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新时代的孩子沟通?这几点很重要!

心智家园教育 2024-08-14 15:16:54

01

寻找亲子沟通的症结

成为主流的需求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母亲在孩子的青春期,不得不通过纸条传递日常的信息。

孩子躲在房间里面,妈妈问:“宝贝你今天吃什么?”然后孩子会把那个纸条里面从门缝里塞出来:“不用了,谢谢,我叫外卖。”

为什么父母与孩子们越来越没得聊?

这个问题已经愈发普遍了。

据北京师范大学《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显示,全国85%以上的家庭存在亲子沟通不畅的问题,甚至有6.8%的家庭几乎没有亲子沟通。

如今的社会环境之下,孩子的学习压力较以往有增无减,他们在学校面临的是高强度的学业要求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此时此刻,若亲子沟通不顺畅,孩子的压力无处诉说,很容易出现状况。

存在这些状况的家庭,58%的孩子出现了厌学、叛逆、对抗等问题。面对愈发普遍的亲子沟通问题,许多父母都在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案。

7月20日,广州花都电视台演播厅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博士刘映生老师以“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为主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下沙龙,吸引了40位家长参与探讨亲子沟通的奥秘。

沙龙以轻松的游戏作为开场,旨在营造愉悦的氛围,让参与者体会到“愉悦沟通”的感受。

通过这个游戏,刘映生老师分享了三个沟通秘诀:

沟通的本质应是传递开心与喜悦;

要激发对方的沟通意愿,认识到孩子都是期待与父母进行交流的;

强调眼神交流的重要性,它能跨越言语的界限,建立深刻的内心链接。

从游戏中收获到的小秘诀,引出了大家在亲子沟通中的一个反思:

小的时候,孩子想和父母交流,父母并没及时以积极的回应反馈这种交流,忽略了孩子沟通的需求,于是到了初中,他们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回应父母。

刘映生老师指出,当孩子出现沟通的问题时,父母应该从过往的亲子交流中溯源,找到症结所在。

02

与孩子没得聊?

原因很简单

相信下面这些话,当过孩子的都不陌生:

当孩子在闹时,妈妈说“再吵就不要你了”“把你扔到垃圾桶里面去”;

正想休息一下,就会听到妈妈的催促“你快点去看一下书”,或者是“你快点把作业做完吧!”

听到这些话的第一个感受,还记得吗?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往往就在不经意间成了那把双刃剑。

在沙龙现场,一位妈妈提出了自己的困扰:面对孩子的拖拉,总无法压抑自己的情绪,导致打骂孩子。

她坦言:“一开始都是温柔细语的,可孩子一拖再拖,一分钟的活儿愣是磨蹭到五分钟,我这心里的小火苗,‘嗖’的一下就窜到头顶了!”

这种“血压飙升”的瞬间,可太熟悉了。

情绪一上来,她就直接“咆哮”了,结果孩子也学会了这招,对着她吼回去。

面对这种情况,她也曾反思:“说真的,我也明白吼叫不是办法,但有时候真的控制不住啊!有时候会拿起衣架或拖鞋,假装威胁一下‘再不快点,就别怪我动手啦!’”

这不正是许多妈妈的困扰吗?一边想做个好妈妈,一边又要和自己的小情绪斗智斗勇。

但一时的控制不住,换来的是孩子以同样的态度返回到自己身上。

正如心智教育体系创始人包丰源老师提过的:“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错误的沟通方式,没法教出好好沟通的孩子。

刘映生老师就指出了六种家庭容易踩坑的沟通方式:

一是命令孩子。

命令式的口吻,让孩子感受到的是权威的压力,以后就会形成反抗。

二是不耐烦。

不耐烦的情绪,让孩子的心灵形成非常委屈和害怕的情绪。

三是焦虑唠叨。

无尽的唠叨与焦虑,让人烦躁不安,孩子也难免心生厌倦。

四是偏袒。

偏袒偏爱,像一把双刃剑,既伤害了被忽视的孩子,也扭曲了被宠爱的孩子的价值观,形成了愤怒和委屈的情绪。

五是撒谎。

撒谎是信任的杀手,让亲子间的桥梁摇摇欲坠。

六是指责打骂孩子。

指责与打骂,更是沟通的毒药,侵蚀着孩子的自信。

每一个孩子都曾期待过与父母好好沟通,当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父母或否定、或忽略的时候,就等于是,孩子打开大门请你进去,而你却想都不想地将门“砰”的一声关掉了。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输出,更不是一场“讲道理”的比拼。

沟通的内核,应该是一座桥梁,将两颗分属不同主体的心,联系在一起,让你看见我,我也愿意看见你。

每个冷漠的孩子背后,都曾被浇过无数盆凉水。

这世上,有多少“听不见”孩子的家长,就有多少“不愿沟通”的孩子。

想要打破僵局,父母就该多一分觉察、多一分了解。

03

打开沟通的大门

需要先打开自己的心门

1、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赋能孩子。

如果你是父母,你能够接受孩子半夜3点看足球赛吗?

想必许多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行”。

刘映生老师提到的这位爸爸也一样,他对自己的顾虑是这样解释的:一是3点本就应该是睡觉时间;二是担心孩子以后形成习惯。

刘映生老师巧妙地转换视角,向这位父亲提问:“假若你满怀热情地计划去钓鱼,却遭遇孩子即刻的拒绝,你的心情又将如何?”

这一问,让父亲瞬间进行了换位思考,体会到了孩子被拒绝的微妙情感。

其实孩子的心并不复杂,他们渴望的,不过是父母的一丝尊重与支持。

当父母以这样的心态去接近孩子时,便会发现,与孩子建立友好沟通并非难事。

这也是刘映生老师指出的沟通第一点: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赋能孩子。

尊重,是以尊重的态度面对孩子的要求;

理解,是理解孩子的热情与梦想;

赋能,则是抓住生命中的机会教育,给孩子种下美好的种子。

以这三点为地基,构建坚固的沟通基础,便能敲开与孩子沟通的大门。

2、成为“民主型家长”

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提出的家庭教养方式理论,把家庭分成了权威型家长、放纵型家长、忽略型家长、民主型家长。

权威型家长强调高要求和高反应。孩子会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但是反过来讲,他们太过于追求完美,所以这一类孩子有很多,经常会自责自己做不到,所以在做不到的时候压力很大,

放纵型家长溺爱,表现出很多的爱与期待,但缺乏对孩子的行为控制。

忽略型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也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

民主型家长与权威型家长相似,但更强调民主和平等。父母与子女在认识、情感、行为上协调一致性较高。

刘映生老师强调,与孩子构建有效沟通的第二点是成为“民主型家长”,家长在设定高标准的同时,也要积极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

他建议大家可以定期举办家庭会议,在家庭会议中,孩子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家庭规则的共同制定者。

让孩子的声音被听见,意见被尊重,这些才是打通沟通桥梁的标准。

3、创建温暖流动的家庭

有效沟通,不仅仅是言语的交流,更是情感的流动与共鸣。

当夫妻之间充满爱与理解时,这份温暖自然会传递给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馨与力量。

包丰源老师说过:“亲子关系的底层逻辑,是婚姻关系。”

若夫妻关系不顺畅,家庭氛围不流动,孩子自然感受不到温暖,也自然不愿意与父母沟通。

我们希望孩子能有非常好的爱的流动,能让他找到最后的那一个他想要去做的生命结果。

当家里的温暖感提升了,与孩子的沟通转变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写在最后

罗素曾经说过:“尊重孩子的个性,让孩子自由地成长,是教育的重要原则。”

以尊重为前提的有效沟通,可以让家庭成为一个充满民主氛围的港湾。

在这里,父母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愿意倾听孩子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感受,与他们共同解决问题,成为了他们产并肩探索的伙伴。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学会了爱,也学会了被爱,他们自信、独立、善良,准备好了去拥抱这个多彩的世界。

而这一切,都始于父母那一份愿意改变、托举孩子的初心。

12月7日-8日,心智家园将在广东省佛山市富林朗悦酒店举行“用心带孩子”第八期公益课程。

欢迎报名,踏出改变的第一步,共同为成为更好的父母而努力!

1 阅读:9
评论列表
  • 2024-08-14 22:22

    跟孩子的沟通[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心智家园教育

简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人生智慧,让生命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