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的蚌埠,春寒料峭,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泥土气息。老胡,一位对历史文物有着近乎痴迷的收藏家,这天正漫步在泗水桥附近,不经意间,他拐进了一家废品收购站。收购站里堆满了各种废铜烂铁,破旧不堪,弥漫着一股刺鼻的金属气味。一个简陋的土熔炉正熊熊燃烧,仿佛一只贪婪的巨兽,即将吞噬掉所有被丢进去的金属。
老胡的目光在杂乱的废品堆中逡巡,突然,一抹银光从一堆即将被送入熔炉的废铁中反射出来,像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瞬间抓住了他的眼球。他心头一震,一种莫名的预感涌上心头,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东西正在等待着他。他快步上前,拨开覆盖在上面的杂物,一个虎形印章赫然出现在眼前。
这枚印章通体乌黑,像是被烈火炙烤过一般,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其材质并非普通的铁,而是一种更显贵重的金属——银。印章的钮雕刻成一只栩栩如生的猛虎,虎身刻有精美的花纹,虎头中央赫然一个“王”字,彰显着王者的威严。老胡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他知道,自己可能发现了一件非同寻常的宝物。
就在这时,一名工人拿着铲子走了过来,准备将这枚印章连同其他废金属一起送入熔炉。老胡连忙喝止:“住手!这东西先别扔!”工人的举动被打断,有些不耐烦地问道:“怎么了,老先生?”老胡深吸一口气,努力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平静地说道:“这枚印章,我想买下来。”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老胡终于将这枚印章收入囊中。他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印章表面的污垢,随着污垢的脱落,印章的真面目逐渐显露出来。印面上刻着清晰的文字:“江南长江水师提督之印”。这几个字如同一道闪电,击中了老胡的心脏。他意识到,这枚印章的价值远超他的想象。
老胡迫不及待地将印章带到了文物局,请专家进行鉴定。专家们经过仔细研究,最终确认这枚印章是清代同治年间的官印,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印章上的文字“江南长江水师提督之印”表明,它曾属于清朝末期一位掌管长江水师的重要官员。
专家们进一步考证发现,“江南长江水师”的设立与太平天国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时,太平军在长江流域活动频繁,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曾国藩提议成立长江水师,以加强对长江的控制。这枚印章的发现,为研究清末长江水师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老胡得知这一消息后,内心充满了激动和自豪。他不仅保护了一件珍贵的文物,还为历史研究做出了贡献。这枚印章最终被收藏在蚌埠市博物馆,成为了镇馆之宝。
这枚虎钮银印,重达3.75公斤,长宽均为10.8厘米,高9.1厘米。印章的背面刻有“江南长江水师印礼司制”字样,表明它是由清朝礼部专门铸造的。印章的侧面还刻有“桐梓九号”和“同治三年九月×日”等铭文,进一步佐证了它的历史价值。
这枚印章的发现,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打捞起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见证了清末动荡的时局,也承载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它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展柜里,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变迁,引人深思。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唯有这枚印章,依然保持着它最初的模样,默默地守护着那段尘封的历史。历史的印记,如此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