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痛彻心扉的案例透视认亲的两难困局:多数孩子不愿回归原生家庭?

老白的文艺小酱 2021-12-10 05:56:09

最近,随着电影《亲爱的》主人公原型孙海洋找回失散14年的儿子,“拐卖儿童”又一次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

而上次这个成为热点,是在7月的中旬,电影《失孤》的原型山东大汉郭刚堂找回丢了24年的儿子郭新振。

拐卖儿童,惨绝人寰,天怒人怨。

一、拐卖儿童的血泪往事

由于特殊的历史、经济、文化、地区环境以及法制不健全完善等多重原因,我国曾经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出现过一段拐卖儿童的高发期。

对于每个家庭、每对父母来说,孩子被拐无异于是一片天塌了,是无法承受的人生之痛。本来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却不得不天各一方、苦苦思念、望眼欲穿,有的甚至不知生死。

进入新世纪,随着科技手段的日益进步,打拐工作取得长足的进展,特别是生物比对识别技术、人口大数数据技术以及人脸智能成像技术等应用到打拐的实际工作中,越来越多的被拐儿童得到解救,找到自己失散多年的父母兄弟。特别是我国法制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不但对拐卖方从严惩治,后来也将收买方列入打击的对象,最后,更是明确“买卖同罪”的打击方针,买和拐一律入刑,有效地遏制了拐卖儿童案件蔓延的趋势。

找到了失散的孩子,天亮了

警方解救被拐儿童

找到失散的孩子,无疑是最圆满的结局,之前所有的努力、奔波、辛劳、坚持和等待,都值得了。

二、苦涩的幸福,完美的遗憾

但是,人们往往只看到美好的一面,认亲的确是失孤家庭的高光时刻,但以后的生活终究要回归平静甚至平淡。

认亲的喜悦还未有完全体味够,难言的苦涩便接踵而至。孩子回到原生家庭,之前的生活环境和生物钟完全被打乱,一切都得重新开始,很多孩子本来就有点抵触。

原因就在于,被拐儿童很小的时候走散,找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后的事情了。他们对亲生父母、原生家庭的记忆几乎一片空白,对父母兄弟的感情也是很淡至冰点,甚至有抵触情绪。他们更多的是对养父母有了感情,在他们的心目中,收养他(她)的人才是他的亲人!

他们对于亲生父母,感激多于亲情、同情甚于血缘,他们回归原生家庭,更多的是尊重、客气、小心和谨慎,很生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原有的隔阂变得深重,日渐积累的小矛盾小摩擦也在蓄势待发,随时都可能“引爆”……

父子相认,抱头痛哭

父子相认,抱头痛哭

丢失孩子,家也丢了“魂”

所以,当很多人们热情期盼亲生父母在找到自己离散的孩子后可以重新开启崭新的生活,弥补逝去的家庭温情。可是,他们多数会得到孩子冷冷地回绝,或者沉默以待。

真可谓:“苦涩的幸福,完美的遗憾”!

三、锥心案例揭示人性的脆弱和无奈

案例一:亲生儿子将生母微信拉黑

2005年,夏先菊和丈夫带着一岁多的孩子从四川来到广州打工。平时她们夫妻外出到工厂里做工,孩子就交给爷爷照看。

当年的最后一天,她们的孩子不见了。夫妻俩疯狂找了半个月,也毫无音信。后来才知道,孩子是被跟她们同租一栋楼的租户拐跑了。

孩子丢了,夫妻俩的魂也不在了。半年后,她和丈夫返回四川。在列车上,丈夫因为压力太大而选择了跳车轻生,本来简单又快乐的三口之家,就剩下夏先菊一人。

2019年11月,她的儿子杨家鑫被找到。在警方的安排下,夏先菊与失散14年的儿子见了一面,杨家鑫决定跟养父母一起生活。

夏先菊和形同路陌的儿子

自那以后,她们再未见面,夏先菊也只能用微信跟儿子联系,但是儿子从来不接也不回。夏先菊只好通过养母来了解儿子的一些情况。更让她伤心欲绝的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儿子把她的微信也拉黑了……

案例二:找到丢了15年的儿子,儿子却拒不认亲

2006年,四川女子刘四华带着6岁的儿子刘云川,到云南丽江摆摊卖烧烤。没多久,小刘云川就被人拐跑。

此后,小云川多次被拐卖,辗转各地,最后被武汉福利院收留,后来被一个好心的老教授收养,在老教授的家中才开始比较正常安稳的生活。

2021年,由于积劳成疾,寻子心切的刘四华已经得了重病。经过多方打听联络,警方终于安排她和儿子相认。

出乎意料的是,刘云川此时已经21岁了,却拒绝了警方的安排,不同意认亲!

刘云川拒绝相认,让母抱憾而终

警方也一时无计可施,只能慢慢作刘云川的工作。命运悲凉的女子刘四华,带着无限的遗憾病逝,她直到临终,还是未能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儿子。

案例三:接亲生儿子回家,不到半年又逃离

贵州黔南州王大哥,1998年快过年的时候,他带着仅三岁的孩子到镇上集市置办年货。因为一时疏忽,三岁的王栎被人从摩肩接踵的人潮中拐走。

2015年,已经20岁的王栎被找到。此时,他正远在距贵州两千多里以外的广东潮州一个很殷实富贵的家庭,“幸福地成长”,做他的“公子哥”。

原来,潮州这家很有钱,主人是开工厂的。美不足的是,一连生下四个女儿,就是没有一个男丁。后来,随着年事渐高,想再生也力不从心了。

夫妻俩商量决定收养一个男孩继承家族的香火。于是,他们花了两万多,从人贩子手上买下了小王栎。

夫妻俩对小王栎是真好啊,视如己出,物质上不用说,在为人处事和学习上也是悉心调教。王栎的成长和进步是看得见的。

图文无关

后来,亲生父母找上门来。养父母倒也十分开明,丝毫没有阻拦,同意他回贵州跟亲生父母一起生活。

临行的时候,养父母买了好多礼物,另外还塞给了他一张50万元的卡。

王栎回贵州的时候,一切都还好。但他跟父母还有姐妹中间好像隔着一层什么东西,看似很客气,但就是不贴心、不亲热。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方本来就天然存在的沟壑变大,矛盾冲突日益加深。父母兄妹看不惯他公子哥的作派,而他瞧不起父母兄弟抠抠索索的活法;饮食上,他根本不吃辣,而贵州人是有名的怕不辣;语言上,他讲的是潮州客家话或带浓重潮州腔的普通话,而家里人说的是贵州方言土话;生活环境上,他看惯了大城市的繁华与热闹,而现在他周围只是一处安静的小山村,连出门都极不方便……

终于有一天,他跟父母摊牌。用50万元买断了他们之间的父(母)子关系,仓皇逃离大西南山区,重新回到他的养父母身边。

而这前后,仅仅五个月……

每一次相认,都是痛彻心扉的重生

再加上今年两起轰动效应的认亲事件,两位被拐卖失散多年的儿子都不约而同表示不会回归原生家庭,继续留在养父母身边,很多热心的人们无不感到愤怒和困惑,也陷入深深的沉思。

如果这样子,那么倾家荡产不辞千辛万苦找回来失散多年的孩子,将变得更加陌生;而父母、家人为之付出的艰辛和品尝的痛苦,还有意义和价值吗?

这一个两难的困局,该如何破解?

1 阅读:413
评论列表
  • 2021-12-10 11:33

    从2016年推行买家也要入罪的政策起,一条买家判刑的新闻都没看到!

  • 2021-12-10 12:32

    买卖同罪!

  • 2021-12-11 23:32

    前两个案例儿子的心是有多毒多狠啊

  • 2021-12-12 14:47

    杀拐子,买卖同罪。

  • 2021-12-10 11:33

    所以犯罪和伤害都在继续进行中,可否正当防卫?[得瑟]

老白的文艺小酱

简介:从文艺和善的视角,看待纷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