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层互动进入新阶段的同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日前也表示,她将在下一月初与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共同来华,参加届时举行的中欧领导人会晤。另有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中欧峰会将在12月7日至8日举行。
不过,中方尚未宣布此次峰会的日期或地点,因此后续还有待观察。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但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中欧领导人会晤属于年度性的既定日程,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那么一般来说都会照常举行。考虑到目前中美关系趋向缓和,且中欧关系还算比较稳定,所以会晤大概率会举行,可能有变数的就是时间和地点。
另外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冯德莱恩上一次访华是今年4月,考虑到美国在中欧关系中可以发挥的影响力,以及那时刚刚经历“气球事件”的中美关系是怎样一个背景,冯德莱恩那次访华之行,显然不会释放出多少积极的信号。只不过,现在大半年过去了,中美关系缓和的新背景,也必然会给中欧关系,以及欧盟那帮政客更为丰富的发挥空间。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虽然冯德莱恩说自己下个月要来华,但她提前给中方释放的信号,却算不上友好。在本周举行的欧盟驻外使节年会上,冯德莱恩当着诸多外国大使的面,声称“中欧关系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因素”,并强调对华“去风险化”的必要性,比如最近欧盟对中国产电动车进行的反补贴调查。
【欧盟要对中国产电动车进行反补贴调查】
此外,冯德莱恩还批评所谓“中方在俄乌冲突中对俄罗斯的支持”,并声称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将“定义中欧之间的关系”。冯德莱恩这种将中方立场与中欧关系绑定在一起的错误观点,中方之前已经反驳过好几次了。
明知自己即将来华,却又在公开场合指责中国,冯德莱恩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作为欧盟“亲美派”代表人物的惯性使然,来华之前展示一下强硬,做给美国人看的。我们都知道,今年4月冯德莱恩来华前,也曾在一场智库的演讲中对中国大放厥词,跟这次说的东西,几乎是差不多的,来来回回就那么些词。
【冯德莱恩来华之前展示一下强硬,是做给美国人看的】
另一方面,欧盟内部也需要这么个对华“唱白脸”的角色。现在不论是欧洲内部,还是欧盟各个机构之间,在对华问题上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稳定而清晰的立场。各个势力之间有着复杂的利益纠葛,对华政策上各有侧重,比如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的反补贴审查,德国就非常不满,因为中国是德国汽车的最大出口国,德国担心中方的反制会导致自身利益受损。
而由于欧盟内部目前无法形成统一的对华立场,所以在对华政策上,欧盟内部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分工”。如果说冯德莱恩是“唱白脸”的代表人物,那么即将与她同行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则算是“唱红脸”的代表人物,他代表着欧盟内部对华务实、理智的那一派,主张中欧关系的重点应该是地缘经济,而非对抗性更强的地缘政治。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代表着欧盟内部对华务实、理智的那一派】
至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他其实属于反复横跳的那一派,有时对华强硬,有时又对华务实,看情况行事。
中方一直希望欧盟内部能够形成统一的对华立场,这样的话,我们跟欧盟打交道也比较方便。但从目前来看,由于美国和亲美派对欧盟的影响太大,给中欧关系带来了太多不确定性。
至于冯德莱恩本人,中方的态度是,虽然她是一个亲美派的政客,但她仍然还是一个客人,是欧盟委员会的主席,既然这位客人一定要上门,那我们也不必拒绝。但是主人怎么接待客人,也是我们自己说得算。
今年4月份,冯德莱恩曾跟法国总统马克龙一起访华,但我们给冯德莱恩和马克龙的待遇,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今年4月份,冯德莱恩曾跟法国总统马克龙一起访华】
首先在外交部的通告中,马克龙是“受邀访华”,中方邀请的;而冯德莱恩则是“经中欧双方商定”,可能说明中方就没打算邀请她,她自己非要跟着马克龙来,两边商量好了,才允许她来的。
另外,马克龙是乘专机来的,而中方接待马克龙,机场的红毯、仪仗队一个也不少;而冯德莱恩却没有跟着马克龙的专机一起来,她是乘坐民航飞机,还是红眼航班来的。她下飞机的时候,只有几名中方官员在机场负责接待。两者一对比,差别很明显,马克龙甚至都不愿意顺道带一下冯德莱恩,因为他也清楚,中方不会给冯德莱恩什么礼遇。
在后来的会晤中,中方跟马克龙聊的东西,不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是远超于跟冯德莱恩聊的东西。而为了让自己这趟行程显得更加“丰富”,冯德莱恩甚至还给自己“加戏”,在北京自己单独搞了一个新闻发布会,邀请一堆西方记者,在中国的主场对华秀“强硬”——说实话,像个小丑。
回过头来看。8个月后,冯德莱恩这次又要跟着务实派的米歇尔一起来华,她估计自己心里也很清楚,中方现在对她是个什么态度—我们对她不抱有什么希望。
谈具体的合作,我们可以跟米歇尔谈,也可以跟每个欧盟国家的领导人谈,至于冯德莱恩,只要她别添什么乱子就行。如果不想被冷落,就应该从中美关系缓和中读懂一些画外音,为自己的访华之行先摆好合适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