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首辅申时行评价心学与程朱理学,有点意外

大心学 2020-11-17 12:58:45

申时行(1535年-1614年),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属苏州)人 。明代大臣,嘉靖四十一年状元,官至内阁首辅、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

明代官方哲学是程朱理学,因而对心学是打压的,不过申时行却对心学持肯底的评价,认为心学是儒家正学。

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月,申时行为上疏,提出:大明立国二百多年,理学名臣,先后辈出,不比宋朝少。不过从祀学宫的,到现时为止只有薛瑄一人,实在是缺漏。以前有人说:“众人的言语错杂混乱,就会折损圣学的传播。”希望圣上裁断,把这王、陈、胡这三位贤儒,列于薛瑄之后,以此彰显光大我朝文运,使之兴隆。

申时行又说,之前有官员提议王守仁、陈献章从祀学宫,让九卿及科道官议论。不少官员不能理解皇上布施恩德的心意,议论杂乱,甚至诋毁王守仁。皇上圣旨:“王守仁的学术原本是与宋儒朱熹互相发明,未曾有因为王守仁学术而废弃朱熹学术的情况。”皇上的圣言伟大啊!也是明示了。然而,官员们还是议论纷纷,没有定论,皇上又命廷议统一意见后才备文上奏。

王阳明像。

皇上重道崇儒,多次发出饱含恩德的圣旨,深刻而显明。那些诋毁王守仁、陈献章的人,说王、陈的学术为“伪学”、“伯术”(霸者的权术),是不了解王守仁的学术,不值得深入辩论。

说王、陈是各立门户的人,一定要把王、陈说成离经叛圣,如老、佛、庄、列之徒才罢休。例如王守仁,说的“致知”出于《大学》,说的“良知”本于《孟子》。陈献章说的“主静”,沿于宋儒周敦颐、程颢。都是阐述儒家的经典和古训,发展儒学的真谛。怎会是自创一门户呢?事理浩瀚繁多,会使人茫然无从下手,一定要从中提示要点启发学子入手处,在宋儒那里已经是这样。所以宋儒教导学生,说“仁”的、说“敬”的,也是各自有主要入手处。怎么唯独说王守仁、陈献章另开门户呢?

把说王、陈的学术说成是禅家宗旨的人,一定要把王、陈的学术说成丢弃伦理、脱离世事才罢休,然后说王、陈的学术是禅,可以这样吗?

气节如王守仁,文章如王守仁,功业如王守仁,然后说他的学术是禅,可以吗?

说王守仁对儒家没有贡献,那么一定要有著述才算有贡献吗?孔子曾经删述《六经》,然后又说“予欲无言”,说“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门人颜渊最被称为好学了,以身作则弘扬儒学的,比用言论发扬儒学的,功劳更大啊。

那些说崇王守仁则废朱熹的人,不懂得儒学各派可以相辅相成,可以共存而不相互违背啊。在朱熹那时,朱熹和陆九渊辩论,甚至带着怒气互相攻击,两家的弟子如仇敌,现在也是一起从祀学宫啊。朱熹的学术,往日不会因为陆九渊的学术而废,现在唯独王守仁可以废吗?

大概近代的儒臣,身穿宽袍系阔带自以为宽容,然而看他们平日的行为,往往是有拘泥浅陋的弊病,在学术上又没有什么建树;博览书籍多闻识自以为有学问,然而看他们的实际所得,往往停滞于见闻,在修养上又没有什么体验。习俗的沉沦禁锢,已经很久了啊!

现在诚心祭祀王守仁、陈献章,一来可以说明真儒的有用,而不是安于拘泥浅陋;一来可以说明实学的自得,而不是限于各种见闻。这对于圣人的教化,难道不是大有神助吗?如果胡居仁的纯心笃行,众议所归,也可以一起从祀学宫。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