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新材料奇迹:蚌埠,从隐形冠军到跨赛道冠军

正解局 2024-11-22 13:16:51

在今天,液晶显示的产品,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

一块液晶电子手表,曾是多少80后、90后童年的梦想?

从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茨尔偶然发现了液晶物质,到1961年美国RCA公司在实验室发现了液晶材料的电光特性,70多年里其实都没什么人关注它,只是个别科学家把它当作兴趣爱好进行研究和探索。

但技术创新,特别是材料领域的创新往往就是这样,充满了传奇甚至偶然的色彩。

又半个多世纪后,中国一座淮河边上的蚌埠,在这条材料创新的道路上抢过一支接力棒。

1968年,RCA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液晶显示平板DSM-LCD,按理说,能成为产业界的先行者,可惜因为看不到短期回报,他们放弃了。

RCA公司发现液晶的“动态散射”效应(左图)和基于DSM-LCD技术推出的电子时钟(右图)

于是日本公司抓住机会,率先实现了LCD(液晶显示)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但因为几次行业周期性衰退,产能趁机从日本转移到了韩国,又从韩国到了中国台湾,最后,2020年根据显示市场研究机构DSCC数据,中国大陆的LCD在全球的产能占比达到了52%。

各世代线的玻璃基板尺寸数据及最佳面板切割尺寸

其中,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是现在液晶显示器的主流形式之一,按照尺寸划分世代,越大越先进,对工艺要求越高。

以京东方、TCL华星为代表的国内液晶面板厂商,已经投产多条高世代G10.5、G11的TFT-LCD生产线,接华为、小米的订单接到手软。

可因为工艺、配方和生产装备的多重壁垒,我们产业上游的材料玻璃基板却长期被日美企业垄断。

到2019年,国内主要的玻璃基板产能还以G4.5-G6代线为主,G8.5及以上高世代玻璃基板只能与美国康宁、日本电气硝子合作参与后段加工生产。

当然,故事如果到此为止,就一点新意都没有了。

奇迹就发生在蚌埠。

2019年9月,几乎国内所有媒体都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中国首片8.5代TFT-LCD玻璃基板产品在安徽蚌埠正式下线,我国自主研发的8.5代TFT-LCD玻璃基板产品将实现工业化生产。

中国首片8.5代TFT-LCD玻璃基板产品在安徽蚌埠正式下线 图片来源/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这意味着,我国成为继美日之后全球第三个掌握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生产技术的国家。

官方给的评价是:“这对全面提升我国电子玻璃在国际市场的主动权与话语权,保障我国信息显示产业安全意义深远。”

蚌埠,这座淮河畔的城市,一些朋友可能还不熟悉,但在新材料领域却做得很了不起。

这几年火出圈的折叠屏手机,背后有一项黑科技,就是超薄柔性可折叠玻璃(UTG),它必须具备可折叠、透光性以及防护功能的特性,传统智能手机玻璃盖板根本无法满足。

还是在蚌埠,上市公司凯盛科技做出了最薄30微米的超薄柔性玻璃。30微米是个什么概念?厚度只有一张A4纸的1/4。别看它薄,但是弯折寿命突破100万次。

柔性可折叠玻璃 图片来源/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30微米,也是目前工业化最薄的可折叠玻璃。

在今年4月底的北京国际车展上,红旗旗下超豪华行政轿车“红旗国雅”,凭借其搭载的“国风柔性车载卷轴屏”惊艳全场,这是全球首款车载滑移卷曲AMOLED显示屏。

而这个卷曲屏就采用了凯盛科技自主研发的UTG方案,屏幕整体重量小于250g。

红旗·国雅首发“国风柔性车载卷轴屏”

其实在新材料方面的突破,蚌埠还不止这些。

在蚌埠,国内首片高品质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突破疫苗用中性硼硅玻璃管“卡脖子”技术,荣获“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奖”。

化工新材料方面,海华科技甲酚项目工艺填补国内空白。

生物基新材料方面,丰原集团的多种产品产能居世界前列,聚乳酸产能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乳酸产能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6.4%。

丰原推出的农作物秸秆制糖联产黄腐酸技术获农业部专家认定,建成全球产能规模最大、产品链条最全、技术工艺最强的聚乳酸产业链条,打破了国际垄断。

丰原生产的聚乳酸发泡餐具 图片来源/蚌埠日报

很多人在牙科门诊里可能听说过的氧化锆材料,有非常好的化学稳定性、电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在军工、陶瓷、耐火材料、机械、航天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蚌埠中恒公司在高纯超细电熔氧化锆产销量方面,连续多年稳居全球市场榜首,在锆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

还有纳米钛酸钡、稀土抛光粉、纳米钛酸钡、空心玻璃微珠等等,这些外行人可能听都没听过的材料,都是在电工电子、集成电路、光学行业等细分领域不可或缺的原料,也都在蚌埠实现了批量生产,得到国内外客户的认可。

其中,“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生产工艺技术”还入选了安徽省节能环保先进技术目录,是国家“863”计划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

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图片来源/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这扎堆出现的新材料奇迹,怎么就诞生在这座皖北小城了呢?凭什么?

“遥遥领先”的新材料背后,能看到一部从玻璃制造延伸开来的新中国材料工业史。

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在蚌埠如同定海神针一般存在的央企大单位——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

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 图片来源/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1953年,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的前身中央重工业部建筑材料工业管理局设计公司在北京成立,是新中国首批全国综合性甲级科研设计单位。

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条玻璃生产线,就是其杰作,到60年代后,他们又参与了浮法玻璃工艺的攻关。

1971年,为了支持国家“大三线”建设,该院由北京迁出,从此扎根安徽蚌埠,转隶于国家建材局。

到了改革开放后,不论是市场化改制、承担科研攻关、产业化布局,还是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他们都是玻璃新材料领域的火车头。

80年代初,联合国工发组织援建的中国玻璃发展中心也在这所单位落户。

2000年它正式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加入世界500强的央企平台中国建材集团,并改制成立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

中国建材集团成立了成员单位凯盛科技集团,作为前瞻性的科技创新产业平台。

而前面提到的凯盛科技股份则是凯盛科技集团的子公司,在2002年就已经挂牌上市,是集团“3+1”战略布局中显示材料和应用材料的重要产业平台和核心骨干企业。

这些年来,像国内首条全知识产权的浮法8.5世代面板基板玻璃,以及高铝UTG原片产线这样的成果,都是在这个战略布局下攻克的难题。

这就是平台的力量,玻璃材料创新迅速驶上了快车道,凯盛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不断加码。

截至2023年底,凯盛科技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45件,其中发明专利139件(含PCT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407件。

但是,技术深还不够,布局还要做宽!

2015年凯盛科技定增收购了深圳国显科技,成为其控股股东,从基板玻璃原材料跨进了液晶显示模组领域,很快就成了三星、LG、京瓷等大户的供应商。

这样一来,产业的触角就从蚌埠伸向了世界,形成了从玻璃原片到一体化模组(液晶/OLED面板除外)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拉通了“一粒沙子到显示世界”的内部产业构架。

凯盛光伏材料有限公司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车间 图片来源/蚌埠日报

凯盛科技手里的另一王牌产品——球形石英粉,则是在集成电路行业用于电子封装的主流材料。

属于应用材料板块的这部分,也充分发挥了电熔氧化锆行业龙头地位优势,立足锆系产品,扩大硅系、钛系产品,向更高附加值材料领域转型升级。

这就是:本来以为是了不起的隐形冠军,结果发现是多元布局的跨赛道冠军。

凯盛科技公司各分公司业绩基本情况

挖人才,搞科研,稳生产,我们的视线总是会投向头部企业、巨型公司,言语中也总围绕着一线城市展开讨论。

这问题就来了,蚌埠这座三线城市凭什么能在若干个新材料细分赛道上都能稳住基本盘?

一副“不求最大,但求最精”的表情?

熟悉历史的朋友知道,蚌埠因水运而生、因铁路而兴,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

蚌埠交通大通道规划示意图

在建国之初的50年代里,诞生了影响深远的“蚌埠五大机”(蚌埠机床厂、空压机厂、柴油机厂、拖拉机附件厂和水泵厂),成为机械工业领域的排头兵,也更加强化了蚌埠作为交通枢纽和工业中心的地位。

蚌埠博物馆里展出的机械样品

计划经济时期,几所国家级科研单位陆续迁来或成立在这里,又奠定了这座城市浓郁的科研氛围。

这一点非常重要,其中就包括了前面提到的中央重工业部建筑材料工业管理局设计公司,还有如今的中国电科集团第四十、四十一所,中国兵器工业(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两大块央企科研系统。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虽然科研单位是央企的,但怎样挖掘科研价值,怎样充分利用本地条件搞出产业组合,怎样玩出花样来可全看地方了!

近几年,蚌埠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瞄准了六大新兴主导产业:硅基生物基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绿色食品、数字创意。

在这基础上,蚌埠针对性地发力攻坚新能源、新型显示、智能传感器、生物化工、汽车零部件、商业航天等六大产业集群。

这样的战略定位非常清晰,也符合这座城市的资源禀赋。

就比如我们今天聊到的特种玻璃,蚌埠充分利用央企的平台资源机会,紧紧抓住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作为起步资源,一路开挂似地在“玻璃新材料”的故事上飞奔。

碲化镉发电玻璃 图片来源/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为了这个定位,蚌埠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人才落户,聚焦产业集群进行招商引资,举办各类专项活动。

全市聚集了凯盛科技、丰原集团、康宁药玻、台嘉玻纤、壹石通等新材料企业300多家,已经基本形成了以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为主导,金属基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多种新材料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形成了“新材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产业高地。

一个标志性的盛事,就是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国际玻璃协会、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主办,蚌埠市具体承办的国际新材料大会,从2021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在蚌埠成功举办3届。

前三届大会先后吸引了国内外新材料产业有关学(协)会负责人、新材料领域龙头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金融和投资机构高管等5500多人参会,累计签约项目336个,总投资额达到3142.27亿元,成果不能说不丰硕。

第三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盛况

今年第四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也在今天(11月22日)开幕。

这一次提出了“新科技 新材料 新未来”的主题,还特别将“双招双引”贯穿和融入大会各个环节,组织开展全省“双招双引”和产业合作对接、第六届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合作及产需对接、全省新材料领域重大项目签约等活动,积极推介安徽新材料产业发展成果,达成一批务实合作。

值得关注的是,大会期间还有多项专题活动,包括安徽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海客圆桌会”新材料专场、新材料投资50人会议和长三角区域新材料产业发展圆桌会议。与会嘉宾将为新材料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共同探索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共谋合作发展路径。

第四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开幕

真的是空气中都是发展的味道!

21世纪科技突破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

新材料的研究,是人类对物质性质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是蓝海也是挑战。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在这个月的珠海航展上,歼-35A、歼-20S等各类国产隐形战机,一亮相就惊艳了世人。

而其中对雷达波和红外辐射具有隐形功能的特殊涂料,就是新材料产业的典型应用,当年也曾经是卡着我们脖子的关键技术。

新材料产业不仅关系到我们国防的巩固,还标志着一个国家科学领域的进步,以及是否能在未来产业格局中占据自主可控的地位。

在这件事上,蚌埠确实给我们打了个样,好样的!

0 阅读:10

正解局

简介:洞察产业/城市/企业,正解中国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