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曾这样比喻银行与借款人的关系:
“你欠银行10万,你怕银行,你欠银行10亿,银行怕你。”
其实,不止是银行和借款人,所有债主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如此,就像民间那句俗话说的,“欠钱的才是大爷”。
比如前湖北首富艾路明,即使其控制的当代集团已欠债806亿完全崩盘,但债主们却生怕他破产清算了,主动向法院递交了破产重整的申请。
所谓破产重整,就是承认破产了,但大家认为还可以抢救一下,希望再捯饬捯饬,说不定就能重生,而大家也就还有全额收回债款的机会。
至于怎么捯饬,一般来说,是引入新的投资方,由投资方注入资金和业务,既而救活待重整的企业。
不过,当代集团的破产重整方案却似乎让债主们不太满意。
当代集团如果是上市公司,它的重整操作就很简单,有股民兜底,增发股票后直接以股抵债,只要公司能保住不退市,债主们就总有希望
但当代集团不是上市公司,没有了股民兜底,它的重整就只能看真实的资产价值,而这里面就充满了各种玄机。
当代集团虽然不是上市公司,但旗下有上市公司资产,尤其是持有上市公司人福医药23%的股权,这也是其最核心、最值钱、最容易变现的资产,但破产重整方案却把这部分资产剥离出了当代集团。
公开信息显示,当代集团引入的投资人是国资招商局集团,国资将向当代集团投资118亿,而这118亿资金,就包括收购当代集团持有的人福医药全部股权。
按照人福医药当前股价,股权市值约合70亿,也就是说,国资的全力救场中,真正属于投资款的数额只有48亿。
投资人有了,钱也带来了,但这一重整,也把当代集团最值钱的核心资产整没了,债主们怎能满意。
针对重整方案的债权人投票表决会议从2月13日持续到3月31日,开了一个半月,于近日公布了最终的投票结果,重整方案以70%得票率通过。
按照相关规定,赞成率2/3(约67%)以上才有效,70%的投票结果算是惊险过关,可见,债主们对于重整方案是存在很大分歧的。
而最终能得以惊险通过,正如开头所说,“欠钱的才是大爷”,1100个债主权衡再三,还是只能屈从,希望再渺茫,有总比没有强。
破产的是当代集团,但罪魁祸首是操盘者艾路明,一个昙花一现的前湖北首富。
艾路明是湖北武汉人,身份背景不一般,其外公是民国时期一级上将,主政过湖南省,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南省政府副主席、副省长。
艾路明的起家史也很神奇,本来是武汉大学哲学系的高材生,毕业后却和几个校友凑了2000块钱开始了经商。
2000块钱根本不够注册公司,于是,艾路明几个人在武汉洪山区注册了当代生化技术研究所,这也就是如今人福医药最早的前身。
学哲学的哪会什么生化技术研究,只是因为获得了日本的一个商业机会,日本一家医药企业需要尿激酶制造心血管用药,而这种尿激酶是从人体尿液中提取的。
提取方法都是公开的,艾路明等人要做的就是收集尿液,然后照着方法去做,再把提取出的尿激酶卖给日方企业就行。
据说,为了收取尿液,艾路明承包了当时武汉的很多公厕,正是靠着这份让人听起来都觉得“气味很大”的生意,艾路明赚到了第一桶金。
然后1992年注册了当代科技发展总公司,于1997年就成功登上了A股,也就是现在的人福医药。
上市之后有钱了,就不甘心只卖尿液了,艾路明开始了业务扩张,从卫生用品到银行,从证券到保险,从地产到文体,艾路明一路“买买买”。
1998年,参股杰士邦。
1999年,投资武汉商业银行。
2002年,入股天风证券。
2010年,杀入武汉江夏民生村镇银行、湖北竹溪农村商业银行。
2014年,抄底华泰保险。
2015年,收购上市公司当代明诚和三特索道。
2017年,参股武汉众邦银行。
……
正是靠着疯狂的并购,当代集团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大,2015年收购两家上市公司的时候是艾路明最风光的时候,一度短暂登上了湖北首富的宝座。
而2020年则是当代集团资产的巅峰,一度超过1000亿。
然而,从2021年起,当代集团步子迈得太大的问题就开始暴露了,挣钱没有花钱快,资金链危机陆续显现。
为了求生,艾路明立刻从“买买买”转为“卖卖卖”。
华泰保险、天风证券、多家银行股份都先后被清仓,就连上市公司当代明诚的控股权也被迫卖给了武汉国资委,而三特索道的控股权则让给了武汉东湖新区管委会。
然而,还是不够填补资金的窟窿。
2022年以来,当代集团开始出现债务违约,多次被列为执行人,执行标的超过300亿,信用评级被下调至C级。
2024年,当代集团7只境内债券和3只美元债券全部暴雷,总额超过百亿。
为了缓解当代集团资金的困境,艾路明还曾大量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累计发生额近130亿。
2024年9月,眼看当代集团的窟窿越来越大,债主们赶快提出了破产重整申请,一算账,艾路明已经欠了806亿。
仅从帐面来看,艾路明显然是崩盘了,但换个角度看,艾路明也可能是解脱了。
复盘当代集团的资本扩张轨迹,核心逻辑是“高杠杆并购+资本腾挪”,但由于步子迈得太大,以致引发了债务危机。
不过,再大的危机也只是当代集团的,就艾路明个人而言,在“收购—暴雷—出售”的资本循环过程中,各种玄机值得细品。
至于当代集团的1100个债主能否得偿所愿,deepseek做了这样的预测:
“当代集团债权人整体回收率预计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普通债权人面临较高损失风险,回收率可能不足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