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将军的最后坚守

老畅 2023-09-28 17:52:48

我一直不能明白,人要伤心到什么时刻才会选择自杀,人要无奈到那种地步才会选择绝食自杀。绝食自杀者除了要克服生理上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自己心灵上的搏杀。

公元前143年大汉帝国战功赫赫的丞相周亚夫选择绝食自杀。

周亚夫 ,太尉周勃的次子。汉文帝时,任河内守,封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任将军,驻军细柳营(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备匈奴。治军严谨,迁中尉。文帝临死时嘱咐太子,如即有缓急,周亚夫可任将兵。及汉景帝即位,为车骑将军。公元前前154,以太尉身份率军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五年后,迁丞相。后因谏废栗太子刘荣等诸事触犯景帝,梁孝王又数言其短,致遭猜忌。公元前143年,其子被人告发盗买官器。因受牵连,召诣廷尉,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周亚夫

细柳营旧址

细柳营

周亚夫的一生,干了两件辉煌的大事:一是驻军细柳,严于治军,为保卫国都长安免遭匈奴铁骑的践踏而做出了贡献。二是指挥平定七国之乱,粉碎了诸侯王企图分裂和割据的阴谋,维护了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周亚夫为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两件事都为他埋下了祸根,驻军细柳挑战皇权,自他而始“将在外君命不受、军中不闻圣旨、甲胄在身不行君臣礼”等等,这些军权岂是一个将军可以随意操纵的,战乱之时可以肆意,战后和平时期那朝那代不是秋后算账。文帝嘱咐景帝:国家若有急难,周亚夫可以担当带兵的重任,那回过头来想想,若国家没有急难呢?也只能平庸一生,默默无闻了。平定七国之乱置梁王生死不顾,甚至皇帝亲自下旨都不能调动救援,梁王怨恨打小报告也就正常了。

和平本是军人打下的,和平也是军人在维护,但和平往往把军人拒之门外。才走下硝烟弥漫的战场,周亚夫走上朝堂,梦里金戈铁马,朝起不闻战鼓隆隆。但他依然把朝堂当战场,孤直耿介,不知变通,甚至直言顶撞,不能迎合帝王的心意。其实景帝还是很顾念他的,甚至想着把他留给下一任皇帝做辅政大臣。 此后,景帝又把他召进宫中设宴招待,想试探他脾气是不是改了,所以他的面前不给放筷子。周亚夫不高兴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笑着对他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满意吗?”周亚夫羞愤不已,不情愿地向景帝跪下谢罪。景帝刚说了个“起”,他就马上站了起来,不等景帝再说话,就自己走了。景帝叹息着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这事已基本确定了他的生死,儿子偷买甲盾等等,只是提供了借口。听听廷尉问周亚夫:“君侯为什么要谋反啊?”

周亚夫答道:“儿子买的都是丧葬品,怎么说是谋反呢?”廷尉讽刺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

曾国藩曾这样评价:“周亚夫刚正之气,已开后世言气节者之风。观其细柳劳军,天子改容,已凛然不可犯。厥后将兵,不救梁王之急,不肯候工信,不肯王匈奴六人,皆秉刚气而持正论,无所瞻顾,无所屈挠。”

然而朝堂毕竟不是军营,以军中的刚正应对朝堂内讧,最终结局身死族灭,史书记载多不胜数。应该是父亲晚年的凄凉,每日里战战兢兢,饱受狱卒凌辱给他留下的印象过于深刻。他是周亚夫,大汉王朝将军、丞相,死也要堂堂正正有尊严的去死。

绝食而死只能是这位盖世名将的最后坚持,后世很少再有为尊严绝食而死的记载。

0 阅读:71

老畅

简介:从历史看现实 以现实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