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反超合资、新能源渗透率大涨,哪些省市贡献最大?

驾仕派趣谈车 2024-07-06 12:03:13

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5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新能源车(含BEV和PHEV)的零售量总计达到80.5万辆,在整体市场中的渗透率超过了47%。与此同时,自主品牌总体的份额也快速上涨,5月份零售量98.3万辆,份额已经达到了57.4%,合资品牌份额进一步萎缩。

新能源车的崛起,和自主品牌的反超,基本同步实现。

不过我们聊这些数据时,都是以全国这个总体尺度出发,而作为一个每年有近3000万辆规模的巨大市场,各省市、各地区的市场格局,依然有很大的差别。

今天我们就深入到省、市级别,看看各区域汽车市场的发展,有怎样的差异。新能源车和自主品牌崛起的过程中,谁是火车头,谁又是吊车尾。

01全国各区域市场基本概况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平时统计销量,一般分批售量、零售量和上险量,这里因为要讨论各区域、各品牌的细分数据,所以我们选择的是最近5月份的新车上险量数据,和其它统计口径会略有出入,但不影响宏观的分析。

首先从整体层面,看看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销量规模大致是怎样的——

如上表,虽然行政级别上各省份是平级的,但是因为人口、经济等层面的差异,汽车市场的规模差距非常大,排在前列的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个省份,5月份的上险量都超过了10万辆,市场规模放在欧洲都轻松抵得上一个国家。

市级单位中,北京、上海这种超一线城市,市场规模也能到5万辆左右,放到省级区域都能排到中游以上。而规模比较小的,类似山西、云南、广西等人口不算少的地区,单月销量规模都不到4万辆。

再往后看的话,有销量不到3万辆的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也有不到1万辆的宁夏、青海和西藏,各区域的市场规模差距极大。

也就是说,广东一省的市场规模,相当于5个山西、8个黑龙江、54个西藏,广东、江苏、浙江三省,销量占比就超过了全国的四分之一,头部从广东到四川的7个省份,销量份额就超过了一半。

所以,接下来分析具体销量构成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各地区市场规模的差距,尤其是对于销量最靠后的区域来说,可能因为某一个特殊因素,就会导致其市场格局有明显的不同。

02新能源车渗透率接近过半,谁领跑、谁落后?

以上险量的标准,今年5月份国内的新能源车渗透率是45.9%,而乘联会的乘用车零售量层面的渗透率是47%,差异非常小,我们就直接忽视了。

先看各区域新能源车的销量绝对值,各省市的排名和前面的总销量情况大致相同,体量大的市场,新能源车的销量也就越大。不过和整体销量相比,新能源车在头部几个区域市场里市场占比要更为集中。

例如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这五大市场,整体新车销量在全国的占比总计是41.03%,而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则达到了44.09%;黑吉辽东北三省整体的新车销量占比是5.89%,而新能源车在全国的占比只有4.56%。

从这就能看出,除了市场规模的差异外,全国各省市的新能源车发展节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新能源车销量最高的地区,并不见得在渗透率上也遥遥领先——

如上表,5月份新能源车销量不到1万辆的海南,渗透率却是最高的59.26%,距离跨过六成只有半步之遥。考虑到当地政府对新能源车的扶持、推广政策,这个结果并不令人意外。

不过紧随其后的陕西排到第二,并超过了五菱宏光MINIEV诞生地的广西,这还是相当出人意料的,尤其是考虑到陕西和其省会西安,都没有针对燃油车严苛的限牌、限行政策,它的新能源渗透率为什么能做到如此之高呢?

首先是比亚迪的贡献。早在2022年,西安的新能源车从2021年的不到30万辆飙升到101万辆,力压上海,成为当年国内新能源产量最高的城市。今年5月份陕西的3.35万辆新能源销量中,比亚迪一家占了7776辆,其它类似五菱宏光MINIEV、缤果等平价电动小车,在陕西、河南、河北、安徽等中西部省份,都很受欢迎,也成就了远超全国市场平均的新能源渗透率。

而经济发达地区中,新能源渗透率最高的浙江,仅仅排在了第五位,5月份渗透率为52.52%,有着严格限牌、限购政策的上海,51.77%的渗透率只排在第七;而坐拥比亚迪、小鹏、埃安等新能源品牌,以及深圳、广州两大限购城市的广东省,新能源渗透率只排到了第十位,48.59%的渗透率也仅仅比全国平均水平略高一点。

不过最令人意外的,应该还是北京,作为行政中心,北京5月份的新能源渗透率只勉强压过了全国平均线,以45.92%的渗透率排在14位。这里的一大原因,或许是PHEV车型在北京的政策地位基本等同于燃油车,导致不考虑纯电车型的消费者更多的直接选择了燃油车。

以北京为界,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平均水平的地区,基本都位于中部、东部和南部,除了情况有点特殊的陕西外,没有一个东北、中西部省份。

再往后看,略去渗透率基本接近平均线的几个省份,从23位的内蒙古开始,新能源渗透率骤然下跌到了37.4%,之后还有贵州、云南、辽宁、新疆等地区,渗透率都守住了35%以上,但是最靠后的甘肃、青海、黑龙江和西藏,又都不到3成。

整体来讲,大东北、大西部、内蒙古以及大西南(云南、贵州)地区,新能源渗透率都普遍较低。背后的原因倒不难猜,东北气温偏低,冬季的纯电车型续航缩减严重,而插混和增程的油耗优势也会被削减;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和大西部,路况相对较差,且长途出行需求大,对续航里程、便捷性和可靠性都有更高的需求。

比较让人意外的是,位于东南沿海的福建,新能源车渗透率也只有41.84%,远低于北部的浙江和南部的广东,且供应全国车企的宁德时代就坐落在福建,但当地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远低于全国平均,确实令人有点费解。这方面知情的小伙伴,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一下原因。

03新势力和传统阵营,谁的销量分布最均衡?

我们再来看看几个主流的新能源品牌,在各区域市场的分布。

首先看新势力阵营,把蔚小理和零跑、特斯拉归为一类,今年5月份总的上险量达到13.6万辆,在全国新能源销量中占比17.4%。

区域分布上,五个品牌的销量高度集中在浙江、广东、江苏和陕西四个省,5月份上险量都超过了1万辆,总计将将超过了全国销量的一半。这里也可以看出陕西新能源车渗透率全国排第二,新势力品牌的贡献也毫不逊于比亚迪。

把第五位的上海加上,蔚小理零特Top 5的区域市场,就占据了全国56.5%的份额,这意味着在其它更广阔的市场中,例如河南、湖北、广西、吉林等地区,新势力品牌的销量占比要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有比较明显的分布失衡。

相比之下,小米和华为的鸿蒙智行,应该可以算作“新·新势力”了。先看小米,5月份上险量达到了8350辆,其最大的三个市场同样是广东、浙江和江苏,三个省份为小米贡献了四成以上的销量,再往下看,其它区域的销量就骤然减半。

江浙沪粤之外,小米在全国其它省市的销量分布就比较均衡了,不过在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地区,SU7的上险量都是个位数,意味着小米的渠道、影响力还存在死角。

相比之下,以增程为主的鸿蒙智行,虽然在江浙粤的销量占比也不低,三省总计接近38%,但是Top 5市场的占比没有超过一半,除了比亚迪之外,分布的均衡性甚至比极氪、深蓝、五菱等传统车企的品牌还要好。

不管是增程的动力类型,还是华为的品牌影响力,定位高端市场的鸿蒙智行,影响力也深入到了更广阔的区域。

再看传统势力。

首先是混动、纯电双线并举的比亚迪,除了销量遥遥领先外,区域分布的均衡性,也远超其它新能源品牌。

销量Top 5市场中,除了江浙粤三大发达省份,还有山东和河南两个人口大省,而在新势力阵营中,河南为代表的中西部省份,排名都是比较靠后的。销量占比上,前五大市场总计占比42.48%,远低于其它新能源品牌。

而比亚迪在上海、北京的销量占比就很小了,两个超一线城市的销量,不到比亚迪的二十分之一,可以说限牌、限购等政策,对比亚迪基本没有多少影响。

至于定位中高端市场的极氪、深蓝,在江浙粤的销量依然远超其它省市,销量占比达到了43%,再加上紧随其后的四川和重庆,Top 5市场占比52.8%。很明显,四川、重庆能排在前面,离不开深蓝品牌在重庆本土及周边的影响力。

整体来讲,极氪、深蓝的销量均衡度并不算好,地域依赖在某些层面甚至比新势力阵营还要严重,如果想在销量上实现进一步突破,需要着重加大对河南、湖北、山东等地区的投入。

最后要聊的五菱,情况也比较特殊,因为它的新能源车基本集中在10万元以内,而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山东、广西、河南成了五菱新能源车的Top 3市场,而浙江、江苏、广东这三个发达省份,只能屈居4到6位。

即便如此,五菱的销量均衡性却远不如想象中那么好,Top 5市场的销量占比达到了52.6%,并不比以纯电为主的新势力品牌要好多少,只是相比之下,五菱的核心市场变成了高人口密度的欠发达地区,而对全国整体市场的均衡性上,依然远不及比亚迪。

04驾仕总结

通过上面的数据对比,我们能看出不管是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还是各车企的销量分布,在全国各地都有明显的差异,全国总渗透率接近一半的当下,还有不少省份徘徊在3成左右。

而新能源车企的销量分布,则明显集中在江浙粤等少数几个省市区域,尤其是中高端定位的纯电产品,影响力还没有真正深入到最广大的基层市场。如果我们把视线焦点从几个头部市场移开,剩下的大半区域,依然处于燃油车占主流的状态。

把所有这些考虑在内,才能更清晰地掌握市场的整体格局。

(END)

0 阅读:1

驾仕派趣谈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