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蹲在芦苇丛中,小心翼翼地收着渔网。清晨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裤腿,凉飕飕的。网里只有几条小鲫鱼,还不够换一顿饱饭。
"又没捞到大的。"我叹了口气,把鱼放进竹篓。十四岁的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失望。自从去年父母在湖上遇难,我就靠着这片湖水过活。
远处传来汽笛声,我抬头望去,看见一艘货轮缓缓驶过。船尾翻起的浪花拍打着岸边的芦苇,发出哗哗的响声。我忽然想起父亲说过,深水区有大鱼。
我咬了咬牙,把小船推下水。船身很旧了,是我用攒了三个月的钱从老张头那儿买的。划到深水区时,太阳已经升得老高。我撒下渔网,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
突然,渔网猛地一沉。我的心跳加快了,赶紧收网。网里有一条大鲤鱼,至少有三斤重!我激动得手都在发抖。就在这时,船身突然倾斜,我脚下一滑,整个人栽进了湖里。
冰冷的湖水瞬间淹没了我。我拼命挣扎,却感觉身体越来越沉。水灌进鼻子和嘴巴,我呛得喘不过气来。眼前开始发黑,耳边只剩下咕噜咕噜的水声。
就在这时,一只有力的手抓住了我的衣领。我被拖出水面,大口喘着气。救我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划着一条破旧的小船。
"小伙子,不要命了?"老人一边给我拍背一边说,"这深水区可不是闹着玩的。"我这才发现,我的小船已经翻了个底朝天,那条大鲤鱼也不见了踪影。
老人把我带回岸边,生了一堆火。我浑身发抖,说不出话来。他递给我一个破旧的搪瓷杯,里面是热腾腾的姜茶。
"我姓陈,是个老渔民。"老人说,"看你这样子,是孤儿吧?"我点点头,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陈爷爷收留了我。他教我辨认风向,教我下网的要领,还教我制作虾笼。他说:"打鱼不是光靠蛮力,要懂得湖的脾气。"
渐渐地,我学会了看云识天气,知道什么时候该收网,什么时候该避风。陈爷爷还教会我制作虾笼,用竹篾编成笼子,里面放些碎螺肉,沉到浅水区,第二天总能收获不少青虾。
有一天傍晚,我们正准备收工,突然看见湖面上漂来一片白花花的东西。划近一看,竟然是一群死鱼!陈爷爷的脸色立刻变了:"不好,这是上游化工厂排污了。"
果然,接下来的几天,湖里的鱼越来越少。我们不得不划到更远的地方打鱼。有一天,陈爷爷在收网时突然晕倒了。我吓坏了,拼命划船把他送到岸上。
医生说是劳累过度加上营养不良。我看着病床上瘦削的陈爷爷,心里一阵酸楚。那天晚上,我偷偷划船去了深水区。
月光下的湖面泛着银光。我撒下渔网,心里默默祈祷。突然,渔网剧烈震动起来。我使劲收网,网里竟然有三条大鲤鱼!我激动得差点叫出声来。
第二天,我用卖鱼的钱给陈爷爷买了补品。他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以后别冒险了。"我点点头,却知道为了他,我什么都愿意做。
就这样,我和陈爷爷相依为命。湖上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有了彼此的陪伴,也就不觉得难熬了。每当夕阳西下,我们坐在船头,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听着芦苇沙沙作响,就觉得生活还是有盼头的。
直到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那天下午,天色突然阴沉下来。陈爷爷说要变天了,让我早点收网。可是我想多打些鱼,好给他买件新棉衣。等我意识到不对劲时,狂风已经掀起了大浪。
我拼命划船,可是风浪太大了。一个巨浪打来,小船翻了。我抓住船板,在冰冷的湖水中挣扎。就在这时,我听见陈爷爷的喊声。
他划着小船来救我,可是风浪太大了。又一个巨浪打来,我眼睁睁看着他的小船翻了。我拼命游过去,却只抓住他的帽子。
我在湖上漂了一夜,直到天亮才被路过的渔船救起。陈爷爷再也没有回来。
现在,我依然在洞庭湖上打鱼。每当夕阳西下,我总会想起陈爷爷。他教会我的不仅是打鱼的技巧,更是活下去的勇气。这片湖水带走了我的亲人,却也给了我生存的希望。
我知道,只要还有鱼可打,只要还能看见洞庭湖上升起的太阳,我就能继续活下去。这就是我的故事,一个在洞庭湖上艰难求生的孤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