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敏,今年32岁,出生在一个南方小县城的普通家庭。我的父母是农民,靠种地与一些小买卖养大了我和哥哥。
哥哥比我大三岁,从小到大,他就像家里的太阳,而我则像月亮,只有在哥哥的光芒下才有些许存在感。
我的家族是典型的重男轻女家庭。我有一个外婆,她膝下有一儿两女,分别是我的舅舅、妈妈和大姨。
外婆对舅舅格外偏爱,小时候每次回老家,外婆都会给舅舅的小孩(也就是我的表弟)买新玩具,而我和表姐却只能看着。
外婆常说:“女儿是泼出去的水,将来还不是别人家的人。”尽管我心里不服气,但也只能默默接受。
我的妈妈是个聪明人,从小吃尽了重男轻女的苦头,但她懂得隐忍与自保。
大姨则不一样,她性格单纯,有点天真,总觉得亲情是可以依靠的。大姨嫁给了一个老实巴交的男人,日子过得虽不算富裕,但也还算安稳。
相比之下,舅舅家日子过得很糟糕,舅舅好吃懒做,舅妈脾气火爆,两个表弟一个比一个调皮捣蛋,家里经常吵得不可开交。
故事的开端,是半个月前的一次家庭聚会。
那天,我和妈妈去老家看望年迈的外婆,大姨也从城里赶了回来。饭桌上,外婆突然问起我妈妈和大姨的存款情况。
妈妈的眼神微微一闪,随口答道:“钱都拿去给小敏(指我)买房子了,现在还欠了十万呢!”外婆听后,皱了皱眉,没有再多说什么。
大姨却有些得意地笑了笑,说:“我可不一样,我和老公攒了50万养老钱,日子过得宽裕着呢!”
回家的路上,妈妈对我说:“你大姨太天真了。她以为存了点钱就能安享晚年,可她忘了,她还有个惦记钱的娘家弟弟。”当时,我还不以为然,觉得妈妈是多心了。
然而,妈妈的话一语成谶。就在前天晚上,大姨打电话给我,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原来,外婆带着舅舅一家上门“借钱”了。舅舅说表弟快要结婚了,家里没钱买房,让大姨拿40万出来帮帮忙。
大姨父听后当场拒绝,说:“我们的钱是养老用的,不是给你们家的!”
外婆一听,立刻撒泼打滚,说什么“当初我把你养大,你现在连帮弟弟一把都不愿意,还算是人吗?”舅舅更是恶语相向,说大姨“狠心”“没良心”。
大姨夹在中间,既不想惹怒外婆,又怕伤了大姨父的心,只能不停地劝解,但外婆和舅舅根本不听。
最后,大姨父怒了,把大姨赶出了家门,说:“你要是这么护着他们,就别回来了!”
听到这里,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其实,这种闹剧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从小到大,我见过太多因为钱而撕破脸的亲情纠葛,而大姨总是那个被“绑架”的人。
大姨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好,但因为家里穷,外婆只供舅舅上了高中,大姨则早早辍学打工。后来,大姨出嫁时,外婆几乎没给什么嫁妆,说全家的钱都用在了舅舅身上了。
即使这样,大姨对外婆并没有怨言,反而总是想着补贴娘家。每逢过年过节,大姨总是带着礼物回老家,遇到舅舅需要帮忙时,她也总是尽力而为。可她的付出,从未换来哪怕一点点的感激。
大姨的丈夫是个老实人,但他对大姨的这些行为一直不满。
他觉得,大姨对娘家太“软”和“傻”,不仅把自己辛苦挣的钱往外掏,还经常被骂得一无是处。大姨总是说:“那是我妈,我弟弟,我不帮他们,谁帮他们?”
可是,大姨的善良换来的却是无休止的索取。舅舅家日子过得不好,但他不愿努力,总觉得姐姐和妈妈欠他的。外婆更是偏心到让人寒心,哪怕大姨再怎么孝顺,她心里最疼的始终是舅舅。
这次的事情,让大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方面,外婆和舅舅的行为让她心寒;另一方面,丈夫的态度也让她无所适从。她打电话给我,只是想找个人倾诉,可我却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叹了口气,说:“你大姨总是太软弱,太天真。亲情不是绑架,孝顺也要有底线。”
我问妈妈:“那我们呢?如果外婆也向你要钱,你会给吗?”妈妈笑了笑,说:“她不会找我要钱的,因为她知道我不会给。做人不能太好说话,你越是退让,别人就越是步步紧逼。”
妈妈的话给了我很多启发。我想,或许大姨需要的,不是去迎合所有人,而是学会拒绝。否则,她的一生都将被亲情绑架,活得毫无尊严。
后来,我试着劝大姨:“大姨,你已经做得够多了,这次你不能再退让了。外婆和舅舅再怎么闹,你也要坚持住。钱是你和大姨父辛苦挣来的,你有权利说‘不’。”
大姨沉默了很久,最后轻轻地说了一句:“可那是我妈啊……”
这句话让我无比心酸。我知道,大姨是个善良的人,她不是不明白道理,只是她太在乎亲情,太害怕被指责。
几天后,我听说大姨最终还是给了外婆和舅舅十万块钱。这件事过后,大姨父对她更加冷淡,夫妻关系降到了冰点。大姨依旧夹在中间,进退两难。
我不知道,大姨以后会不会有改变,但我清楚地明白,有些亲情,如果只是一味地索取,那就会成为一把利刃,伤人伤己。
或许,每个人都需要学会守住自己的底线,哪怕面对的是最亲近的人。
这件事让我对亲情有了更深的思考。我不禁问自己:我们到底该如何平衡亲情与自我?或许,真正的亲情,不是道德绑架,也不是无休止的索取,而是彼此尊重,彼此成全。
这个答案,或许需要我们每个人,用一生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