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李自成的三任妻子,其中两位给他戴绿帽子,剩下一位是女英雄

古今的多少事 2025-03-18 09:03:04
全文共1965个字,阅读时间预计5分钟。创作不易,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帮忙“关注”“点赞”,以支持小编创作!祝大家心想事成,事事顺利!

在明末农民起义的烽烟中,李自成以"闯王"之名,推翻了大明,逼得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

这位起于微末,最终创建大顺王朝的猛人,婚姻生活却处处不如意。

李自成的三段婚姻,两度遭遇背叛,终其一生未留子嗣。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初婚:迫于形势

HISTORY

李自成的首任妻子韩金儿,生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出身陕北米脂县乡绅家庭。

她14岁时,被父兄安排嫁与邻县盐商为妾。因与管家私通被逐,次年改嫁县衙书吏,又因与同僚有染被休。

第三次婚姻中,她选择李自成并非出于情爱,彼时李自成作为驿卒虽收入微薄,但年轻力壮且无复杂家世,是乱世中难得的"安稳选择"。

崇祯元年(1628年),李自成以三斗小米为聘礼迎娶韩金儿。

这段婚姻自始便暗藏危机:韩氏每日需食荤腥,而李自成月俸仅五钱银子,常需借贷度日。

崇祯裁撤驿站后,李自成失业欠下艾举人五十两白银,遭官府"械而游市"羞辱。

而此时,韩氏此时已与地痞盖虎暗通款曲。

1630年隆冬,李自成越狱归家,不料正好二人撞破奸情,手刃二人后逃亡甘肃。

可以说,韩氏的背叛,成为李自成人生转折点,直接推动其加入农民军。

二婚:各取所需

HISTORY

李自成的二婚妻子,名为邢巧儿。

天启三年(1623年),邢巧儿生于甘肃武威官宦世家,父为边军千户。

崇祯五年(1632年),其家族遭农民军灭门,16岁的她被李自成部将刘宗敏掳获。因通晓算术且姿容出众,被献与李自成。

不同于其他被掳女子,她主动提出"代管军需以赎身",三个月内将混乱的军资账目理清,赢得李自成信任。

崇祯七年(1634年),邢氏已全面掌控起义军后勤系统。

她与高杰的私情展开,也绝非偶然。

高杰作为李自成同乡心腹,因潼关之战军功分配不公心生怨怼。

邢氏利用军需调配之便,多次将精锐部队的粮草转拨高杰部,二人借账目核验频繁接触。

1635年正月,当李自成调高杰回防主营时,惊惧的二人携白银八千两、战马三百匹投奔明将贺人龙,此事件导致义军陇东防线崩溃。

降明后的邢氏展现出惊人政治智慧,她助高杰取得南明弘光帝信任,受封"诰命夫人"。

清军南下时又说服高杰拥立福王,使丈夫官至兴平伯。

但弘光元年(1645年)的睢州之变中,高杰被降清的许定国诱杀。

邢氏携子高元爵欲投史可法遭拒,最终让幼子拜太监高起潜为义父,隐姓埋名于扬州。

这位曾执掌十万大军后勤的奇女子,最终消失于清军屠城扬州的硝烟中。

三婚:生死同盟

HISTORY

李自成的第三任妻子高桂英,生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米脂县高家寨人。

她18岁嫁与边军百户,两年后守寡。崇祯三年(1630年),其弟高一功私放狱中的李自成,将他藏匿家中养伤。

高氏初见李自成时,这个浑身血污的逃犯,正在背诵《水浒传》段落,其"敢笑黄巢不丈夫"的气概令她动容。

三个月后,她不顾"好女不侍二夫"的世俗压力,与李自成在窑洞完婚,陪嫁是祖传的三十六路梨花枪法。

婚后的高桂英,展现出卓越军事才能,她组建八百人娘子军,首创"双刀阵"战术。

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朱仙镇之战中,她率女兵伪装难民混入明军大营,火烧粮仓扭转战局。

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她受封皇后时拒绝凤冠,坚持"甲胄加身"完成典礼。

李自成兵败九宫山后,她收拢残部与南明联合,被隆武帝封"忠贞夫人",在茅麓山建立抗清基地坚持二十年。

康熙三年(1664年),清军围攻茅麓山,时年48岁的高桂英已满头白发。

在最后的军议上,她焚毁所有文书,将仅存的火药埋于主峰。

当清军攻入时,她点燃引线,与李来亨等百余将领,在爆炸中殉国。

民间至今流传着她的遗言:"大顺旗倒,女子旗立!"

是真的吗?

HISTORY

值得一提的是,李自成的三任妻子,也不一定真是那么回事。

韩金儿因"通奸"被斩,邢氏携军资与高杰私奔,唯有高桂英以忠贞形象载入史册。

韩金儿的"通奸"记载,首见于清初史家吴伟业《绥寇纪略》,称其与村中恶少私通被李自成手刃。

但考诸《明季北略》《甲申纪事》等更接近事件年代的史料,均无此记载。

这种叙事建构,在清初特殊语境下具有明显的政治隐喻,通过丑化起义军领袖的私德,来巩固新朝合法性。

康熙年间成书的《明史》将此事坐实,正是官方史学话语建构的典型例证。

邢氏与高杰的私奔事件在《明史》《平寇志》中均有记载,但细节存在诸多矛盾。

军需官张鼎廷的《守汴日志》显示,邢氏实际掌握着起义军后勤系统,其"私奔"可能涉及军权争夺。

当我们将视线转向高杰降明后的军旅生涯,发现他始终未能获得真正信任。

高桂英的忠烈形象塑造始于康熙朝,在《明史》中达到巅峰。

这位始终追随李自成的女性,被塑造成符合封建伦理的理想女性符号。

但细查《永昌演义》等民间文本,会发现其形象,存在着从真实人物到道德符号的演变轨迹。

这种塑造本质上,是对前两位"不贞"女性的反向补偿。

各位读者朋友们,您们认为哪种可能性最大呢?李自成真的被戴了2次绿帽子吗?

0 阅读:1
古今的多少事

古今的多少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