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房东为中国小伙免租8年,老人晚年患病,小伙:来中国我养你

崔崔不是催 2025-04-29 09:29:33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2013年日子里。

宋扬正扶着一位走路不太稳当的外国老爷爷在广场上慢慢走着。

周围的人都知道,这位老人曾是宋扬在英国读书时住的房东。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打算在这里度过晚年。对宋扬来说,老人就像是自己的家人一样重要。

老人在广场上慢悠悠地踱步,绕了好几圈,突然用手紧紧按着胸口,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我感觉呼吸有点困难……

宋扬迅速上前搀扶住老人,同时立即掏出手机拨打了120急救热线。

在临终之际,汉斯虚弱地抓住宋扬的手,他的力量几乎耗尽,那触碰轻如鸿毛。

"宋,多谢你的帮助。我只有一个请求,希望能在中国安息。这个国家对我意义非凡,你们也一样……"

汉斯去世后,宋扬内心十分悲痛。按照老人的遗愿,宋扬将他安葬在中国,期望他的灵魂能在这里得到安宁。

宋扬站在墓前,目光久久停留在汉斯的名字上。往事一幕幕浮现,像是很久以前的事,又像是刚刚发生,沉重的心情挥之不去。

【来自异国的温暖】

1999年,宋扬在高考结束后向家人表明了他的选择。

我决定出国深造。这个选择源于我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规划。出国学习不仅能拓宽视野,还能提升专业技能。我期待在异国他乡体验不同的文化,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虽然面临语言障碍和生活适应等挑战,但我相信这些经历将使我更加独立和成熟。我计划申请几所知名大学,并着手准备语言考试和申请材料。这次留学之旅将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我充满信心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家人支持他的选择,帮他打点好行装,宋扬满怀信心地提着行李箱,一个人启程前往英国。

初到异国他乡,宋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无比新奇。漫步在伦敦的街道上,他满怀好奇地观察着四周。路过的外国人大多有着金色的头发和蓝色的眼睛,他们朝他露出友好的微笑。

他内心渴望四处游历,但眼下最要紧的是找个稳定的住处安顿下来,之后再考虑其他计划。

初次乘坐地铁时,因为对路线不熟悉,我误上了相反方向的列车。

在离地铁站不远的泰晤士河畔,宋扬垂头丧气地坐在长椅上,目光呆滞地望着平静的河面。

他最初的激动情绪慢慢消退,取而代之的是身处异地的寂寞。他打开地图,思索着下一步的行程安排。

正当他不知所措时,一位老者出现在他面前。

宋扬注意到一位长者提着两个沉重的购物袋,便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忙,但老人只是看了看他,随后婉拒了。

你来自亚洲吗?具体是哪个国家的?

宋扬明确表示自己来自中国。

"真是太棒了,"老人满脸笑容地说道,"我对中国一直充满好奇,那是个让人捉摸不透的国度。"

在孤独的时刻,能遇到一个能聊得来的人真的很幸运。宋扬和老人不知不觉就聊了很多。

天色慢慢暗了下来,老者轻拍宋扬的肩,提议道:“不如到我家过夜吧,咱们还能继续聊些有意思的事。”

在老人的指引下,宋扬前往了伦敦西区。

这位老人自称汉斯,现在一个人住在政府提供的低租金公寓里。

宋濂随着汉斯走进屋内,目光所及之处堆满了超市的食品包装盒,柜子上排列着许多空酒瓶,数量之多几乎让人找不到落脚的地方。

汉斯有些尴尬地承认,他对烹饪一窍不通,平时唯一的兴趣就是喝酒。

宋扬没多说什么,直接上手帮忙收拾,不一会儿就清理出了好几袋废弃物,整个屋子瞬间变得干净整洁,像是换了新面貌。

汉斯热情地邀请他一起用餐,桌上摆满了刚从超市采购的食材。

宋扬和汉斯聊得越来越深入,宋扬这才了解到,汉斯其实是瑞士人。因为受不了继母的苛刻对待,年轻时就离家出走,开始做起了销售和修理的活儿。

童年的阴影让他对婚姻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因此他选择了一辈子单身,始终过着独居的日子。

靠着每月的养老金维持日常开销,他们选择继续住在家里,不愿搬到养老机构去。

宋扬专注地倾听着汉斯讲述过往经历,始终保持耐心,不时与汉斯进行交流互动。

汉斯在送别之际,心中百感交集,回忆着刚刚度过的那个美好夜晚。

"你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愿意认真听我说话的年轻人。"

宋扬直接给了对方自己的联系方式,并表示:“有需要就联系我,我会尽力帮忙。”

在等待看房的间隙,他常常去拜访汉斯,顺手给他做顿中餐,顺便收拾一下散落的酒瓶和剩饭盒。

汉斯深受触动,经过一段日子的思考,他真诚地向宋扬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欢迎你来我家住,不用花一分钱,咱们可以互相陪伴,成为好朋友。

【“成为彼此最重要的存在”】

与汉斯共同生活的日子让宋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愉悦。

汉斯在英国生活了很久,这让宋扬对当地的文化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平时聊天时,汉斯经常分享自己的见闻,宋扬的口语水平也因此提升了不少。通过这种日常交流,宋扬不仅熟悉了英国的生活方式,还逐渐掌握了更地道的表达方式。

经过几个月的练习,大家纷纷感叹他在英语口语上的突飞猛进。

宋扬深知汉斯给予了他巨大的支持,因此他决定以同样的善意回报汉斯的帮助。

宋扬继承了中国人勤劳踏实的特质,主动承担了所有家务,每天用心准备一日三餐。

汉斯现在不用再吃超市买的冷便当了,他的健康情况也明显改善了不少。

然而,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也并非毫无波折。

汉斯长期饮酒过量,这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宋扬对此非常担忧,为了帮助汉斯改善身体状况,他费尽心思。宋扬深知酒精对汉斯的危害,因此不断寻找办法,希望能让汉斯戒掉这个不良习惯,恢复健康。

每次见到汉斯喝得烂醉如泥,我都会苦口婆心地劝他少喝点,可这家伙根本不听劝,依然照喝不误。有时候我多说几句,他还会跟我急眼,跟我大吵大闹。

汉斯决心摆脱宋扬的监控,开始寻找各种方法躲避。

随着体检报告显示的指标持续恶化,宋扬意识到必须寻找其他解决方案。

汉斯对酒精特别敏感,只要酒里加了水,他一闻就能发现。为了弄清楚调酒的诀窍,他专门跑到酒吧观察酒保的操作。经过多次尝试,他终于找到了果汁和酒最合适的混合比例。直到这时,汉斯才心满意足地停下了实验。

"汉斯,下次想喝酒的话直接跟我说,我来帮你安排。"

汉斯频频赞同,对宋扬的烹饪技巧赞不绝口,称其展现了"令人惊叹的中国美食造诣"。

汉斯在宋扬身上发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

独自生活时,他日子过得随意马虎,除了去超市买点东西,就是沉迷于喝酒。

当孤独感如潮水般袭来,几乎要将他淹没时,他便习惯性地走向泰晤士河畔,漫步其间,与偶遇的路人随意攀谈几句。日复一日,这样的生活模式已成为他应对寂寞的固定方式。

宋扬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汉斯的生活态度。在此之前,汉斯可能是个消极的人,但宋扬的出现就像一束阳光照进了他的世界。汉斯开始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他的转变非常明显,从以前可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到现在对每件事都充满干劲。这种积极的变化完全归功于宋扬的影响。宋扬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汉斯封闭已久的心门,让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乐趣。汉斯的改变不仅体现在行动上,更体现在他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上,他变得更加阳光、乐观,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宋扬正在读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他利用课余时间外出兼职。每当宋扬忙碌时,汉斯总是主动帮忙,协助处理各种事务。

他把两人的收入都给了宋扬,说:“你们年轻人开销大,不用觉得不好意思,晚上给我做条鱼吃就成!”

2001年的一天,宋扬在街上行走时不幸被一辆公交车撞到,导致受伤。

他嘴里全是血,好几颗牙齿都被打掉了,可撞他的那辆车早就跑没影了。

宋扬在伦敦的街道上情绪失控,泪流满面。身处陌生的国度,他感到孤立无援,不知所措。最终,他决定联系汉斯寻求帮助。

汉斯已经快70岁了,但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赶往医院。他二话不说帮宋扬垫付了医药费,还以宋扬监护人的身份和医生详细沟通了病情。

医生告诉宋扬,他的嘴巴骨折了,得好好休养一阵子。

汉斯爽快地同意了医生的建议,并在其帮助下,迅速搜集了事故相关的证明材料,随后正式对公交公司发起了法律诉讼。

汉斯不断鼓励宋扬,告诉他不用着急,事情虽然需要时间,但他会全力支持,确保宋扬最终得到他该有的东西。

经过三年的法律诉讼,公共交通运营方最终被判负。宋扬在获得经济补偿后,将这笔款项转交给了汉斯,以此表达对其援助的感激之情。

汉斯愤怒地说:"我帮你纯粹是觉得你这个人值得,根本不图你的回报。你现在非要拿钱来侮辱我,那就带着你的钱赶紧走人!"

宋扬无奈地放弃了,然而他暗自下定决心。

"要是你哪天有需要,我肯定会全力以赴帮你实现愿望。"

【定居中国,感受亲情的羁绊】

2002年6月,宋扬用自己打工攒下的积蓄购买了两张飞往中国的机票。

他决定带汉斯回到他们共同的故土,那片承载着记忆与归属的地方。

汉斯在中国过得很开心,他游览了各地的景点,还穿梭于城市的每个角落。

汉斯在中国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尤其是在宋扬家人和朋友举办的聚会上。大家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感动得几次差点落泪。这种真挚的友好和体贴,让汉斯深深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温暖与热情。

2007年,宋扬在伦敦大学完成了学业,这意味着他必须离开英国。尽管面临告别,他心中唯一难以放下的就是汉斯。两人曾共度许多时光,但现实的安排让这段关系不得不画上句号。

宋扬这几天一直闷闷不乐,汉斯看在眼里,直接对他说:“你该过好自己的日子,不用总操心我。”

宋扬满怀留恋地与汉斯道别,心中明白郑州才是他最终的归宿。家乡的亲人们正热切等待着他,他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即便身处异地,那些共同度过的岁月所积累的深厚情感是无法轻易抹去的。

宋扬回到中国后,汉斯依然保持着每天与他通话的习惯。两人的交流方式一如既往,互相分享各自生活中的点滴。这种跨越地域的日常联系,延续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尽管身处不同国家,他们依然保持着密切的沟通,通过电话维系着彼此的生活联系。这种持续的交流不仅体现了他们之间的信任,也展示了他们友谊的持久性。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克服了地理距离带来的障碍,使这段跨国友谊得以延续和发展。

宋扬经常向汉斯抱怨工作上的烦心事,汉斯则会分享自己当天的经历。

每天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让父母对他的坚定意志感到由衷的钦佩。

你们之间的关系亲密得如同家人一般。

宋扬像平常那样,接听了汉斯的来电。

汉斯在电话那头安静了一会儿,接着轻声说道:“我腿疼得厉害,你能过来一趟吗?”

宋扬心头一紧,隐约感到事情不妙。

接到电话后,他立刻着手安排出国事宜,并于八月直接飞往英国。抵达后,他前往汉斯家,敲了很长时间的门。门一开,一股腐烂的气味迎面而来。

汉斯的外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一年前判若两人。他的头发和胡须已经纠缠在一起,显得十分邋遢。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他仍然裹着一件破旧厚重的外套,看起来如同英国街头的无家可归者。

房间里四处可见污渍,最让人意外的是他竟然坐上了轮椅!

宋扬立刻带着汉斯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医生诊断后指出,汉斯的股骨头已经坏死,目前无法站立。

望着躺在病床上的汉斯,宋扬思绪万千。眼看假期就要结束了,他拨通了郑州老家父母的电话。

爸妈,我打算让汉斯来中国和我们一起生活,我来负责照顾他。

宋父宋母听到这个消息,既感到惊讶,又觉得这并不出人意料。他们对儿子的选择表示完全支持。

汉斯目前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很差,正是需要人细心照料的关键时期。他对去中国这个提议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反感。

宋扬将汉斯带回中国后,安排他在郑州的一家医院进行了关节手术。手术的所有费用都由宋扬承担。

汉斯的手术非常成功,他的康复情况也十分理想。他成功摆脱了死亡的威胁,重新展现出勃勃生机。

【“生命的最后一刻,我是幸福的”】

汉斯选择留在当地,放弃了返回伦敦的计划。

在他眼中,中国完全是个未知且充满谜团的地方。

汉斯向宋扬提到,过去在BBC等国际媒体上,有关中国的报道往往显得片面且缺乏深度。

在他看来,中国曾经是一个国力薄弱、经济落后的国家,那里的百姓也总是为了自身利益精打细算。

你的出现彻底扭转了我之前的看法,宋。要不是你来到我身边,我可能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中国这片土地的魅力,也无法体会到那里的人们是多么友好和热情。你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一个充满温暖和善意的国度。通过你,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那份真挚的待客之道,这完全改变了我对这个国家的认知。你的存在就像一扇窗口,让我得以窥见中国最美好的一面。

汉斯决定留在中国,他对这片土地充满热爱,同时渴望与宋扬共同生活。

他上午习惯到广场和孩子们一起玩,下午则沉浸在自己爱看的书籍中。

与伦敦街道的冷清截然不同,中国城市处处洋溢着热闹的氛围。汉斯深深被这里的包容性所吸引,他再也不愿回到过去那种孤身一人的生活。这个国家让他找到了归属感,他决定在此扎根。

为了让汉斯不觉得寂寞,宋扬特意给他买了一只小狗作伴。

汉斯对这份礼物爱不释手,每天都会带着小狗出门遛弯。正是在这样的日常活动中,他遇到了曲丽媛,也就是宋扬日后的妻子。

在汉斯的撮合下,这对青年男女慢慢培养出了感情,最后发展成了恋人关系。

婚礼上,汉斯笑得嘴巴都合不上了。

宋扬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并育有子女,但他们依旧选择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汉斯的日常事务增加了不少,他花更多时间照看年幼的孙子,生活虽简单却很有意义。

汉斯在中国度过了六年,但毕竟年纪大了,这段时光似乎用尽了他所有的好运气。

突如其来的急性脊髓炎让宋家措手不及,汉斯经历了三次生死关头,都顽强地挺了过来。然而,他决定不再住院,宁愿在家中度过余下的时光,而不是在病房里。

2013年12月2日,汉斯因突发心脏衰竭在郑州离世,享年80岁。

临终前,他向宋扬表达了一个愿望:希望自己能够安息在中国的土地上。

宋扬眼中噙着泪水,点头同意了。"虽然我早就猜到会有这么一天,但没想到会来得这么突然!"

在追悼仪式上,宋扬哽咽着宣读了他亲自撰写的悼文。

我得慢慢习惯你不在身边的日子。总有一天,我也会变老,到那时,我会跟我的孩子们讲起你:一位善良的瑞士老人,一生经历了不少风雨,最终选择在中国安家。虽然你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但在我心里,你从未走远。

2014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部名为《夕阳红:汉斯的中国情》的纪录片,讲述了汉斯与宋扬之间的感人故事。

宋扬凭借其助人为乐的精神,获得了多项荣誉表彰。他不仅被授予"全国老龄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还被评为郑州市道德模范。此外,他的善行事迹得到了中央文明办的认可,成功入围"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这些荣誉充分体现了社会对他长期奉献的肯定与赞扬。

每到纪念日,宋扬都会带着鲜花去汉斯的墓地看望他,就像过去他们每天都会通电话一样。这个习惯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从未间断。宋扬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老朋友的思念,仿佛他们之间的对话从未停止。这种简单的仪式成为了宋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见证着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宋扬经常向他的孩子讲述那位仁慈的瑞士老人,他始终铭记汉斯常对他说的那句话:

“我照顾你,你照顾我。”

0 阅读:28
崔崔不是催

崔崔不是催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