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湛若水的潮州学生周孚先,为侍奉父母而不考会试

大心学 2021-04-07 08:46:29

读书时,还须身心俱到书上,方看得一段道理出来,若只如明镜照之而已,未免有悠悠不切、草草不精之弊。——周孚先

周孚先,字克道,号西山,广东潮阳桃溪人,湛若水学生,据说还是北宋大儒周敦颐裔孙。《新泉问辩录》有记载湛若水与周孚先的对话。

正德十四年,周孚先举省试第四名,不过由于心慕理学,无意功名,没有赴京参加会试。嘉靖七年秋至南京,与好友信州吕怀一起从学湛若水,期间与同学共印证。周孚先信奉湛若水的随处体认天理、勿忘勿助之旨,获益良多。

在周孚先拜师湛若水之前,不少潮州学子已经慕名拜师湛若水的老师陈白沙。因为潮州有心学底蕴,后来薛侃把老师王阳明的学说带回潮州,形成阳明心学的潮州学派,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配图

周孚先曾经与状元吕柟论学,当谈到“精一执中”之旨时,吕柟认为:“此为日用间之事,平常简易,只是别人当作难事而已。”周孚先回应说:“懂的认为容易,不懂的感到困难。” 吕柟深感认同,还告知湛若水:“湛门后继有人!”湛若水也感到惊喜,因为天地事物本来是由简易而进入繁难,不能入于易,则不能入于难;不能入于简,则不能入于繁。当世学者,常有困惑于繁难而不能走出来。

第二年秋, 周孚先返回桃溪隐居,与潮阳学者探讨心性之学,其中与薛侃相与讲求不倦。

周孚先辑有《甘泉先生文录类选》一书并作序,故宫博物馆有藏本。他的理学著作在当时有一定形响力,可惜大部分论著被倭寇焚毁。他的季子周光镐于隆庆二年(1568年)上京赴考,下第后与澄海唐伯元到信州师事父执吕怀。

周孚先中举后不赴会试,只是希望侍奉父母。其父去世后,他才奉母命勉强上京,只是在南京从游湛若水学习而不赴考。湛若水从周孚先身上依稀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还称这个学生是真孝子。

后来,周孚先游览罗浮山时决定隐居讲学,做一名隐士。这名学生去世后,老师怀着悲痛的心情为之写墓志铭。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