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这场现代版的 “欧洲大片”,从 2022 年一路 “演” 到现在,已经足足三年了。这三年里,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剧情跌宕起伏,充满了荒诞与讽刺。今天,就让我们顺着时间线,好好扒一扒这场战争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2022 年:冲突爆发,闪电战遇阻
2022 年 2 月 24 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在顿巴斯地区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俄乌边境瞬间战火纷飞,战争正式爆发。俄罗斯军队兵分四路迅速推进,试图以闪电战实现战略目标,让乌克兰 “非军事化” 和 “去纳粹化”。
战争初期,俄军进展看似顺利,可乌克兰军队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下,抵抗顽强。美国带头实施制裁,还持续输送军事援助,从反坦克导弹到防空系统,应有尽有。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这位昔日喜剧演员,战争爆发后活跃于国际舞台,靠社交媒体呼吁支持,四处寻求援助,活脱脱一个被美西方操控的 “提线木偶”。
面对美西方的制裁和乌克兰的抵抗,普京态度强硬,领导俄军坚守阵地,为俄罗斯的安全和尊严而战,成为俄罗斯人民的精神支柱。
2022 年 9 月:北溪管道爆炸,欧洲能源危机的导火索
2022 年 9 月 26 日,北溪 1、2 号线发生强烈爆炸,4 处泄露点震惊世界。虽然 “幕后黑手” 未明,但美西方嫌疑极大。美国一直试图阻止欧俄能源合作,加强对欧洲控制。爆炸后,欧洲陷入能源危机,天然气价格飙升,民众生活成本提高,企业生产受限。欧洲国家在美西方裹挟下,只能加大对乌援助。
2023 年 2 月:拜登 “闪电式” 访问基辅,战争的 “催化剂”
2023 年 2 月 20 日,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前夕,拜登 “闪电式” 访问基辅,宣布新一轮对乌军援计划。这无疑是给战火添油,让战争更难收场。
拜登这次访问如同政治秀,大谈 “支持乌克兰”,却不顾战争伤痛。美国为维护霸权,挑起战争,让俄乌人民痛苦不堪。泽连斯基把拜登当 “救星”,没意识到美国援助代价沉重。
2023 年 5 月:克宫遇袭,战争的紧张局势升级
2023 年 5 月 3 日,俄罗斯称基辅试图出动两架袭击克宫,紧张局势再度升级。俄罗斯将其视为恐怖和暗杀行动,保留报复权利,乌克兰则否认。
美西方态度暧昧,不批评乌克兰,希望俄乌矛盾激化以渔利。泽连斯基虽否认参与,但背后小动作不断,让乌克兰更危险,和平谈判也更遥远。
2023 年 6 月:瓦格纳 “叛乱”,俄罗斯内部的危机
2023 年 6 月 23 日,瓦格纳和俄罗斯国防部矛盾爆发,普里戈任发动 “叛乱”,占领南部军区指挥所。一天后,经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调停,瓦格纳退兵。
这次事件背后原因成谜,美西方是否插手引人怀疑。普里戈任成为焦点,他的行为引发对俄军内部矛盾的猜测。泽连斯基趁机加大进攻,却难扭转局势。
2023 年 8 月:普里戈任坠机身亡,谜团重重
2023 年 8 月 23 日,普里戈任和六名集团高层坠机遇难,事故真相仍在调查。此事引发国际关注,各种猜测和阴谋论不断。有人认为是俄罗斯内部权力斗争,也有人怀疑美西方捣鬼,不管怎样,都给俄乌战争增添更多不确定性。泽连斯基幸灾乐祸,却不知这种想法幼稚短视。
2023 年 10 月:巴以冲突爆发,俄乌冲突的 “窗口期”
2023 年 10 月 7 日,巴以冲突爆发,给俄乌冲突带来 “窗口期”。美国为支援以色列削减对乌军事援助,俄罗斯压力减轻。泽连斯基政府否认冲突陷入 “僵局”,加大进攻却无果。俄罗斯抓住机会调整战略部署,加强防御。
2024 年 2 月:泽连斯基解除扎卢日内职务,内部矛盾激化
2024 年 2 月 8 日,泽连斯基解除扎卢日内武装部队总司令职务,任命瑟尔斯基替代。这一事件引发对乌军队内部矛盾的猜测,泽连斯基此举被认为是巩固权力,担心扎卢日内威胁自己地位。内部矛盾激化,必然影响乌军战斗力,美国等西方国家态度耐人寻味。
2024 年 5 月:俄罗斯高层人事变动,战略调整的信号?
2024 年 5 月 12 日,普京签署总统令,任命绍伊古为安全会议秘书,提名别洛乌索夫担任防长。这一变动被视为俄罗斯战略调整信号,旨在优化军事指挥体系,提高作战效率,应对美西方压力。泽连斯基面对俄罗斯变动不知所措,只能继续依赖美西方支持。
2024 年 8 月:乌军突袭库尔斯克州,战争的新变数
2024 年 8 月 6 日,乌克兰军队突袭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双方激烈冲突,战争范围扩大。泽连斯基试图借此打破僵局,却未成功,俄军迅速反击。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仅不呼吁克制,还继续提供援助,鼓励激进行动。
2024 年 11 月:特朗普胜选,俄乌冲突的新转机?
2024 年 11 月 7 日,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 ,他主张俄美在乌克兰实现战略妥协,俄乌停火,否则将对双方施压。这给俄乌冲突带来转机,特朗普与拜登态度不同,倾向谈判解决问题。泽连斯基心情复杂,既担心美国支持减少,又得考虑和平谈判。
2025 年 2 月:美俄利雅得会谈,和平曙光初现?
2025 年 2 月 18 日,俄罗斯与美国代表团在沙特利雅得举行长达 4.5 小时的高级别会谈,这是自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两国首次面对面外交接触,也是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俄政策转向的标志性事件。
此次会谈达成四点共识:建立双边磋商机制,解决外交使团正常化等问题;组建高级别团队推进俄乌和谈;规划未来合作框架,探索冲突结束后的合作;保持定期接触,确保谈判进程持续高效。美俄首次将结束俄乌冲突与双边关系修复绑定,启动对话机制。普京称这是恢复关系的 “第一步”,美方强调是 “结束危机的开端”。
然而,这次会谈也引发各方不同反应。欧洲国家担忧被美俄绕过,紧急召开巴黎峰会呼吁 “美欧乌立场统一”,却未能就派兵维和等议题达成一致,内部战略分歧暴露。德国总理朔尔茨直言,美俄接触令欧洲陷入 “尴尬境地”。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未被邀请参会,直言 “任何排除乌克兰的协议均无效”,并计划寻求与美方直接磋商。乌克兰坚持加入北约、要求安全保障等诉求与俄美立场冲突,直接被美俄双方无视。
这场持续三年的俄乌战争,是美西方地缘政治博弈的恶果。而这其中,乌克兰无疑是那个最无奈的 “棋子”,深刻诠释了 “弱国无外交” 的残酷现实。
乌克兰在大国的棋局中被肆意摆弄,自身主权与人民的意愿被随意践踏,毫无自主决定命运的权利。回顾往昔,中国也曾深陷 “弱国无外交” 的泥沼,饱尝屈辱。
1919 年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合理诉求被列强无视,山东权益被转手让给日本,顾维钧先生据理力争却依旧无法改变结局。但中国人民从未放弃,历经无数艰难险阻,通过不懈奋斗,如今已成长为国际舞台上不容忽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