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被满门抄斩的8位著名人物:1、嫪毐2、李斯3、韩信

译萱 2025-02-15 15:38:43

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残酷严厉的刑罚究竟为何?是腰斩、凌迟,还是五马分尸?

实则不然,个人所经历的苦难,无论多么骇人,均无法与整个家族崩溃的灾难相提并论。

古代重罪犯人,统治者不仅处以极刑使其身败名裂,还会累及家族,一同受罚。

上位者有多种手段实施严惩,如夷三族、灭九族或满门抄斩,旨在彻底消除后患,实现“斩草除根”的目的。

以下历史上著名人物,从字面上理解,遭遇了“全家灭门”的悲剧。

【1.嫪毐】

我国历史上首位实施满门抄斩刑罚者,乃秦始皇嬴政,此点众人或能揣测得知。

秦始皇一生未杀任何功臣,这与人们常将其视为“暴君”的刻板印象截然不同。他对待功臣的态度,并未符合大众对暴君的预期。

他动手灭门的目标仅有一人,即嫪毐。嫪毐最为人所知的身份,乃是秦始皇嬴政之母赵姬的情人。

嫪毐曾与秦国太后赵姬及权臣吕不韦联手,企图削弱年轻秦王嬴政的权力,那时嬴政尚处弱冠之年,此事鲜为人知。

嬴政誓要彻底毁灭嫪毐,其根本原因在于,嫪毐的行为是嬴政绝不能容忍的,他必须确保将其根除。

秦国民风开放,寡妇寻情并不稀奇,连太后亦能获谅解。例如,著名的宣太后,便拥有多位情宠。

嫪毐与赵姬育有二子后,更为过分的是,他妄图谋逆,意图杀害已登基的嬴政,扶立自己的儿子为帝。

嬴政乃非凡之辈,闻讯后即刻展现霸主威严,对母亲及其情夫施以严厉惩处,令其见识到其铁腕手段。

叛乱一夜平息,嬴政处决了同母两弟,嫪毐遭五马分尸极刑,其家族亦被满门抄斩。

【2.李斯】

秦二世胡亥,秦始皇嬴政之子,亦行狠辣之事,曾将名相李斯满门抄斩。

严格而言,李斯死于奸臣赵高之手,因政斗全面失利,遭冤杀,家族亦随之覆灭。

李斯遭遇悲惨结局,秦人未予同情,唐代诗人亦有“秦人恨李斯”之句流传,反映了人们对他的不满。

李斯因私利听信赵高谗言,篡改嬴政遗诏,导致其下场悲惨。此皆因他背叛君主倚重,自作自受。

若李斯未矫诏立胡亥,嬴政长子扶苏继位,虽朝中地位或不及蒙恬、蒙毅,亦不致全家遭诛。

【3.韩信】

汉朝沿袭秦朝制度,秦始皇首开满门抄斩先例,在汉朝亦不乏其例,此刑罚被继续采用。

兵仙韩信立下卓越功勋,却成为汉朝首个全家遭诛的名人。

韩信在长安宫钟室被杀前,已被刘邦以“叛逆”之名软禁多年。

此罪状并无确凿证据,刘邦实为防韩信势力威胁皇权,找借口将这位年轻军事天才置于自己监控之下。

吕后迫不及待地处死韩信,因担忧年仅三十余岁的他,日后可能阻碍其子登上皇位。

韩信逝后,刘邦既喜且怜的态度耐人寻味。然作为一代霸主,个人情感未阻他下令诛韩信三族。

【4.主父偃】

汉武帝刘彻,作为西汉刘邦的太孙子,最似其祖父汉高祖。若论哪位君主与刘邦相像,刘彻无疑首当其冲。

两人皆具雄才大略与冷酷无情。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刘彻在利益面前,会毫不留情地对有功之臣下手,以维护其统治。

主父偃因功高遭九族之祸。他提出的“推恩令”极大加强了刘彻的中央集权与君主权威,对巩固中央政权贡献卓越。

为安抚势力减弱且心怀不满的诸侯王,刘彻将主父偃以受贿之名推出,直接判处其极刑。

主父偃遭诛杀,其全家亦未能幸免,悉数被斩。

【5.霍光】

霍光家族遭灭顶之灾,因权势过大,汉宣帝刘询不得不采取行动,此情形与主父偃遇薄情寡义之主不同,乃霍家自身势力所致。

霍光是西汉著名权臣,其势力令国君刘询深感威胁,连其妻也无视皇权,肆意妄为。

霍夫人为让亲生女成皇后,精心策划毒杀了刘询的发妻许平君,许平君曾与刘询有“故剑情深”之谊。

刘询顾全大局,隐忍娶霍家女为后。待霍光逝世,他终于得以报仇。

霍皇后遭废黜囚禁,霍氏家族全员因谋逆之罪被处决,无一幸免。

【6.来俊臣】

武则天称帝之路血腥,任用酷吏为必要手段。

武皇极具政治智慧,明白酷吏仅是上位工具。地位稳固后,她即严惩这些作恶之徒,将他们下狱定罪。

来俊臣手段最为狠辣,他下令对某家族直接执行满门抄斩的极刑。

武周初,来俊臣倚武皇宠信,作恶多端,制造无数冤案。时局稳后,他终于自食恶果,亲身经历了报应的反噬。

武氏子弟与太平公主共指来俊臣犯大逆之罪,武则天闻讯于台阶前即刻下令处斩,并灭其族,不留活口。

【7.胡惟庸】

洪武大帝朱元璋为政治考量,将开国功臣胡惟庸全家处斩,此举与武皇诛杀来俊臣满门类似。

为集权于帝,朱元璋不顾胡惟庸无谋反实证,仍急于将其根除,皆因胡乃一国之相,威胁皇权集中。

胡惟庸遭极刑处死,其家族亦受牵连,被灭九族。

此外,明初的“胡狱”大案波及数万人,成为大明政坛的一次大规模清算。

【8.方孝孺】

朱棣与其父朱元璋,堪称有其父必有其子的典范,两者性格与作为相似,展现了家族传承的特点。

朱元璋发起“胡狱”清算,其子朱棣登基后,同样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清洗”行动。

方孝孺因坚守朱棣为“叛逆”之立场,拒绝担任其诏书撰写,结果这位一代大儒遭遇了惨烈的灭九族之灾。

杂记传说称,方孝孺被朱棣诛杀“十族”,其弟子亦在满门抄斩之列。

依据正史资料及后世文人笔记,该说法显然被过度夸大。

《明实录》与清朝修订的《明史》均载,方孝孺遭处斩后,其数名徒弟为师父收敛遗体并安葬。

景泰与成化年间,有“方门”学子后人科举成功,步入仕途,担任官职的记载。

总体而言,在古代和平时期,所谓“满门抄斩”的刑罚极为罕见。

诸多案例实则非个人真犯罪,而是政治斗争激烈下的攻击手段。这些行为更多体现了斗争的残酷,而非个人道德的沦丧。

封建帝制下,君主令臣死,臣必须遵从,这体现了其制度的一个残酷侧面。

权臣霍光,一生忠正勤勉,死后其全族为何遭灭?——探究历史之谜,澎湃新闻,2020年5月30日20时47分报道。

百姓蜂拥争抢其肉,探究唐朝酷吏来俊臣如何一步步堕落至黑暗深渊。——澎湃新闻,2020年8月10日11时15分报道。

0 阅读:55