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邓公审阅死刑犯名单,看到一国军上将:立刻放人,登门道歉

洞鉴五千年 2024-11-12 16:08:27

在很多人看来,邓小平似乎只在建国后做出过大贡献,其实他从抗日战争开始就已经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离开。

邓小平涉及的工作有很多,多次主持一个战略区的工作,这足以展现出他的能力,这也是毛主席看重他的原因。

当年在艰险的环境中,邓小平不仅能贯彻落实中央的指示,还坚持亲自撰写材料,他写的报告没有一点虚的,可谓是简洁明了。

正是因为如此,使得邓公常常能给中央提出一些决策,毛泽东多次赞扬邓小平的报告,认为他的报告如同品尝冰糖葫芦,当下就尝到“甜头”。

在看过邓小平的几次报告后,毛主席对其非常欣赏,后来多次致电邓小平,还抄给许多同志阅读,转发各地参考。

在邓公主持中央工作后,他依旧做到了简洁明了,很多人一眼就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也能预料到后来会发生什么。

然而在1951年的某一天,邓小平同志收到一份报告,这是一份死刑犯名单,之后他认真的看了起来。

直到邓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他就是李杜,原国民党陆军上将,随后他的神情顿时严峻起来。

邓公想了一下,于是他立即打电话给情报处处长于炳然,让他把案件卷宗送来,而这一看不要紧,后来直接改变了李杜的命运。

邓公后来直接做出决定:此案证据不足,不应执行死刑,立刻释放李杜老先生,并要求于炳然亲自登门赔礼道歉。

那么问题来了,李杜究竟是怎么人?

李杜于1880年出生在东北辽宁,25岁时进入东北讲武堂学习军事,随后入伍参军,成为奉军军官。

到1929年的时候,李杜凭担任陆军中将一职,成为张作霖奉军中的实力派人物,往后做出了不少战绩。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军撤出东北,这对很多军人是一个考验,李杜作为实权派人物,思考之后做出坚决不投靠日寇的决定。

做完这些还不够,李杜更是向全东北发出通电,痛斥汉奸走狗的行为,之后下令封锁松花江,禁止向傀儡政府缴税。

李杜的做法惹怒了日伪军,随即派出部队攻打李杜,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杜直接成立了吉林自卫军总司令部,开始与他们展开对抗。

我们也知道,那时候日军的装备很强大,李杜的军队不是他们的对手,只能率部边撤边打,一年后率领残部退入苏联。

虽然李杜败了,但是他激励的不少国人,1933年回国后依旧受到众人尊敬,后来李杜面见蒋介石,请求援助东北抗日武装,但蒋介石拒绝了。

眼看蒋介石不行,李杜此后便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人共同成立“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总之为了抗日做出不少努力。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杜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明面上国民党,后来还促成了西安事变,可谓贡献颇多。

李杜还做过一件极为重要的事,那就是在1936年6月将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一同带走,顺利去了苏联,李杜因没签字没去成。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李杜来到重庆抗日,为了给抗日筹款,不惜拿出东北抗联总司令的身份。

直到1942年,蒋介石勒令查封了设在重庆的东北抗联司令部,李杜之后便不能再用这个身份。

但李杜将军毕竟是有威望的,后来蒋介石授予他陆军上将军衔,这时李杜不干了,他称自己老了,宣布退出军籍。

直到建国前,我军发现了这位“国民党陆军上将”,此后被捕了,还上了被处死的名单,幸好被邓小平看见了。

后来,李杜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受到了国家的待遇,1956年8月23日因心脏衰竭在重庆病逝,享年76岁。

2 阅读:77

洞鉴五千年

简介:你想听的历史故事,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