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雄:拳势动作的开合宜合理有度

京京聊太极 2024-11-13 21:16:45

就杨式太极拳来说:拳势动作的所谓开合,其含义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肢体的开合,二是内劲的开合,三是动与静的开合,四是呼吸的开合。

图一

本文所说的开合,主要指肢体上的开合。四肢向外伸展张开为开,向内屈缩收拢为合,如图1的“斜飞势”所示。在日常生活中,比如用筷子夹菜是把手伸出去夹住菜后马上把手收回来,这是一个局部性的开合动作。1987年,恩师林墨根给我传授推手技法时说:“打拳也好,推手也好,太极拳动作的开合,难练就难在周身整体性的开合,且开中有合,合中有开。”

不少人行拳走架的时候,常见动作的开合有五种拳病,简述如下:

第一种是合还未练完,就练开了,这种打法,就会引发站不稳、断劲、意气不和、内劲不顺等情况之中。

第二种就是开合没有对称折叠,比如有向前的意气劲但无向后的意气劲,又如有往向左的意气劲而无往右的意气劲,再如有往下沉的意气劲而无往上领的意气劲,等等。

图四

第三种就是过度的大开大合,曾有拳友对我说:看过有些人行拳练到“起势”两手臂往上抬起时,两手臂几乎与肩平行,与南拳的“乌鸦晒羽”姿势较为相似,这样练对于拳架“起势”的规范要求来说,动作开合的幅度显得太夸张了,其体不合养生,其用有碍于技击。两手臂往上抬起时应稍宽于肩,如图3林墨根老师的拳照所示。太极在拳里亦在拳外,比如生活中吃饭时筷子夹菜用得着过度的大开大合吗?同理,行拳中倘若过度的大开大合,就有可能影响的意气劲的运行与使用了。从练拳实践得知,动作的大开大合是有利于抻筋拔骨,但不要像拔苗助长那样帮助抻筋拔骨。前辈说:“在一开一合之间要掌握适当的分寸,特别是开的姿势不能过分。如果过分地开了再开,就会导致意气散乱,姿势与内气相脱离,长久下去还会耗伤内气。开了以后就要及时地合,使意气复原。保持内气舒适平稳,有益于养生。”比方说“形不破体,力不出尖”,就体现了开合有度,如图4所示发劲的动作,所以练拳要追求恰到好处的开合,

图五

第四种是有违立身中正身法与姿势不规范的大开大合,比如为了大开大合而又如上身过于前俯,这样练法容易导致撅臀等拳病。又如为了大开大合而上身过于后仰,这样练法影响松腰沉胯并导致丢顶。再如为了大开大合而伸手超过前脚尖较多,这样练法对于健身和技击都是有弊无利的。比如揽雀尾中的推按势,一般来说,手掌根部是不宜超过前脚尖的,如图5我师爷雅轩公的拳照和如图6林墨根老师的拳照所示。从太极拳的技术内涵得知:脚到哪儿,哪儿就是外圈,手不宜超过脚尖;手不够着怎么办?那么得用“脚来凑”,进步脚到手到就行了,倘若是“脚不够,手来凑”,那就是自找挨打了。

图六

第五种是影响松身安舒的大开大合。有些人为了打拳好看霸气而顾不及松身安舒,抢步、砸脚、虚实转换拙力多,抢步、砸脚无轻灵可言,出手出脚有如外家拳那样明显使力。大开大合确实舒展大方,但是应根据各人不同的身体条件与腰腿功力去练。行拳要松身安舒才能练对太极拳的路子,松身是要周身松开,姿势动作自然才能安舒的,过度的大开大合,就会影响到松身安舒了。不要把气势的雄伟神威与有形霸气的锋芒毕露划等号,太极拳的气势,从姿势动作自然的舒展大方出来,重在内在功夫的修炼,既不是有形的霸气好看,又不是太极操的矫揉造作。请看图7杨澄甫宗师的拳照,这个单鞭舒展大方、中正安舒、气势磅礴又空灵,真是令人神往,让人感到有高深莫测的神威气势。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心得体会仅供太极拳爱好者研讨时参考。

图七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

0 阅读:1

京京聊太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