宜城王妃。
荆州长江大堤
弘治十一年(1498年)六月,宜城王朱豪坅薨逝,在位20年,享年52岁,朝廷赐谥曰荣僖。《明实录》对其生平简介中提到,他的生母为花氏,且称他为“康简王第二子”,也就是说本来他上头还有个大哥,只不过夭折了。
朱豪坅嫡长子朱恩铣袭封于弘治十三年(1500年)十月,薨逝于正德十三年(1518年),在位19年,享年52岁,朝廷赐谥曰怀靖。
宜城怀靖王嫡长子朱宠滨于嘉靖元年(1522年)袭封,薨逝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在位16年,享年46岁,朝廷赐谥曰懿定。
第五代宜城王为宜城懿定王的嫡长子朱致枨,他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袭封。到他这里宜城王爵已经连续三代嫡传,在当是时比较少见的。
然而花无百日红,朱致枨薨逝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在位11年,享年42岁,朝廷赐谥曰荣昭。他膝下无子,故而大宗就此绝嗣。宜城王家族到他这一代已经传承五世,虽然首封郡王朱贵㸅仅有1子,朱致枨无子,但中间三代郡王子嗣还算丰沛,比如第三代王朱恩铣至少有4子,故而必然存在旁系宗室。然而按照继承制度,郡王只能进行父死子继,是以一旦大宗,即便旁系宗室再多,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爵因绝嗣而被除封。
如此,传承五代,历经百年的宜城郡国,因绝嗣而在嘉靖年间消失。
阿越说明初,老朱家人口寥寥,除靖江王一脉外,其余皆为明太祖的嫡脉,且靖江王属于藩王,嫡长子一如亲王之子封世子(第二代靖江王朱赞仪于洪武二十五年封靖江王世子),故而郡王嫡长子的究竟当授予什么封号,要到老朱曾孙辈才会显现,《皇明祖训》也因此没有给出答案。
靖江王府
直到宣德元年庆成王朱济炫请求封其庶长子朱美埥为“长子”,皇帝和朝中重臣才反应过来,朱家皇室的第五代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长起来,于是乎解决郡王嫡长子封号问题被摆上台面。《祖训》虽然没有规定郡王嫡长子的封号,但可以援引亲王世子的条款,于是“郡王长子”就此登上历史舞台。只可惜当时朱济炫年仅40来岁,没能满足50岁这个坎,因此朱美埥只被给予了从一品冠服(镇国将军为从二品),没能拿到“长子”封号。平白将第一个晋封郡王长子的称号渡让给了朱贵㸅的庶长子朱豪坅。
相关文章远安王朱贵爕:控告父王有异谋,对老爹去世无动于衷中的不孝子
辽靖王朱豪墭:为亲叔送葬遭斥责,与堂弟相逢一笑泯恩仇
庆成温穆王朱钟镒:传说生有百子,以一己之力迫使朝廷修改规则
永和顺僖王朱钟铗:大明唯一一位由庶人成功逆袭为郡王的私生子
南陵王朱睦楧:身为既得利益者,却积极推动朝廷出台限制宗室政策
第一
钱老哥 有人抄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